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农民工城市就业:搜寻渠道与匹配路径

农民工城市就业:搜寻渠道与匹配路径

  • 字数: 24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者: 韩洪云,梁海兵
  • 出版日期: 2018-05-01
  • 商品条码: 978730818051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2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研究以农民工为研究主体,以其城市就业为研究对象,基于劳动力市场搜寻与匹配理论,运用实证与案例相结合的方法,以厘清农民工城市稳定就业的实现路径,进而破解其就业困境,寻找促进其稳定就业的有效路径。区别于以往侧重就业整体性考察的研究策略,本研究将就业划分为“搜寻-匹配-转换-稳定就业”四个序列相连的环节,并对其各个环节的约束条件及其匹配路径展开深入分析。
作者简介
韩洪云,女,1965年8月生,2000年7月获管理学博士。现为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资源与环境管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目录
上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动因与决定因素
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动因
1.1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现状
1.2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1.3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约束
1.4中国农村居民收入构成
第2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决定因素
2.1政策变迁
2.2理论解释
2.3区域特征
2.4决定因素
中篇农民工城市就业:工作搜寻与匹配机制
第3章研究基础:研究内容、方法与数据
3.1问题指向
3.2研究内容、目的与意义
3.3核心概念界定
3.4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3.5数据来源
3.6可能创新点
第4章文献综述:搜寻匹配理论演进逻辑
4.1引言
4.2搜寻:经济行为人逐利之手段
4.3匹配:市场剩余分配的实现机制
4.4转换:摩擦和利益冲突下的抉择
4.5文献总结与启示
第5章工作搜寻:渠道选择与性别差异
5.1两个问题
5.2文献考察:工作搜寻、渠道选择与性别差异
5.3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4研究设计
5.5搜寻行为的性别差异与渠道选择检验
5.6结论与启示
5.7本章小结
第6章工作匹配:决策机制与路径识别
6.1农民工工作匹配:生存与发展的权衡
6.2匹配机制文献梳理
6.3研究方法与模型构建
6.4变量界定与数据来源
6.5匹配机制的识别分析
6.6结论与启示
6.7本章小结
第7章工作转换:资本积累与收入效应
7.1工作转换、资本积累与收入效应:文献脉络
7.2工作转换与收入效应:理论逻辑与模型
7.3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7.4转换行为的实证考察
7.5本章小结
下篇农民工城市就业的福利效应
第8章农民工城市就业福利分析:生命历程与福利缺失
8.1文献述评
8.2农民工城市就业的生命历程
8.3案例来源
8.4农民工就业目标从收入到福利的嬗变历程:案例分析
8.5福利缺失视角下促进农民工城市就业稳定的可能方案
8.6本章小结
第9章农民工城市就业与社会福利:作用机制与群体差异
9.1农民工工作转换、福利缺失与中国情境
9.2理论依据与实证研究
9.3本章小结
0章农民工城市就业与福利改善:医疗补贴与健康投资
10.1农民工城市就业的福利实现
10.2模型与数据
10.3实证结果分析
10.4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农民工城市就业状况调研问卷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