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我国电力体制转轨时期的上网电价形成机制与监管政策

我国电力体制转轨时期的上网电价形成机制与监管政策

  • 字数: 21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企业管理出版社
  • 作者: 刘磊 著
  • 出版日期: 2018-05-01
  • 商品条码: 978751641722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84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3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推进电力市场化进程,于2002年发布《电力体制改革方案》(5号文)推进“厂网分开”,取得了一定改革成果。然而,之后的改革探索却进展缓慢,且形成了古今中外少见的电力产业组织形式:有竞争性市场结构而无竞争性市场。直到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9号文),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得以重启。“电改9号文”被社会给予厚望,仿佛建立现代电力市场体系的目标即将实现。然而电力体制改革系统性极强,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的利益调整错综复杂,电改重启三年依然没有实质性进展。电力市场化改革任重道远,电力体制转轨时期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仍将持续。既然竞争性电力市场在短期内无法建成,电价就需要政府监管。本书所要研究的,就是如何实现电力体制转轨时期的上网电价有效监管,既能遵循经济学及现代监管的一般法则,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监管,又能为向竞争性电力市场过渡创造有利条件。
作者简介
刘磊,讲师,男,1985年3月出生,安徽六安人,经济学博士。2007年毕业于山东大学,获管理学学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中央党校,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1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浙江省委党校、浙江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软科学研究所)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生态经济学、政府规制理论与经济体制改革。近年在《经济体制改革》《经济问题探索》《上海经济研究》《理论研究》《浙江学刊》等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省级课题2项,发表决策咨询报告2篇并获得省级领导肯定性批示,主要讲授《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体制改革》《现代企业理论与管理》《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理论前沿》《浙江区域经济发展专题研究》等课程。
目录
第一章导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对象界定
三、上网电价定价理论的研究现状
四、研究难点
五、研究方法
六、创新之处
七、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第二章电力商品与电力行业特点
一、电力商品属性
二、电力行业属性
三、发电侧属性
第三章上网电价管制的理论基础
一、价格理论
二、产业组织理论
三、价格管制理论
第四章上网电价的影响因素与形成机理
一、影响上网电价的需求因素
二、影响上网电价的成本因素
三、行业长期边际成本的衡量——“标杆成本”
第五章我国电力转轨时期的上网电价管制实践
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及上网电价管制的简要回顾
二、我国上网电价管制的现状
三、当前上网电价管制存在的问题
第六章我国电力体制转轨时期上网电价体系设计
一、指导原则与基本思路
二、我国电力体制转轨时期上网电价体系设计
三、上网电价联动机制优化
四、关于辅助服务成本分摊与政策预期效果
第七章结论与展望
一、本书的主要结论
二、与竞争性电力市场的对接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三、我国未来电力体制改革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