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时间升起 奖星光奖获奖青年作家李钢散文诗歌文学作品
字数: 260千字
装帧: 精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作者: 李钢 著
出版日期: 2017-12-01
商品条码: 9787229127534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339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
¥5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李钢是一个有很高文学成就的作家,他独特的幽默,似庄似谐,既像娓娓道来,又像轻松调侃,极有感染力和辨识度。此次选择了93篇李钢各时期创作的散文作品,比较全面地展现了他的散文风貌。
内容简介
《时间升起(精)》汇集了李钢的93篇散文作品,其中不乏发表后被反复转载传诵一时的名篇佳构。这些作品集中体现李钢作为靠前品质散文大家的创作成就,代表了李钢大气潇洒、举重若轻、幽默智慧的语言风格,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作者简介
李钢,祖籍陕西韩城,1951年11月生于山东济南。少年时在江苏常州、南京等地读书,14岁入四川。16岁赴广东虎门,参加海军成为水兵。退伍后曾从事工人、教师等职业,长居重庆。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李钢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四川分会,八十年代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为重庆作家协会荣誉副。
李钢的文学历程可分为诗歌和散文两个阶段。
很初李钢作为诗人登上文坛,在全国各文学杂志发表作品,并以长诗《白玫瑰》引起关注。八十年代初参加诗刊社第三届青春诗会期间,他的代表作大型系列诗歌《蓝水兵》被分为两组,先后由《星星》和《诗刊》推出,随即在中国诗坛产生了轰动效应和广泛影响。艋搠系列开风气之先,以富于现代色彩的语言和技法及其所表达的生命意识,对军旅诗歌创作进行了突破性地探索,成为新时期诗歌的标志性作品之一。李钢由此也被评论家称为“新时期军旅诗歌的先行者”(朱向前著《中国军旅文学五十年·1949―1999》)。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李钢的诗歌高产期。这一时期他当选“当代十大青年诗人”和“很受喜爱的当代十大中青年诗人”,并应美国诗人艾伦·金斯堡和美国靠前诗歌委员会邀请,赴美参加为七位中国诗人举办的靠前诗歌节,在美国各地巡回朗诵诗作。
目录
卷一
高原随想
木格错,野人海
寻人
高海拔地带
仙境
大红枣,黑布鞋
生命的歌
我父我母
几块表,一些人
过生日,吹蜡烛
人立竹下
南方不下雪
爆米花
猪来狗往驴推磨
看影集
两舷风浪一船书
满室书香
我弟弟烫发记
会叫的树
卷二
放长线,钓大鱼
打蚊子
牙不好
横竖是条汉子
猎鼠记
搞房子
取笔名
照镜子
翠玉蝈蝈
街戏
宰牛
看人吃鼠
门
贝雷帽
无臂画丐
你在谁的伞下
告别青蛙
窗前飘絮
卖书
开会
劝美
喝酒
昨天的那场雨
战友
进园老厨
朋友刘希卡
鄂北游记
黄河摄事
卷三
月出
纪念艾青
流沙河逸事
冥币
童心
大家
同席勒散步
躲进贝多芬的耳朵
影响了我的几本书
《红岩》故事
七个断章
盛世观灯
到五宝
双桥散记
土桥荷花
南川散记
王者牡丹
睡不着
茶无道
挑剔
捍卫衣服
接招
说臀
大梦谁先觉
闲敲棋子落灯花
一切变短
青梅竹马
套
一天
明月几时有
曾与美人桥上别
发烧二梦
昨日好词
傻瓜主义
缺陷美
怀念尾巴
杀时间
虚构者
坏鸟
你睡什么枕头
后厕所时代
人人都怕紧箍咒
小孩
我的太阳是别人的月亮
我与重庆
认祖归宗
附
关于作者
摘要
试读 翠玉蝈蝈 重庆这城市有一万种声音,到了夏天,再添上蝈蝈叫的声音。 这虫子全是由人从北方乡下捉来叫卖,北方的农民贼精,千里迢迢,把噪音担来卖给城市。重庆这个地方奇怪,产热产雨,也生虫,只是不产蝈蝈。重庆人自己就是蝈蝈。 一想又不是了。人噪出的市声,浑浊到鼎沸,简直要煮熟了整座城才罢。而蝈蝈一噪,眼前真就飞落了原野山林,嗅得着草腥,市声便不再是市声,坍作淤泥。一万种声音里,只有蝈蝈的叫声是绿的。 所以我又欢迎蝈蝈的噪音。也实在感激那些挑着笼子的农民,顶着重庆的太阳,流着北方的汗,给我送来些生态,让我平衡。否则沦陷在沸声浊音里,早晚也煮熟了。 买过一只大肚皮的翠玉蝈蝈,叫得好,回家给儿子听。儿子嗜虫,不吃,只看。他盒子里的宠物真是吓人得很:会磕头的,能装死的,带钩子的,挥刀乱砍的,嘴边长钳子的,会放屁的(放白屁)……瞟上一眼,触目惊心。只是这些怪物多不善叫,能叫的一种,声音又阴阳怪气,像个奸臣。 蝈蝈很讨儿子喜欢,喜欢到极点,竟扯下它一条大腿来,还在弹。我怒吼一声,在儿子头上敲出了栗子,儿子知错,赶忙把大腿还给蝈蝈。我想这虫子完啦,活不了几天啦。 谁知蝈蝈活得挺精神。吃饱了菜叶儿,开始叫;啃几口辣椒皮,叫得更欢。它还吃过一些巧克力什么的,是儿子给的,儿子想让蝈蝈尝尝他爱吃的零嘴儿。这只蝈蝈还吃那条断腿,像猛士吞下自己的眼珠一样,很壮烈。 很闷热的日子它的叫声不断,而且是变着法儿叫:织织织地,喳喳喳地,唧唧唧地,当然也要啯啯啯地叫,叫出了韵味儿。我便诱导儿子从那叫声里听出山意来,听出水意来,听它如醉如痴,叫活了满墙的画,飘出些树荫地气,呵得人痒。整个夏天,只要这位长翅膀的俞伯牙一操琴,不远处立刻就会冒出两个钟子期竖着耳朵在听。这是蝈蝈很富激情的浪漫时期。 有时也忆起童年的事。夏天跟大人去北方乡下玩,常常钻进野地半天不见影儿。回来大人举着巴掌问:干啥去了?我就答:去河边了。再问:到河边干啥?只说:听蝈蝈叫哩。这顿打也就免了。蝈蝈帮我逃过很多次打。又记起庄稼人的一句话:听蝈蝈叫,还不下地了呢!这大约是说蝈蝈叫得太好听了吧?不知道。 入秋之后这虫子叫声少些,也低沉了,却极有灵性。有时觉着屋里缺了动静,心想蝈蝈怎么不叫呢,突然它就叫了起来。又有时夜半梦断,听它仍在唧唧复唧唧地烦人,心里刚骂了一句,那叫声就戛然而止,再不复鸣,秋夜便无限空寂了。试过几回,灵验得很。我一直认为人与虫子之间有某种相通的东西(思想?情绪?感觉?)。 渐渐地天气很凉了,又很冷了,奇怪这断腿老虫仍然不死。它不吃,通体已变化了颜色,紫若檀木,派生出一些玛瑙的红,很紫处乌亮如漆,微微地透明,两眼蕴着宝石的蓝。只剩额前还有一点绿,仍是翠绿。它很偶然地叫过几回,声音极缓,极沉,极深,极玄,极冷静,仿佛大师说法谈禅。听不懂了,却被它的语调感动着。 忽然想起了荷马,这盲诗人一定也是用这样的语调来吟诵诗歌的吧。我不明白为何因了一只蝈蝈,想到这位压根儿没有见过,也不曾认真读过的人,并且流了泪,潸然泪下。男人流泪的样子一定很难看。 农历大雪那天,老虫犹动,默无声息。我产生了找一只葫芦装着它越冬的念头。必须是葫芦,从前北方人就是这么做的,揣在棉袍子里,贴着胸口。但是重庆也不产葫芦,更没有棉袍子。只得作罢。 下午正写着什么,竟听它叫了一声,轻而飘逸,有种前所未闻的特别。搁笔屏息等着第二声来,又久久不至。我走到笼边观察,发现蝈蝈双翅微启,摆出欲飞的样子,凝如雕像。细看它额前的一点绿,没了。 方知听见的那一声不是叫,是灵魂出窍的声音。 猴戏 耍猴乃街头常见的把戏,敲锣打鼓,场面热闹,但花样不多,老一套。 早年在北方看过一回不错的。 耍猴者三四人,率猴十余只,只只训练有素,擅演京剧。戏分文戏武戏,所备行头齐全崭新,皆是依照猴子的身材缝制。一旁还挂着戏码,供观众点看,煞有介事。 表演时,由耍猴者在旁拉胡伴唱,猴子上场比画动作,颇似双簧。锣鼓家伙一响,众猴旋即排队肃立,规规矩矩作候场状,除了登台的猴子,无一敢动。 《四郎探母》中扮佘太君的猴子能躬身瘪嘴模仿老妇的样子,杨四郎时而单膝下跪,时而以袖掩面,逗人发笑。 演武松的一只猴,会虎跳、旋子、打小翻儿,动作难度大,它还东歪西倒表现景阳冈上武松酒后的醉态。更奇的是与它配戏的老虎乃一只名叫展昭的猫,耍猴的一喊展昭,猫便冲出去,能扑能剪。两个斗到后来弄认真了,武松又抓又咬,老虎喵喵乱叫。耍猴的走上前把它们分开,各踢一脚,重来。这出戏结束时,猴子金鸡独立,猫倒地装死。众人称奇。 显然这只武松是猴子里的角儿,在许多戏里担纲。它演花果山的美猴王,神采飞扬,是我迄今所见很成功的一个,无人能望其项背。《西游记》被这群猴子演成一出闹剧。唐僧是骑着一只狗去西天取经的,其余的猴子扮成各路女妖,花花绿绿地一拥而上,把唐僧抬了走。那悟空扛着根棍儿,也不去斗妖精,只顾从怀里掏出半拉桃来啃,十分潇洒。围观者捧腹不止。 耍猴者中操胡的年轻人,长相英俊,嗓子极棒,功底厚,老生老旦花脸青衣,全由他一人坐唱,韵味十足。观众里有知情者,说这人曾是某县河北梆子戏班的头牌,在台上唱戏,能用眼神勾引了看戏的大姑娘小媳妇。他怎样改行唱京剧,以至于沦落到在街头耍猴卖艺,必有一番故事。我欲追问,知情者见我是个娃娃,便卖个关子,不说了。。 蚤戏 蚤戏极稀罕,可以说没人见过,有一次让我撞见了。 1967年冬季一个大太阳天,我在路边遇着一人,低声问我想不想看跳蚤表演文体节目,很便宜。我立即答应了。我连跳蚤都没见过,更别说看它演节目!有什么可犹豫的。 那人带我到僻静处蹲下,掏出个百雀翎小铁盒,打开盖,仔细朝一张白纸上倒出几个小黑点儿。 他捏着嗓子报幕道:个节目,跳蚤跳舞。说罢即摸出一把口琴哇哇地吹。纸上那些小黑点儿真的就开始乱蹦,越蹦越高,越蹦越快。琴声一停,黑点儿马上都不动了。如此反复数次,次次皆灵。 他又用三根细棒在地上搭个架子,接着报幕:第二个节目,跳蚤跳高。便将一片葱叶含进嘴里吹出尖声。这回更奇怪了,每吹一声,只有一个黑点儿弹起来,跃过横杆,秩序井然。正在诧异,就听他报一句:节目到此结束。没了。 就这么两下子,赚了我三毛钱。 我觉得不可思议。问他怎样驯养跳蚤,他笑笑说:科学方法,科学方法。又很小心地端起白纸,将黑点儿倒进自己的袖子。 我说你这是干什么。他说:辛苦了一场,喂喂它们。我问跳蚤都吃啥?他慢吞吞地回答:这东西,残忍,吃我的血。说这话时,他的表情很得意,很满足。 捋起他的袖子看,满胳膊的红点子。 他推开我的手,捡起三根细棒,摇晃脑袋哼哼着小曲儿,走了。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