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笑声.激活孩子天性中的合作与勇气/游戏力

笑声.激活孩子天性中的合作与勇气/游戏力

  • 字数: 21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作者: (美)劳伦斯?科恩
  • 出版日期: 2018-07-01
  • 商品条码: 978750869015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6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5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游戏力(笑声激活孩子天性中的合作与勇气)》是美国知名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博士创作的一本家庭教育书。
科恩通过几十个案例告诉我们,孩子的任何行为都在表达着一份合理的内心需求,只不过表达方式有时是无理取闹。与孩子有效沟通的第一步,就是及时而准确地“翻译”出隐藏在这些表面行为背后的需求。
作者建议了大小几百种处理问题的方法,而根本目的是提醒我们:与孩子有效沟通的第二步,是将我们的关怀、爱心、赞赏、鼓励、期望和界限等等,“翻译”成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语言。希望本书可以帮助父母和老师解决孩子常见的行为问题,激发孩子内在的自信力,并重建与孩子间亲密沟通的桥梁。
作者简介
劳伦斯?科恩(Lawrence J. Cohen,Ph.D.),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儿童(及成人)游戏治疗师、亲子关系专家、作家。
畅销书《游戏力》获美国国家亲子出版奖金奖,被翻译成多种语言,靠前
常年开办面对父母、教师和早教专业人员的游戏力工作坊
以心理咨询师和游戏治疗师身份,在学校、社区进行育儿、婚姻、家庭主题演讲
定期为美国教育出版学会金灯奖杂志《小尼克家庭》及《波士顿环球报》等刊物撰写专栏
目录

前言
第1章 游戏力养育方式的价值
孩子为什么游戏??培育亲密,远离孤独感?培育自信,远离无力感?培养情绪康复力,不再深陷悲伤?成为擅长游戏的父母
第2章 加入孩子的世界
重返童年――那个我们曾经熟悉的世界?向孩子伸出援手.放下身段的重要性?游戏,为什么对于成人这么难??游戏,也是当父亲的责任?不是父母的成人怎么做?与孩子调到同一频道
第3章 建立联结
联结-断裂-重新联结?蓄满我的杯子:依附理论和重建联结的动力?为联结而游戏?“目光之爱”的结束?“爱之枪”:随时随地的联结?走出孤独?抱你的是谁――从浅层联结到深层联结
第4章 培养孩子的自信
力量感与无力感?“臭狗蛋”的游戏――力量感的实验?帮孩子做好面对世界的准备?让批评的声音安静下来.重获失去的自信
第5章 乘着笑声的翅膀
一起大笑?冲破无力感的堡垒?缓和气氛?和好与装傻?放下身段,找回你的孩子?从笑声到哭泣:当好玩的游戏导致糟糕的心情
第6章 学会打闹
科恩的打闹规则?开始打闹游戏?攻击性?运动游戏,好处多多
第7章 暂停现实,置换角色
角色置换?从悲剧到喜剧?用讲故事来疗愈恐惧?必要时担任演员和导演?假想游戏?发现原创的剧本
第8章 给女孩更多勇气,给男孩更多关怀
尽管我不喜欢,但为什么还要玩芭比娃娃(或变形金刚)?联结,既与男孩,也与女孩?男孩、女孩和无力感?男孩与情感?男孩女孩,一起游戏
第9章 跟随孩子
只说“好啊!”?做他们想做的任何事?注意安全,但不用过度担心?预留“游戏时光”?花些时间调整自己?让孩子主导游戏
第10章 主导孩子(在必要时)
轻推一把?坚持联结?挑战?引入重要的主题?让事情变得有趣?为孩子领航
第11章 加入你不喜欢的游戏
依赖(“我做不到!”)与独立(“我要自己做!”)?攻击性?性的感受和表达?邀请你不喜欢的行为
第12章 迎接情绪的暴风雨
情绪的压抑与释放?给情绪一些时间?成人的隐藏情绪?应对“发脾气”?应对“愤怒”?应对“恐惧”和“焦虑”?应对“哭泣”?让“哼哼唧唧”停下来?另类“大哭”?游戏与情商
第13章 重新思考规则的方式.
冷却自己?联结?“沙发会议”,而非“冷处理”?游戏!?逐渐引导良好的判断力?翻译行为背后的情绪和需求?事先预防,而非事后惩罚?了解孩子?给出明确的界限?意外出场的英雄
第14章 解决手足之争
跟多个孩子游戏?每个孩子心中都有“手足相争情结”,即便是独生子女?兄弟姐妹与蓄满空杯?年幼者的隐蔽力量,以及家庭互动的神秘模式?针对手足相争的游戏力原则
第15章 为我们自己充电
轮到我们自己了?蓄满我们自己的杯子?帮助其他的父母?当成人自己身陷孤独与无力时?成为出色的游戏伙伴?建立游戏力互助社群
译后记
摘要
    还记得孩子在襁褓中,对你甜蜜的凝视吗?
     还记得他蹒跚学步时,摇晃着扑向你怀里的情景吗?
     还记得在床头给她讲睡前故事的温馨时光吗?
     还记得与孩子手拉着手,谁也不作声,一起散步走过的那条小路吗?
     身为父母的我们,一想到这些温暖的场景与时刻,再苦再累,也会觉得值得。
     但幸福似乎总是那么短暂。我们更经常地发现,自己与孩子陷入战争状态,并且情况越来越糟,所渴望的亲密交流变得遥不可及。我们都尝过这其中的滋味:婴儿期怎么哄都没法让他安静,稍大点后他就开始发脾气、耍性子,读小学三年级了睡觉前还要生气,12岁时则开始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一个人闷闷不乐。
     孩子旺盛的生命力与天生的好奇心,很容易演变成“无理取闹、惹是生非”。他们或者闷闷不乐地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或者沉溺于电脑游戏。一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那份深厚的父母之爱就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取而代之的是无奈、烦躁甚至愤怒。我们要么惩罚孩子,要么唠唠叨叨,要么就说:“好吧,你就自己待在房间里吧!”我们之所以会冲孩子吼叫,是因为无计可施,或者这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我们感到山穷水尽,很难再获得孩子的信任,因此实际上,我们心中是深深的孤独。我们很想重新联结起亲子感情(其实孩子又何尝不抱有同样的愿望呢),但我们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开始做。我们仍然爱着孩子,但那曾经清澈纯真、饱含信任的凝视,却渐渐退出了我们的记忆。如果还记得什么,那可能只有甘苦参半的回忆,而那种亲密之情似乎再也找不回来了。
     几经探索之后,我们终于发现:游戏力――基于玩耍式游戏的养育方式――可能是重建亲子间深情联结的桥梁。游戏当中所激发的活力、所产生的亲密感,可以缓解父母的压力。游戏不仅能帮助我们进入孩子的世界,而且帮助我们以孩子的方式重新建立自信和亲情。如果孩子在游戏中玩得开心尽兴,那么他们的合作精神与创造力也往往会表现得淋漓尽致。游戏既能帮助孩子探索世界,又能帮助他们理解每天所接收到的信息,还能帮助他们从生活的挫折中重新振作起来。
     不过,游戏对于成人而言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我们早已失去了游戏的能力。孩子和大人,即使同在一个房间里,电还是彼此陌生,就像来自两个不同的星球。我们都觉得对方热衷的事物太无聊、太奇怪:她怎么可以为芭比娃娃穿一整个下午的衣服?而他们又怎么能整个晚上都坐在那儿一动不动地聊天?
     养育与游戏,似乎是两个不相干的概念,然而只需借助一点点外力,两者就可以联系起来。有一次,我带着9岁的女儿参加露天舞会,碰上了一对母子。这位妈妈想跟大家一起跳舞,但儿子(大概六七岁)却把双手抱在胸前,怎么也不肯跳。妈妈被孩子搞得很恼火,不停地数落:“是你把我拉到这里来的,你自己现在怎么又打退堂鼓了!”这些话使得男孩的双手抱得更紧,甚至连脚后跟都紧紧并拢了。假如情况发展下去,结果可想而知。于是我在一旁插嘴说:“咦,他发明了新式舞步吧?”我模仿着男孩的样子,抱起双手,并冲他灿烂一笑。他也回我一笑,手放松了一点,换了个姿势。我也认真学着他改变了姿势。那位妈妈的反应也相当快,马上如法炮制,学起了儿子的样子。我们都笑了。男孩开始随着音乐摆动起双肩,他妈妈喊道:“嘿,这舞步还真有创意!”男孩开始跳舞了,而且越跳越开心,在场的其他人也很高兴,包括我女儿在内。我的一句玩笑话使情况发生了逆转。
     我想通过这个小事例说明:“游戏力”的方式并不只限于传统的游戏时间。实际上,它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游戏力”源于游戏,但其内涵要比游戏更为丰富:从枕头大战,到一起逛商场;从安慰哭泣的孩子,到一起修理自行车;从讨论规则,到准备上学;从运动受伤时帮他克服沮丧,到在床前聆听孩子讲述他的恐惧和梦想,都可以进行“游戏力”。
     P3-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