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哲学史学史

中国哲学史学史

  • 字数: 750千字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作者: 柴文华 主编
  • 出版日期: 2018-06-01
  • 商品条码: 978701019162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779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1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哲学史学史”是中国哲学史的史,亦即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发展史。古代的学术史是中国哲学史的前史;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哲学史的创立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中国哲学史的书写进入到“对子结构”和“螺旋结构"阶段;同一时期的港台学者也在中两哲学的融通下展开了对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中国哲学史学史”是一个可以质疑但无法绕过的事实存在,柴文华主编的《中国哲学史学史(精)》对这一领域进行了尝试性研究,相信在客观呈现中国哲学史学科发展历史的同时会为当下和未来的中国哲学史书写提供重要启示。
作者简介
柴文华,哲学博士,黑龙江大学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会副会长、黑龙江省国学学会会长等职。专著有《现代新儒家文化观研究》等十余部,主编有《冯友兰思想研究》,与人合作主编有《中国伦理道德变迁史稿》。曾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多次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很好科研成果一等奖等奖励。近年来又获全国模范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荣誉和称号。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现代哲学和中国伦理思想史。
目录
绪论
第一编 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前史
引言
第一章 先秦学术史研究
第一节 《庄子·天下》的学术史思想
第二节 《荀子·非十二子》的学术史思想
第三节 《韩非子·显学》中的学术史思想
第二章 汉至唐代的学术史研究
第一节 汉代的学术史思想
第二节 汉至唐代佛教领域的学术史研究
第三章 宋至清初的学术史研究
第一节 宋代以灯录体为核心的佛教史研究
第二节 《伊洛渊源录》
第三节 《圣学宗传》
第四节 《理学宗传》
第四章 黄宗羲的学术史思想
第一节 形成原因
第二节 学术史规律论
第三节 学术史方法论
第四节 对黄宗羲学术史思想的省思
第二编 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创立
引言
第五章 胡适的中国哲学史研究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史观
第二节 方法论基础
第三节 历史主义的方法
第四节 中国哲学观
第六章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研究(上)
第一节 哲学观
第二节 方法论
第三节 对中国哲学的总体看法
第四节 先秦儒学观
第五节 墨家观
第六节 道家观
第七节 朱子学
第八节 阳明学
第七章 张岱年的中国哲学史研究(上)
第一节 哲学思想源流
第二节 宇宙论
第三节 人生论
第四节 致知论
第八章 同时代其他学者的中国哲学史研究
第一节 谢无量的中国哲学史研究
第二节 钟泰的中国哲学史研究
第三节 范寿康的中国哲学史研究
第三篇 中国哲学史学科的马克思主义化
引言
第九章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研究(下)
第一节 方法论
第二节 先秦儒学观
第三节 墨家观
第四节 道家观
第五节 朱子学
第六节 阳明学
第十章 张岱年的中国哲学史研究(下)
第一节 中国哲学史方法论
第二节 中国唯物主义思想
第三节 中国哲学史史料学
第十一章 任继愈的中国哲学史研究
第一节 中国哲学史观
第二节 儒教观和朱子学
第三节 老学观和道教观
第四节 佛学观
第十二章 冯契的中国哲学史研究
第一节 哲学史方法论及其运用
第二节 对中国传统哲学基本精神的新思
第三节 中国近代哲学研究的拓展
第十三章 萧萐父的中国哲学史研究
第一节 哲学史观和方法论
第二节 早期启蒙思潮研究
第三节 船山学研究
第四节 总体特征
第四编 港台地区的中国哲学史研究
引言
第十四章 牟宗三的中国哲学史研究
第一节 哲学观以及对中西哲学差异的看法
第二节 气性与德性的复杂关系:从王充到玄学
第三节 心体与性体:对宋明理学的判释与分殊
第四节 佛学圆教思想研究
第十五章 唐君毅的中国哲学史研究
第一节 《导论篇》对哲学史书写的奠基
第二节 《原性篇》对中国人性论的梳理
第三节 《原道篇》对修养论的分殊
第四节 《原教篇》对工夫论的深化
第十六章 方东美的中国哲学史研究
第一节 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和发展历程
第二节 儒、释、道的通性和差异
第三节 原始儒家
第四节 原始道家
第五节 中国佛学
第六节 新儒家
第十七章 罗光的中国哲学史研究
第一节 编纂原则
第二节 传统哲学的生命求索
第三节 近代以来的哲学再生
第十八章 劳思光的中国哲学史研究
第一节 中国哲学史学史思想
第二节 中国哲学史观及其理论设准
第三节 哲学史方法论
第四节 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1949年以来大陆学者中国哲学史研究著作存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