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古典文论与西方符号学的理论互动

中国古典文论与西方符号学的理论互动

  • 字数: 203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南开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文玲,左其福
  • 出版日期: 2017-08-01
  • 商品条码: 978731005441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4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古典文论与西方符号学的理论互动》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通过分析西方符号学的理论困境以及中国符号学研究的弊病,揭示两者如何开展对话;下篇运用符号学方法,对《庄子》《论语》《韩非子》《公孙龙子》《尹文子》《荀子》等经典进行重新解读,梳理出“名”“实”“指”“物指”“卮言”“重言”“寓言”“意象”等名词,作为中国符号学的核心概念。
目录
上篇 理论探索
绪论
第一章 西方符号学的理论困境
一 罗兰·巴特的文本写作与日本俳句
二 罗兰·巴特中性观与禅宗语
三 罗兰·巴特的语言悖论与老庄“道通为一”的思想
第二章 中国古典文论发展的内因需要
一 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理论误区
二 中国符号学传统研究的理论误区
第三章 “名-实”说与西方符号学的理论互动
一 老庄道名相通的名论思想
二 名家的王道论“名论”
三 荀子语义学的名论思想
四 《墨辩》派的思辨论“名论”
五 名论与西方符号学的对话
第四章 道家思想与西方符号学的对话
一 卮言与反语言结构
二 寓言与解构真理
三 重言与反聚合链
第五章 《周易》与中国符号学传统起源
一 象的解释功能
二 象的变通性
三 象的多义性
四 象的属人性
第六章 《文心雕龙》的符号学意义
第七章 从符号学的角度分析王夫之的言意观
一 一阴一阳谓之道
二 盈天下之间皆器
三 荀非其人,道不虚行
四 继之者善成之者性

下篇 实践应用
第一章 《论语》的符号学解析
一 正名
二 固定句式
第二章 从符号学的角度分析韩非对《老子》的解读
一 “道”的说明依据:理
二 道的实现手段:形名之术
第三章 《庄子》的符号学解析
一 叙事技巧
二 构词的灵活性
三 造句的自由性
四 隐喻换喻的使用
第四章 意境论的现代阐释
一 意境论的传统解释
二 象的物化特征
三 意境的蒙太奇功能
第五章 “蝴蝶”意象的符号解析
一 “翩翻舞袖双飞蝶,宛转歌声一索珠”——蝶之形
二 “蝴蝶有情牵晚梦,杜鹃无赖伴春愁”——蝶之情
三 “千古是非输蝶梦,一轮风雨属渔舟”——蝶之理
第六章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符号学批评
——兼论西方符号学与先秦名学的理论互动
一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理论来源
二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争论误区
三 符号学作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理论支撑
第七章 《马桥词典》中的符号世界
一 词语的优选权能
二 马桥人的世界
三 语言的支配作用
第八章 沈从文小说中的符号世界
一 语言的诱惑和困境
二 语言的反常合道性
三 文学符号的属人性
四 文学语言的虚构性
五 文学语言的隐喻性
六 语言塑造的民族文化心理
结论 语言的归乡之途
——论中国古典文论与西方符号学的交汇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