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学者论文化与文化转型

中国学者论文化与文化转型

  • 字数: 266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 作者: 俞可平,(美)阿里夫·德里克 主编
  • 出版日期: 2018-04-01
  • 商品条码: 978722912943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7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4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的现代化是一个多方面的社会变迁过程,除了经济生活的巨大变化外,包括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在内的全部社会生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现代化带来的很为深刻的变化,就是中国文化的转型。中国的改革开放与思想解放相伴随,思想解放就是用新的价值和观念取代旧的价值和观念,就是一种文化的创新和改造。因此,肇始于改革开放的新一轮现代化浪潮,决不仅仅是中国经济的崛起,以及工业化、市场化和城镇化的推行,影响更为深远的后果,是新型文化的逐渐形成。不理解中国文化在改革开放后的深刻变迁,实难理解中国的新一轮现代化进程。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发生过许多重大的争论。在所有这些争论的背后,都隐含着不同文化和不同价值观的争论。当代中国的文化实际上由三种不同的来源组成,即中国传统文化、西方近代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文化。这三种原本极不相同的文化,在当代中国融合成为一种新的中国文化。这一中国文化的重塑过程究竟是怎么发生的,这三种不同的文化因子在当代中国文化中是如何组合的,这种新组合的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文化又是一种什么关系?本书通过选取16位专家学者的16篇文章,努力予以澄清。本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俞可平,有名学者,政治学家,中央编译局副局长,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创始主任,哲学政治学双学科博士生导师,德国杜伊斯堡大学名誉博士。兼任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凯风政治发展研究所所长,“中国地方政府改革创新”研究与奖励计划总负责人,担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校教授,曾任美国哈佛大学和杜克大学、德国自由大学和杜伊斯堡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等校客座教授或不错研究员。因倡导“治理”、“善治”、“增量民主”、“政府创新”、“动态稳定”、“协商民主”而广受关注,其“民主是个好东西”一文曾引起极大反响。2008年被中国改革研究会评选为“改革开放30年30名社会人物”,2011年被美国《外交事务》杂志评选为“2011年优选百名思想家”。主要研究领域:政治哲学、中国政治、比较政治、治理与善治、优选化、公民社会、政府创新。代表作有China’s PoliticalDevelopment: Chinese and American Perspectives(co-ed.,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2014),The Reform of Governance(ed.,Brill, 2010),Democracy Is A Good Thing(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2009),Globalizationand Changes in China’ Governance(Brill, 2008)、《论国家治理现代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敬畏民意》(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民主与陀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思想解放与政治进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社群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等。
目录
《当代中国思想文化论丛》中文版总序
前言
俞可平现代化和全球化双重变奏下的中国文化发展逻辑
李翔海中国文化现代化历程的哲学省思
赵林"国学热"的文化反思
彭永捷当代文化建设中的儒教问题
郭齐勇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中国现代化
王光东"民间"的现代价值一中国现化文学与民间文化形态
王尧如何现实,怎样思想?——关于当代文学"思想状况"的一种认识
张清华在历史化与当代性之间——关于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状况的思考
王岳川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的当代价值
王晓明六分天下:今天的中国文学
王铭铭我理解的"人类学"大概是什么?
卓新平中国宗教的当代走向
戴锦华重写女性:八九十年代的性别写作与文化空间
潘蛟解构中国少数民族:去东方学化还是再东方学化
胡惠林论20世纪中国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的形成与演变
刘相平对"软实力"之再认识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