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ZZ)序跋游记/马识途文集第17卷
字数: 46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作者: 马识途
出版日期: 2018-05-01
商品条码: 9787541146817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549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
¥130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作为老一辈革命家,马识途的游记秉持公正、开明、开放的态度,不避讳一己之短,不讳言他人之长的态度,站在国家文明建设的高度来看待问题,展现出自己的家国情怀。
内容简介
本卷收录了著名作家马识途应邀为别人写作的序跋文字百余篇,以及国内外游记十余篇。马识途的序跋篇篇陈恳,句句有力,一方面反映了特殊社会、时代背景下四川文学作品创作的发展路线、特色,另一方面钩沉出马识途的创作经历大观,对于全面把握马识途文艺思想具有重要意义。游记部分收录了马识途带有纪实性、回忆性的十余篇旅游随笔作品,长短不一,或短小简约,或翩翩隽永,内容情趣盎然,闲暇自得,一方面真实反映了当时当地社会风情及百姓闲常生活,另一方面马识途考察西方发达国家的见闻,游历异国时的种种对比与忧思,以及国内山川的抒怀等,放到今天仍有观照当下的意义。
作者简介
马识途,原名马千禾,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生于1915年,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国文学系。马识途自少年时代起即投身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后长期从事地下革命工作,出生入死,功绩卓著。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四川省建设委员会主任、厅长及中国科学院西南分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中共中央西南局宣传部副部长、科委副主任,四川省人大常委副主任,全国第六、七届人大代表,四川省文联主席、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国郭沫若研究学会副会长,四川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中国国际笔会中心理事直至离休。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坚持革命文艺创作,几十年来写下了700余万字的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界享有极高的声誉。自1935年起至今,马识途已在全国报纸杂志共发表长短篇小说等文学作品19部,其中,长篇小说《清江壮歌》、短篇小说《老三姐》《找红军》等早在20世纪60年代即引起了文坛轰动,新时期以来,又重振精神,接连发表、出版了一系列长篇新著和散文杂文等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深得文学界好评。
目录
序跋《情报学刊》创刊祝词《中国名菜集锦(四川)》序《张寔父印存》跋勇于探索——《逝水滔滔》序《川西珍稀植物及花卉》序推荐一本认识美国的书——《一个驻美记者的见闻》序推荐《小图书馆丛书》《大众小说丛书》序《郭沫若佚文集》序贵在创新——《创新川菜》序别有风味在人间——《大千风味菜肴》序《临时省会志稿》序祝《旅游文化报》创刊风景这边独好——《绵阳市风光名胜诗选》题记《四川百人杂文集》序写在《全蜀词》前面为现实主义一辩——《生活拒绝叹息》序《红岩春秋》创刊号卷首语《人间真情》序《一代桐凤——阳友鹤文存》序雪里送炭——《处女书系》序《何继笃书画选》序《二声集》序纵情泼墨写春光——《成都画院作品集》序读《四川省志·冶金工业志》报头书法的创举——《中国当代报头书法集》序纪念郭老,学习郭老——《郭沫若研究系列》序《少年郭沫若》序《怎样用电脑写文章》前言《历史的选择》序作家王火与长篇《战争和人》——《战争和人》代序祝贺与希望——《银幕内外》卷首语《冲出夔门》序《白居易与忠州》序借题发挥写序言——《情系高原》序一颗一闪即逝的星——《美丽而勇敢的灵魂》序从一家人看一个时代——《秦吴芳一家》序《春风化雨》序于纤毫中见精神——《赵蕴玉国画集》序《创业教育论集》序《当代四川散文大观》序《沫若作家书系》序情深文自茂——读李致的散文集《往事》后从强国之梦到强国之路——《“强国之梦”系列丛书》读后写在前面的几句话——《成斋文集》序《中国风雅文化系列》序《瓜豆录》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十万个为什么·青年卷》序《高文书法》序《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史》(第三编)读后人生是什么?——《人生与伴侣》卷首语序外的话——《乃千艺舟》序《沙汀年谱》序不是序言的序言——《罗建散文集》序从《四川文化》说到四川文化——《四川文化》卷头语把颠倒的历史颠倒过来——《川西黎明》序老树春深更著花——《桑榆集》序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成都青年工作回顾》序《川大英烈》序《沙汀艾芜纪念文集》序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起步与腾飞》序《四川忠县石宝乡坪山坝上坝马氏家史》《先父马玉之生平述略》序《建国五十年四川文学作品选》序《中国建筑市场:现实与思考》序《丁佑君》序《川渝口头禅》序《浩瀚集补遗》序《记者无悔》书后《长江三峡游记》序《刘诗白书法集》观后絮言鼓与呼——《少年文学》代发刊词《巴金文学院二十年》序为巴金祝寿文集序一本惊心动魄的书——《生存与毁灭》序《中国科学院两院院士书画集》序自告奋勇写的序——《李伯清夜话》序《西南学院校史》序为大佛禅院画册序《六十年四川作家作品选集》序《红岩版画》序《马识途诗词选》后记游记万县西游散记攻玉小集——旅欧见闻之一峨眉天下秀我到熊猫家乡去来——卧龙纪游黄龙纪游信天游地波兰纪行巴金回家旅意杂记重庆去来云南行春节,我被吊在峨眉山空中“老成都”说成都
摘要
《沙汀年谱》序收到安县县委宣传部发来的要我为《沙汀年谱》写序的特快邮件时,我正整装要到广州去开会,但是我还是在临行前挤出晚上一点时间来,为《沙汀年谱》赶写几句话。沙汀和艾芜两位老作家离开我们已经四年多了,可是我对他们的缅怀之情,没有与时俱减。他们两人的道德文章,是四川文学界内界外的朋友们一直钦敬的。沙汀老和我还有一层特殊关系:我是被他引入、或者说强拉进文学圈里来的。他对我的文学创作,一直鼓励、劝勉和督促,使我终于成为一个可以说是够格的作家。我说的不仅是艺术表现能力上够格,更是在一个灵魂工程师的品格上够格。我对他们是永远难以忘怀的。我曾经不止一次地提出过“学习沙汀,研究沙汀”的问题。沙汀不仅作为一个在中国文学创作中做出过非凡贡献且有特别风格的作家,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而且沙汀作为一个革命作家,他的思想、品德和情操,也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的。我很高兴地知道绵阳师专建立了研究沙汀的专门机构。祝愿他们甘于寂寞,认真做出研究成果来。这是对四川文学界功德无量的事。要研究沙汀,就要积累大量的资料。《沙汀年谱》便是研究沙汀最基本的资料之一。而这本《沙汀年谱》本身也是一个研究成果。《沙汀年谱》出版,要我写几句话,我义不容辞。沙汀老人已经走了四年多了,我不能用更多的话来缅怀他,我又想起我在他辞世后的深沉悲痛中写的一首《念奴娇》词:看君嶙骨,似铁梅,磊落一生奇节。冷眼看穿旧世界,巨椽肃清妖孽。沪海亭间,雎水关头,多少风和雪。其香居里,妙手文章新页。曾记昭觉同牢,面壁无言,好友成路陌。“赤匪”幡然成“黑帮”,“报告”声里年月。努力加餐,无过可省,壮志还如铁。惜君先去,为歌悲曲声咽。1997年3月18日不是序言的序言——《罗建散文集》序这篇短文放在《罗建散文集》的序言的位置上,其实不能算是这本集子的序言。因为这本散文集的稿本虽然送到我的案头上,日子已经不少了,我却真的忙得没有时间来仔细阅读,只是粗略地翻看一下,自然说不上有什么深刻的印象,有资格为它说点什么。许多人知道,我曾为一些书稿写过序,但是我为人写序,实在没有某些名人、名家的那种本事,只要把稿本粗翻一下,甚至根本不翻,灵机一动,就可以洋洋洒洒地写出一篇序言来;甚至请别人代写一篇,签上自己的大名,也就交差了。我却是死脑筋,给自己订下一个规矩:没有细看文稿,并且感到有话可说时,我绝不为别人的书稿写序。但是为了写一二千字一篇序言,要仔细读完人家的动辄几十万言的书稿,实在吃力。我年事已高,来日无多,不能再干这种力不从心的事,所以我已下了决心,不再为人看书稿,不再为人写序。但是成都军区文化部的杨景民同志带着罗建同志来找我,拿出一本书稿,要我写序,我说出我已经做出的不再为人写序的决定,还是不行,景民同志说我一直关心部队作家创作,希望我破例再写一篇。并且怕我读文稿写序言费时费力,为我准备了一个参考稿。这却叫我为难了。我是寄希望于部队作家多多反映国家柱石解放军的生活的,我却没有为他们做什么事情。现在要求我写一篇短文,我却拒绝了,这怎么好。我只得说考虑一下再说。他们走后,我约略翻看一下文稿,又看了景民同志为我准备的参考稿。这份参考稿我自然是不会用的,我从来不请人为我捉刀为文。但是景民同志在他写的参考稿中某些说法,我是赞同的。罗建同志生于解放军,长于解放军,少年参军就当了最艰苦的装甲兵,在部队里摸爬滚打,经受二十多年的磨炼,成为上校军官。他自然是热爱部队生活,对解放军有极深厚的感情。而且他熟悉部队生活,而又喜欢文学,有文学创作的基本功。这些条件就能促使他能够写出反映部队生活的较好作品。我虽然没有细看,照景民同志的说法,他在这本散文集中就表现出“其情也真,其意也深”,我是相信的。我不止一次地在四川散文学会讨论会说过:“散文要关注人生,有益于世道人心,追求真善美的审美价值,以之净化人们的灵魂。”我还说,“写散文要对事物有真认识,真感动。无理无散文,无情无散文。也就是说,散文须有思想,须有情致,还须有文采,须有个人风格。”我还进一步说道,“好的散文,不仅有情,有理,有文采,有个人风格,还应该给人以哲理性的启发和感悟。”现在景民同志既然说罗建同志的这本散文情真意切,写好散文的基本功夫已经有了,至于更漂亮的文采,个人的风格,以至哲理的感悟,那是一生追求的事了。然而我在这里却想借题发挥。我想说的是,部队的文艺是部队政治思想工作的一个构成部分,是直接为部队服务的。部队的作家当然可以写部队外的各方面的生活。但是我以为,部队的作家应该更多地更深刻地反映部队生活。不仅以散文、诗歌、快板、说唱、短篇小说来反映部队生活,我们还期待着部队的作家写出黄钟大吕式的鸿篇巨制来。而且我还希望部队的作家,不要忘记用各种文学形式,反映几十年一百年来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历史,这部历史和武装斗争总是分不开的。我国过去几十年来,经历了多么惨烈多么英勇的武装斗争呀。然而我们的文学反映我们的先辈为中国人民的解放所进行的可歌可泣的斗争,还是太少了。我希望不仅部队的作家要从事这方面的创作,而且我希望地方的作家也要在这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我虽然在这本散文集前面说这样一些似乎文不对题的话,但是我希望这不是题外的话。1997年4月于成都从《四川文化》说到四川文化——《四川文化》卷头语我正在医院养病,《四川文化》的执行副主编卿列琴来看我,给我送来今年出版的《四川文化》。寒暄之后,她说:“《四川文化》创刊以来,四川文化界的许多名家都为刊物写了稿。您老在为这个刊物题写刊名时,答应写稿,已经一两年了,一直没有交卷。今年最后一期的稿件就要编定,希望您老为这一期写一篇卷头语。您老再不交稿,恐怕《四川文化》上就看不到您老的文章了。”我听了很奇怪,问:“为什么?来日方长嘛。”她含糊其辞,说什么刊物出生证和半合法之类的话,听不明白,追问之下,她才说出,由于整顿刊物,《四川文化》是领的四川临时刊号,可能今年最后一期就是这个刊物的终刊号。如此说来,我为这个刊物写的这一期卷头语,可能就是为这个刊物写“送终文”了。她走后,我把送来的几期刊物在病床上翻看一下,觉得办得不错,是真正谈文化而且着重谈四川文化的,四川文化界许多知名人士都在这刊物上发表文章,或为这个刊物所介绍。文章可读,品位不低,有些文章还写得颇有情致。这和某些挂着文化招牌却贩卖低级伪劣作品的刊物不可同日而语。谈四川文化的这种品位较高的刊物并不很多,我以为这样的正经刊物是接近有出生的权利的。我看比某些虽然领有堂哉皇哉的刊号然而没有多少人喜欢看的刊物,更有出版价值。比那些书摊上摆着的印着正式刊号的以赚钱为目的的低级庸俗刊物也更有价值。更不用说那些在书摊上遮遮掩掩的乌七八糟的俗不可耐的“擦边黄”刊物了(我很怀疑那上面印的书刊号是真的)。因此我以为,这样一种介绍四川文化的《四川文化》,应该让它存在和发展下去,我愿为它争取出生权利而鼓与呼。四川文化在中国文化中是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丰厚的内容的,很值得介绍、评价和研究,并发扬而光大之。且不说自古流传下来很有特色的巴蜀文化(现在虽然重庆和川东划出去了,巴文化和蜀文化是不可分的)的开发、研究工作,可以说才开了一个头。就是四川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文化渊源、历史人物、图书典籍、语言文学、风土人情、民风民俗、山川风光,都有其特殊的魅力和风采。研究四川文化可以对于中国文化起窥其一斑见其一豹的作用。我以为四川文化的介绍和评述,实在是一件大工程,要有许多文化人予以关注,要有许多书刊为之出版。因此《四川文化》这么一个正经的刊物,怎么可以任其沦落消失呢?我希望我写的这篇文章不是一篇“送终文”,而是新的“开篇”。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