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著名经济学家纵论新时代经济

著名经济学家纵论新时代经济

  • 字数: 402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作者: 程恩富 主编
  • 出版日期: 2018-06-01
  • 商品条码: 978751365173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41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程恩富主编的《有名经济学家纵论新时代经济》尝试性地组织了一批颇具代表性的有名经济学家,围绕报告阐述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刻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建设的大逻辑和真命题,时刻厘清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各种错误思潮的界限,把脉中国和世界经济未来发展的新走势。
产业升级是对外直接投资外溢效应的集中体现。本书从理论、经验和实证三个维度,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与母国产业升级之间的理论逻辑,探讨了对外直接投资影响母国产业升级的内在机制,总结了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先行经验,尝试性提出了中国经验。在深度分析基础上,研判展望了未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态势,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作者简介
程恩富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团成员兼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主任、中国社科院大学首席教授;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会长、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2018年改名为中国政治经济学学会)会长;第十一届至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目录
专题一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推动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卫兴华)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八个重大原则(程恩富)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当代新特征(李建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两种解读及其分析(孔丹)
专题二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历史、现实、未来(周新城)
新时代中国模式对世界的启示(陈平)
中国经济:新时代、新思维、新战略(李稻葵)
专题三 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新时代将加速经济新常态下的民富国强进程(程恩富)
将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作为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指标(何秉孟)
以人民为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程恩富)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王天义)
专题四 新发展理念是当今中国发展之道
五大发展理念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内涵的深化拓宽和高度概括(吴宣恭)
新发展观解析(颜鹏飞)
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中国特色的发展经济学(冯金华)
专题五 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换
怎样正确解读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问题(卫兴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问题(刘国光)
根据所有制实际重新分析当前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吴宣恭)
专题六 科学准确把握政府与市场关系
准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与政府、市场与计划的关系(刘国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双重调节论(程恩富)
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何自力)
市场机制能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吗?(王志伟)
两种根本不同的改革观(高梁)
专题七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资源配平实现方式的新探索(文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余斌)
论供给侧改革的理论依据和政策选择(李狮)
专题八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的战略目标(胡鞍钢)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简新华)
建设现代化经济新体系(顾钰民)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何干强)
专题九 谱写新时代国企改革发展新篇章
论“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和“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的一致性(宋方敏)
做强做优做大国企必须分清理论是非(何干强)
对“混合所有制经济”、“交叉持股”概念科学性的唯物主义再认识(龙斧)
专题十 坚定不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第二次飞跃”论与“统”的思想关系之考察(程恩富)
创造农村就业,推进乡村振兴(胡鞍钢)
中国农地制度和经营方式创新研究(简新华)
“三权分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集体土地产权模式的创新(顾钰民)
专题十一 防范金融风险,振兴实体经济
从银行类金融机构成长看我国金融体系的改革方向(曹和平)
中国股市改革、金融监管与反腐败(杨斌)
我国两大系统性风险及其防范(方兴起)
正确认识服务业占比的意义(何自力)
专题十二 “一带一路”构筑全球新格局
“一带一路”是我国大踏步地“走出去”的大智慧、大手笔(丁冰)
迎接“中国时刻”:渐进式改变国际规则是国内发展的诉求(李稻葵)
“一带一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广阔之路(丁一凡)
专题十三 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绝对领导
为什么必须坚持加强和完善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卫兴华)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特征(杨承训)
社会主义加市场是中国的核心竞争力(李玲)
如何看待中国共产党的成功经验(丁一凡)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