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疏勒城:那年在西域的一场血战

疏勒城:那年在西域的一场血战

  • 字数: 300千字
  • 装帧: 简装
  •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 作者: 董立勃
  • 出版日期: 2018-04-01
  • 商品条码: 9787539651996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71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3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董立勃著的《疏勒城(那年在西域的一场血战)》曾获第十三届十月文学奖?长篇小说奖,是一部以汉代史实为背景的长篇历史小说,也是一部“一带一路”主题出版的很好文本。
小说真实再现了疏勒城保卫战中东汉将军耿恭在奇台县境内的石城子,也就是《后汉书》中记载的疏勒城,与匈奴人的一场血战。从春天打到来年的冬天,三百人与上万的铁骑血战,宁愿战死、饿死、渴死,不后退,不逃跑,不投降,很后仅剩下二十六人,护卫着城头的军旗,直到援军到来。它不仅证明了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朝,西域就成了中华版图的一部分,更表现了中华儿女为了维护尊严不屈不挠、奉献牺牲的悲壮气节。
作者简介
董立勃,鲁迅文学院不错研讨班学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乌鲁木齐市作协、新疆作协副、秘书长、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委会委员。曾出版有小说集《黑土红土》《地老天荒》,长篇小说《自豆》《烈日》《静静的下野地》《米香》等,多部中短篇小说在《人民文学》《当代》《十月》《上海文学》《北京文学》《钟山》《天涯》等杂志上发表,并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当代长篇小说选刊》《小说精选》《中篇小说月报》《作家文摘》等报刊选载。
目录
正文
摘要
    对于大部分的中国人来说,耿恭这个名字是陌生的。可对于生活在新疆奇台县的人来说,很少会有人不知道这个名字。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名人,这是很正常的事。但如果以此推断耿恭只是奇台县的一个地方性的名人,那就是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
    首先我们要知道,耿恭不是一个当代人,也不是一个现代人,他是一个生活在距今将近两千年的古代人。
    那个时候,还没有奇台县这个地名。生活在这一带的人主要是车师人,也有一些从内地迁来的汉人和别的种族的人。
    耿恭其实并不属于他们中的一员。官府的人口名册里没有关于他的记载,也没有一间房子和一亩地是属于他的。他只是在这里生活工作过不到两年时间。
    可就是这不到两年的时间,让两千年以后还生活在这个地方的人,把它的名字写进了地方志的编年史。
    似乎光写进编年史,还不能表达对这个人的情感。人们还不惜花重金,为他在一个山坡上立了一个高大的雕塑。
    雕塑四周是一片美如油画的风景(尤其是在麦子成熟的季节)。慕名来看风景的人,不管他心里边想的是什么,首先看到的就是一个骑在马上拿着刀剑的男人。
    看到了就不能不多看一会,多看一会,就不能不想知道,这个男人他是谁?为什么会在这里给他立一座高大的雕塑(除了不远处的天山雪峰,再没有比它更高的东西了)。
    知道他是谁,这是件很容易的事。雕塑的大理石基座上刻着他的名字和他的生平事迹。
    名字只是个符号,从来都不说明什么。名字的意义只有和名字的主人的某些事联系在了一起,才会产生更多的影响。
    如今的奇台人,是富有智慧的人,他们绝不会因为两千年前有一个男人名字叫耿恭(尽管这个名字很独特,很有意味),就要给他立一座雕塑。
    可以肯定的是,这个耿恭是个有故事的人。可这又算什么?每个人只要在世间活过一回,都会有自己的故事。可又有几个人会在百年、千年后,还让大家记得住,并要为他树碑立传?
    也就是说,耿恭不但是一个有故事的人,而且他的故事,一定得是个不同寻常的故事。
    正是这个故事,让耿恭死了,如同还活着一样,让任何一个朝代的政治家和艺术家都不能对他轻视。
    没有这个故事,耿恭就是一缕烟、一杯土,同他那个时代的多数人一样,在历史的天空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个故事到底是个什么故事呢?只要你能耐心地读完接下来的文字,就会知道了。    1
    那一年,耿恭三十岁。一个人,到了这个年纪,如果一直都有的一个想法,还没有变成现实,那么他的人生是没法接近快乐起来的。
    别人看耿恭,会认为他不但生活得不错,而且还可以算得上事业有成。作为汉军的一个军官,他坐到了司马的位置上。这不是个显赫的要职,相当于作战参谋,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为上级军官服务。
    比起许多的农人、工匠和士兵来说,他属于生活在上层的人。先天的优越让他从来不会考虑吃饭、穿衣的问题。从很小的时候起,他就有时间去读书,去学习使用各种兵器。
    不管是孔子的《论语》、司马迁的《史记》,还是广泛流传的《孙子兵法》,他都读过了不止三遍。他写得一手好看的毛笔字。他写的诗文,受到教他的先生多次称赞,说他有这方面的天分,只要再努力些,就可以做一个出色的文人。
    生于公元四十年代的耿恭,一直成长在光武帝时代。刘秀作为东汉的靠前个皇帝,他是个开明能干的君主,在他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国家一直走在复兴的道路上。和平建设的年代需要有智慧的文官。也就是说,如果耿恭有心从政,他会不断地遇到各种机会并有所作为。
    错过一次次当文官的机会,让别人看不明白。他的好朋友范羌就多次问他,为什么不去朝廷弄个官当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从春秋战国时,就成了人人都明白的道理。读书不去当官,谁都会觉得那书是白读了。
    只是别人都明白的道理,耿恭偏偏不当回事,天天都会拉着范羌去黄河边的野树林里打猎。不管是天上飞的,还是地上跑的,只要耿恭想得到它们,那支从他的弓弦上射出的箭就不会落空。
    只是不管打到了多少猎物,都不会让耿恭得意、满足。听到范羌不停地夸他的箭法好,他有些不耐烦,说,学了一身的武艺,只能用来打猎寻开心,实在是太没有意思。
    范羌这个时候也会问他,那你到底想干什么?
    耿恭说了一句话,吓了范羌一跳。耿恭说,我想杀人。
    耿恭说想杀人,不是说见人都想杀。每天不管在城里,还是跑到乡下,不知会遇到多少人。如果只是想杀人,那不知有多少人会让他杀了。
    那么耿恭说的想杀人,是不是一句开玩笑的话呢?只是闲得没事,随便说一说呢?如果别人这么说,可能是随口说句大话,但耿恭说这句话,应该说,确实是他的真心话。
    要弄清耿恭说这句话的原因,并不是件很费劲的事,只要多去了解一下,就会搞明白的。
    大地主刘秀领着一群农民用了五年时间打败了外戚篡权的王莽,其手下的二十八个大将为他立下汗马功劳。排在第四位的大将叫耿弁,就是耿恭父亲耿广的大哥。耿恭祖父耿况的六个儿子全都是东汉的开国将领。自此耿家所有的男人都终生为武,几乎每个人在为国家立过战功后,都享受到了极高的荣誉和待遇。而当时耿恭的一个堂兄耿秉,就担任着皇家的驸马都尉的要职,是当朝皇上极信任的几个大将军之一。
    说到这,你可能就会明白耿恭为什么不开心了吧?
    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