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民事检察监督的技术规则研究

民事检察监督的技术规则研究

  • 字数: 222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作者: 胡思博 著
  • 出版日期: 2018-03-01
  • 商品条码: 9787565330490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43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3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自《民事诉讼法》在2012年修改以来,民事检察监督制度作为我国民事诉讼中鲜有的原创型制度,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同时也仍面临着再发展的困境。修法后至今,传统的抗诉制度得到了优化改造,然而随着民事检察监督范围的扩展,检察建议制度的创建、对市判行为的监督、对调解书的监督、对恶意诉讼和虚假诉讼的查处等新型监督问题虽于法有据,但在实践中却因无具体规则的指导面处于难以发挥应有效用的半空白状态,因此急需进一步研究,并建立作为基础性制度的监督证据规则。胡思博著的《民事检察监督的技术规则研究》以对技术性规则的研究为视角,对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特别是新型监督制度的落实进行了创新型制度设计,旨在推动中国民事诉讼的本上化、国情化发展。
作者简介
胡思博,四川资阳人,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副教授,“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研究人员。系优选人民检察院直属国家检察官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联合培养博士后(2015),中国政法大学民事诉讼法学博士(2013),西北政法大学民事诉讼法学硕士(2010),西北政法学院法学学士(2006)。人选北京市法学会百名法学英才培养计划、中国政法大学很好中青年教师培养支持计划。
代表作《民事裁定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9月出版,该书入选第三批《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文库》,前期受到中国政法大学很好博士学位论文培育项目资助写作,后期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术资助出版。全书及部分章节先后荣获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评选的“很好博士后学术成果”、靠前届陈光中诉讼法学很好硕士学位论文奖、第二届陈光中诉讼法学很好博士学位论文奖、中国法学会“第八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三等奖、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第四届中青年很好科研成果著作类二等奖和国家检察官学院教师科研成果奖。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再审型民事检察监督
第一节 再审型民事检察监督的启动
一、依职权提起再审型民事检察监督
二、依诉权提起再审型民事检察监督
第二节 部分民事裁判的不可再审性
一、部分民事裁判不可再审的意义
二、客观因素所致部分民事裁判的不可再审
三、主观因素所致部分民事裁判的不可再审
第三节 再审检察建议柔中带刚的本质效力
一、再审检察建议在正常运转层面的风险防范型刚性效力
二、再审检察建议在违规运转层面的违规纠错型刚性效力
第二章 纠违型民事检察监督
第一节 我国当前司法环境下民事诉讼程序性价值的保障力度与限度
一、对我国民事诉讼程序价值进行保障的现实理念基础
二、对部分民事诉讼程序价值的保障不足
三、对部分民事诉讼程序价值的保障过度
四、我国当前民事诉讼中技术规范无力调整的瓶颈问题
第二节 纠违型民事检察监督的启动
一、对现行民事复议制度的解读与分析
二、对现行民事异议制度的解读与分析
三、对民事复议和民事异议的整合与改革
第三节 民事纠违审判行为的纠错可行性
一、不具有直接纠错性的违法审判行为
二、具有直接纠错性的违法审判行为
第四节 对违法审判行为的纠错措施
一、对违法审判行为的直接纠错型检察监督措施
二、对违法审判行为的间接纠错型检察监督措施
第五节 诉前纠违检察监督的构建
一、一审诉前检察监督
二、二审诉前检察监督
第三章 对民事调解和恶意诉讼的检察监督
第一节 对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主观心理状态进行查明的意义
一、程序性争议中当事人受到审判权的不良规制时的救济
二、程序性请求中法院判断当事人诉讼行为的合法性
第二节 对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主观心理状态进行查明的难度
一、当事人表意不真实的原因多样
二、直接证据的缺乏和证明手段的有限性
第三节 对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主观心理状态进行查明的规则
一、当事人对法院所实施的审判行为的不正当性的主张
二、检察机关依职权查明当事人之间的恶意串通
第四章 民事检察监督证据的运用规则
第一节 民事检察监督证据的来源
一、引发或抵制民事检察监督启动的立案型检察监督证据
二、检察机关书面审查核实原审证据所发现的派生型检察监督证据
三、检察机关调查收集审判证据之外的原始型检察监督证据
第二节 民事检察监督证据的范围
一、各类民事检察监督中的通用性监督证据
二、对裁判结果检察监督中的实体性监督证据
三、对裁判结果、审判行为检察监督中的程序性监督证据
第三节 民事检察监督证据的效力
一、民事检察监督证据的客观中立性
二、检察机关对所发现的“不利证据”的运用
三、民事检察监督证据因证据种类所产生的质证差异
四、民事检察监督证据因监督方式所产生的阶段效力差异
参考书目
一、国内著作类
二、学位论文类
三、学术期刊类
附录
致谢
自勉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