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三代可复

三代可复

  • 字数: 316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作者: 王光辉 著
  • 出版日期: 2018-04-01
  • 商品条码: 978701019103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58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6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康雍乾三朝,均以“复三代”自期,此为研治清代思想史者不可忽略之现象。常州今文经学之复兴,可视作是对此一风尚之回应。不过以庄存与为代表的常州学者所持之“复三代”,与以乾隆为代表的官方体系所推行的“复三代”不同。乾隆借“复三代”以“作君作师”,意在收回士人手中的教化之权;庄存与借“复三代”,意在规范人君权力。此种不同折射出常州学术之精神。具体而论,庄存与于其经学著述中,泛论三代之势,以天子可贬。又借两汉灾异之论,奉劝人君通过“修敬”来加强自我教化,避免坠命亡氏,踣其国家之危险;其侄庄述祖侧重于对三代文献之整理,志在为“复三代”找到文本依据。是故庄述祖转向《夏时》、《归藏》学之研究,发掘其中的古圣王所以省躬、所以授时、所以敷政的经世之旨。其与庄存与借灾异奉劝人君“修敬”的关怀并无二致。庄述祖之后,常州之学转交至刘逢禄与宋翔凤之手。刘、宋二人虽发挥外家之学的侧重点不同:刘逢禄留意于《公羊》之学,注重提炼其中之条例;宋翔凤留意于《夏时》、《归藏》之学,注重发微其中之奥义。然在很终的义理诉求上,二人却与庄存与、庄述祖保持一致。要之,常州学派之公羊学精神可归纳为:通过施加道德,以规范人君权力。
作者简介
王光辉,男,1984年6月生,河南叶县人。上海师范大学中国哲学专业硕士,同济大学哲学专业博士,现任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经学、古典学,主持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春秋时期齐鲁文化的交融与传播研究”,发表有《论<公羊>学中的功过相除计》《公羊夷夏论与天下主义》《略论春秋时期的亲迎礼》《宋翔凤<大学古义说>析论》等论文。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朕向意于三代”:常州学派兴起原因之再考察
第一节 庄存与和他的《春秋正辞》
第二节 庄存与的经学著述
第三节 上书房、南书房与学政
第二章 重皇极:庄存与《春秋正辞》中的灾异观
第一节 从《五行志》到“察五行祥异”
第二节 庄存与对灾异阐释之特点
第三节 明天道、重皇极
第四节 《春秋》学研究之转向
第三章 通三统:庄述祖的《夏时》与《归藏》学
第一节 从《卦气解》到《夏时》、《归藏》
第二节 《夏时说义》的义理建构
第三节 庄述祖《归藏》学概述
第四节 庄述祖学术之重估
第四章 张三世:刘逢禄公羊学之“立”与“破”
第一节 从《夏时等例》到《春秋公羊经何氏释例》
第二节 刘逢禄对《公羊》义例之阐释
第三节 刘逢禄的“据经决事”
第四节 刘逢禄对《穀梁》、何休、《左传》之批评
第五章 异内外:宋翔凤的《大学》与《论语》学
第一节 絜矩以平天下
第二节 通文质之变
第三节 老子与孔子道同一原
第四节 《论语说义》与康有为《论语注》之比较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