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家·国·人

家·国·人

  • 字数: 241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汤梦箫 著
  • 出版日期: 2018-03-01
  • 商品条码: 978752031928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7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7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汤梦箫著的《家国人--水华创作研究》以中国第三代导演中很具代表性的水华为研究对象,依据家、国、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围绕水华的创作环境、心态及具体的创作过程、普通观众及电影学者的接受状态等层面,探求时代文化主潮、意识形态需求、艺术家个性、受众反应之间的统一、分裂和错位,从而重新审视其被认定为成功、高峰和失败的作品,追问像水华这样一位在思想来源上相当繁杂的知识分子,如何通过内在、外在的整合走入新中国意识形态建构核心,参与新的社会结构、人际关系和文化的生成,并通过作品去实现其艺术目标、社会责任与人生理想的。通过厘清并解决以上疑问,不仅对水华作为知识分子个体有更深入的认识,也将会为更准确地把握这一代电影人的心态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
汤梦箫,女,副教授。2010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历史与理论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于《当代电影》、《电影艺术》、《戏剧》、《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电影文学》等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致力于电影、动画历史与文化研究。
目录
导言
上篇 家·国·人――统一造就成功
第一章 国――核心命题隐匿的历史选择
第一节 家、国、人的初步建构――延安时期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艺生态
第二节 仪式·狂欢·符号――延安时期及新中国成立初期文艺的接受心理及模式
第二章 国――核心命题的个性呈现
第一节 水华的1942年
第二节 “国”的潜在表述――从歌剧《白毛女》到电影《白毛女》
第三章 国――核心命题隐匿成就统一
第一节 日常性·传奇性·陌生化――个体沟通模式的建立
第二节 国家询唤机制的生成――历史评价体系的对应
中篇 家·国·人――错位成就高峰
第一章 人――核心命题凸显的历史选择
第一节 历史反思中的个人与国家――1959年前后和1979年前后的文艺生态
第二节 电影改革与艺术观念的多重错位――1959年前后与1979年前后的电影接受心理和模式
第二章 人――核心命题凸显的个性呈现
第一节 家国关系中人的双重构成
第二节 主体性超越中的现实折射
第三章 人――核心命题凸显形成错位
第一节 时代主潮与风格个性
第二节 文化认同――历史评价体系的错位
下篇 家·国·人――分裂引发争议
第一章 国――核心命题凸显的历史选择
第一节 党、国关系的重新定位――1954年前后、“”前夕、80年代中期的文艺生态
第二节 错位中的调和机制――1954年前后、“”前夕、80年代中期的接受心理及模式
第二章 国――核心命题凸显的个性呈现
第一节 个体表达与主流文化诉求的结合
第二节 国之凸显的分裂表达
第三章 国――核心命题凸显导致分裂
第一节 家国缝合与认同障碍――个体沟通模式的分裂
第二节 历史评价体系的分裂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