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九龙洞风景区历史传说

九龙洞风景区历史传说

  • 字数: 350千字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编者:李锦伟//高海珑//赵斌|总主编:张成勇//杨小平
  • 出版日期: 2018-04-01
  • 商品条码: 978756803409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6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李锦伟、高海珑、赵斌编著的《九龙洞风景区历史传说(精)》主要是对九龙洞重量风景名胜区内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进行搜集、整理、研究与编排。内容涉及该风景区内的茶园山历史人物故事、瓦屋刘氏土司家族的故事、六龙山的匪患及剿匪故事、风景区内的一些地名传说、景点神话传说故事、锦江河工的故事、民间信仰的传说、丹砂之路的故事等等,通过故事形式既全方位又有重点地推介风景区的文化内涵。
作者简介
赵斌,土家族,1968年11月生于贵州省铜仁市。现为铜仁学院副教授,乌江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区域经济、文化地理、历史地理。至今在《经济地理》、《贵州民族研究》、《甘肃社会科学》、《地域研究与开发》等核心期刊和省级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合撰《贵州近现代民族文化思想研究》等学术专著3部。曾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地厅级项目1项,院级项目1项。多次获省级、市级、院级“优选个人”称号。
目录
一 岁月悠悠锦江水
1 “铜仁”与“桃源铜仁”的来历
2 今胜于昔跨鳌亭
3 金鸭子护铜岩的传说
4 渔民的生活和故事
5 杨芳与铜仁码头
6 贺龙在锦江的革命活动
7 锦江航运助抗战
8 恶滩传奇
9 恶滩太婆坪的传说
10 鱼粱滩上女土匪
11 湖贵帮会头子项子云
二 历史往事中南门
1 红号军首领徐廷杰怒杀传教士
2 王顺和贺龙的合作
3 贺龙改进赛龙舟
4 “有一天西服店”的来历
5 申、罗两家的兴衰
6 蒋经国之子在铜仁
7 谢士彦与杨保结仇
8 陈公馆传奇
三 雄关漫漫黄蜡关
1 莲花庵、狗拉鞍与伏波庙的传说
2 守备谢正泰的故事
3 谢鹏举与黄蜡关
4 谢、徐两家的恩怨情仇
5 关于船的忌语
6 黄蜡关的革命先烈
四 风水宝地话马岩
1 马岩的传说
2 马仙的故事
3 马脚岩、马仙溪的来历
4 岩董的传说
5 美女晒丝
6 落鹅村的来历
7 黄蜡洞与黄蜡仙子
8 令婆殿的来历
9 重修令婆殿的传说7 6 ’
10 令婆灵验传说
11 王灵宫的来历
12 傩头公公和傩头娘娘
13 马脚岩的萝卜
14 九尾狗盗谷种的传说
五 九龙洞府说九龙
1 九龙洞得名的传说
2 龙王和蛤蟆精的故事
3 小龙女与岩董的爱情故事
4 孽龙传说
5 龙宫的悲剧
6 骂龙溪的传说
7 佛手印、土地守门与观?
8 小龙女寝宫
9 海马卫士
10 九龙盘柱
11 天庭祭坛
12 水母神辇
13 二龙女寝宫
14 海豚送客
15 龙女望夫
16 双龙峡的传说
17 观音山奇景
18 观音殿的传说
19 莲花寺的来历
20 观音灵验传说
六 水域风光漾头镇
1 洋塘风水与传说
2 “土司二代”刘瑛的纨绔人生
3 漾头镇的“官兵土匪”
4 飞行员与女学生的爱隋故事
5 漾头古刹东屏寺
6 漾头“吴将军”墓
七 奇山异峰六龙山
1 六龙山传奇
2 北峡谷里的故事
3 七股水的传说∥
4 佛教圣境莲池庵
5 楞严寺遗址
6 岩屋坪的“朱砂王”
7 牙溪村的传说
8 岩牛的传说
9 神奇的米公山
10 鸟鸣的传说
11 洞神与老司
八 刘氏雄风镇黔疆
1 大明“忠顺侯”刘明贵
2 施溪土司制的兴衰
3 施溪刘氏土司“双城制”
4 刘氏宗祠现雄风
5 克兰寨里“顶子”多
6 齐心协力护战机
九 察院文脉代代传
1 茶园山耕读文化的始祖――徐宰六厂
2 百姓拥戴的地方好官――徐穆
3 茶园山庄的开辟者――徐以暹
4 一身正气的清官――徐镇
5 茶园山文化的集大成者――徐如澍
十 茫茫苍山记匪患
1 黑冲“绿林三兄弟”受招安
2 两魔头结义霸六龙
3 丹砂引发的火并
4 杨倮血洗龙塘
5 送子庵的战斗
6 二杨匪患覆灭记
7 剿匪英雄张世新
后记
摘要
    在铜仁城南大小两江汇流处,有一个铜岩,过去上面长着高大的树木,还修有一座叫“跨鳌亭”的亭子。
     据老人们说,以前无论涨多么大的洪水,从来都没有漫过铜岩;还有一种传说,说铜岩下面是空的,只有三只岩脚支撑着,涨水时铜岩便会浮起来,水长岩高。这些传说也不知传了多少朝、多少代,反正你只要一打听,大人小孩都会争先恐后地告诉你这个传说。在铜仁,这些传说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了。
     于是,一些文人墨客便把铜岩称为“中流砥柱”,将它列入“铜江十二景,,中,还作了很多诗词歌赋来赞美它。但就连这些饱读诗书的文化人,也没有哪一个搞清楚过洪水漫不过铜岩和水长岩高的秘密。洪水漫不过铜岩的秘密,传说是被一个打鱼的渔夫发现的。
     也不知是在哪朝哪代的一个晚上,有一个渔夫在锦江上撒网捕鱼。这晚的月色很好,鱼也特别好打,青鱼、绿鱼、鲤鱼、铜鱼,网网不空。渔夫捕得兴起,轻轻哼唱着小曲,在月光下兴致勃勃地忙碌着,却不知头两天大、小两江的上游连降暴雨,暴发的山洪从各个溪流向大、小两江汇集,这时正以排山倒海之势漫卷而来。“不好!涨‘篙箭水’了!”待到渔夫发觉时,那像箭一样来得快的“篙箭水”,不仅迅速抬高了水位,还翻滚着汹涌的波涛。渔夫这时要想返回岸边,已经是接近不可能的了。
     汹涌澎湃的洪水,带着山谷中的浪渣,从大、小两江不断地涌来,渔夫奋力地划着船桨,却怎么也靠不了岸。渔船在风浪中颠簸着,被两江汇流的洪水卷向了铜岩。
     铜岩边的水也是黄黄的洪水,却没有像江中那样浪大水急,渔夫这时已经无处可去,只好把渔船系在铜岩边的大树上,走到铜岩上的跨鳌亭里休息。
     眼见得水越涨越高,远远望去,两岸低矮处的房屋和树木都已经淹没在水中了。渔夫突然想起先前系船的绳子留得太短了,水涨得这么大,会不会把船扯入水中去呢?
     想到这里时,渔夫心里急了,便急急忙忙下来准备将渔船重新系过。然而,当渔夫沿着石磴下到系船处时,却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先前系船的地方竟然没有被洪水淹没,系船的绳子还是先前那短短的长度,松松地带着渔船在那里荡漾。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莫非这铜岩也真的在随着水涨而上浮不成?渔夫揉揉眼睛,再仔细看看两岸,水确确实实是涨高了,而脚下,又确确实实像没有涨水一样。
     渔夫满腹狐疑,不时看看远处波涛翻滚的洪水,又看看眼前这微波荡漾的水面,最后,他眼前一亮,终于发现了一对金鸭子在铜岩周围飞快地游弋着。
     这对金鸭子浑身金黄,在月光下金光闪闪。金鸭子游到哪里,哪里的水就迅速后退,在铜岩的周围形成了一道水墙,铜岩也随之摇摇晃晃地向上浮动。
     水退后,渔夫眉飞色舞地将这晚的奇遇说给人们听,于是,金鸭子护铜岩的故事便迅速流传开来。铜仁历来就是川、黔、湘三省商品的集散地,各地来铜仁做生意的人本来就多,一传十、十传百,传到后来,就连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也晓得铜仁有对金鸭子了。
     外国人来到铜仁,明里是做生意,实际上是在打金鸭子的主意,成天有事无事老是往铜岩上窜。最后,洋人终于知道了金鸭子在涨大水时都要出来保护铜岩。于是,在又一次涨大水时,洋人开着小火轮,带着拖网和洋枪洋炮,在惊涛骇浪中追逐金鸭子。洋人在水上折腾了好几个时辰后,筋疲力尽的金鸭子终于招架不住,被洋人捉到外国去了。
     铜岩失去了金鸭子的保护,遇到洪水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稳如泰山了。民国二十二年的农历五月二十日(1933年6月3日),下了一夜倾盆大雨,两江洪水铺天盖地地涌来。洪水漫过铜岩,冲毁了铜岩上的建筑,卷走了铜岩上的树木。此后,三五年一次洪水,铜岩上存不住土,保不住树,光秃秃的铜岩再也长不出参天大树了。
     金鸭子虽然被外国人捉去了,但金鸭子护铜岩的故事,却在铜仁经久不衰地流传着。P10-1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