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华夷中西

华夷中西

  • 字数: 700千字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作者: 张耀南 著
  • 出版日期: 2017-12-01
  • 商品条码: 978701017724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703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11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张耀南著的《华夷中西(中华哲学目前批评格式变迁考)(精)》讲述了“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作为一门学问,不外三大格式:“西化比”或“以西化中”;“并置比”或“中西并置”;“化西比”或“以中化西”。“中华哲学批评”,现已被逼到“格式转换”之“拐点”上:固持“西化比”与“以西化中”格式,已经没有出路;固持“并置比”与“中西并置”格式,已经没有出路;固持“普世哲学”或“广义哲学”格式,已经没有出路。
“中华哲学批评史”之核心,是考察“中华哲学史”上“批评格式”之变迁。暂分“原创文化期”、“佛禅兴盛期”、“西学兴盛期”与“华学复兴期”四个时期,分别论述原创文化期“效用优先”格式指导下之哲学批评、佛禅兴盛期“智慧优先”格式指导下之哲学批评、西学兴盛期“本体优先”格式指导下之哲学批评以及华学复兴期“大者优先”格式指导下之哲学批评等。“大者优先”格式之近期目标,是“以中化西”;之远期目标,是“全盘化西”。“全盘化西”格式,目前正在生成中。
作者简介
张耀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自然国学评论》主编。中华孔子学会理事,中国文化书院国学院特聘导师,北京什刹海书院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中国哲学史、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自然国学等。
在《哲学研究》、《北京大学学报》、《光明日报》等重要核心报刊发表论文60余篇,并在《哲学与文化》(A&HCI)、《中国文哲研究通讯》等海外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所撰论文近40篇曾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报刊全文转载或摘要转载。
出版学术著作多部,包括《中国儒学史?近代卷》、《中国哲学批评史论》、《大人论――中国传统中的理想人格》、《张东荪知识论研究》等。
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著作或论文曾获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很好成果奖特等奖,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北京市第九届、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很好成果奖二等奖,全国行政学院系统第二届、第三届很好科研成果奖二等奖等。
目录
序一安乐哲
序二张西平
导论哲学批评、哲学批评学及哲学批评史
一、哲学批评与哲学批评学
哲学批评学之定义/哲学批评学之框架/构建“哲学批评学”之必要性
二、中华哲学批评史
创建“中华哲学批评史”之理由/原创文化期:“效用优先”格式/佛禅兴盛期:“智慧优先”格式/西学兴盛期:“本体优先”格式/华学复兴期:“大者优先”格式
三、欧西哲学批评史
自学科建设方面而观/白材料方面而观/自内涵方面而观/“欧西哲学批评史”之位置安排
第一篇原创文化期:“效用优先”格式指导下之哲学批评
第一章对于儒家之批评
一、《墨子·非儒》对于“孔某”及“儒家”之批评对于“孔某”之批评/对于“儒家”之批评/比《庄子·天下》更偏于效用
二、《韩非子》对于孔子与儒家之批评
关于“直于行者曲于欲”/关于“莫众而迷”/关于“泰侈倡上”/关于“过其所爱日侵”/关于“仲尼不知善赏”/关于“尧舜之不可两誉”/关于“仲尼以文王为智”/关于“仲尼之对,亡国之言”/关于“势诚易以服人”/关于“上下之利若是其异”
三、《礼记·经解》对于“六经”之批评
合正反两面界定六经之“效用”/逻辑格式接近同于《大学》/以“效用”释读“礼”
四、《盐铁论·论儒》对于“儒学”之批评
第一回合之论辩/第二回合之论辩/第三回合之论辩/其他篇章之批评
五、扬雄《扬子法言·五百》对于儒家之批评
关于“五百岁而圣人出”/关于“用”与“不用”/关于其他诸家
第二章对于道家与墨家之批评
一、《韩非子·解老》对于《老子》之批评
关于“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关于“礼者,忠信之薄”/关于“治大国,若烹小鲜”/关于“道可道,非常道”/“曲解”与“误解”之问题
二、《韩非子·喻老》对于《老子》之批评
关于“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等/关于“将欲歙之,必固张之”等/关于“见小日明,守柔日强”等/关于“不出户,知天下”等/“曲尽误解《老子》原文”问题
三、《孟子·滕文公》之“辟杨墨”
关于“墨氏兼爱是无父也”/关于“兼”与“别”/关于其他各家
四、《韩非子·显学》对于墨家之批评
以“愚诬之学”斥儒、墨/以“杂反之学”斥儒、墨/“用”是决定治、乱之根本/关于“不听学者之言”
……
第三章对于诸子百家之批评
第二篇佛禅兴盛期:“智慧优先”格式指导下之哲学批评
第一章佛禅兴盛期与“智慧优先”格式
第二章对于儒家之批评
第三章对于道家之批评
第四章对于释家之批评
第五章对于人物与诗之批评
第六章对于学术史之批评
第三篇西学兴盛期:“本体优先”格式指导下之哲学批评
第一章西学兴盛期与“本体优先”格式
第二章对于儒家与儒学之批评
第三章对于中华“三教”之批评
第四章中华“三教”对于“西学”之批评
第五章近百年“哲学史”著述中“本体优先”格式之运用
第六章走出“本体优先”格式之尝试
第四篇华学复兴期:“全盘化西”格式之生成与未来哲学批评
第一章明清间:甲申(1644)前后“以中化西”之努力
第二章清民间:辛亥(1911)前后“以中化西”之努力
第三章一阳复始:“以中化西”之作为“晚年定论”
第四章贞下起元:庚辰(2000)前后“以中化西”之尝试
第五章“否极泰来”:“大者优先”格式指导下之哲学批评
主要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