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海明威的巴黎:语词和影像中的作家之城

海明威的巴黎:语词和影像中的作家之城

  • 字数: 6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作者: (美)罗伯特?惠勒
  • 出版日期: 2018-06-01
  • 商品条码: 9787508686066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76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一位伟大作家与一座伟大城市的灵魂碰撞。1921年,一位美国年轻人携新婚妻子抵达光之城。他们住进位于勒穆瓦纳红衣主教路74号的公寓,开始呼吸巴黎的空气。他独自穿行于拥挤的左岸,路过热闹的人群,挑选某家安静的咖啡馆或者酒吧,点上一杯红酒,翻开他的笔记本,开始埋头写作。他在这里写出《太阳照常升起》,他在这里结识斯泰因、乔伊斯、菲茨杰拉德、埃兹拉·庞德,他在这里与妻子哈德莉抱憾离婚。1928年,他挥别了巴黎,巴黎却再没有离开过他。★海明威的“巴黎漂流记”:文学青年的追梦典范。在巴黎,海明威贫困、动荡、彷徨、苦闷,虽流离飘零,他却坚定选择自己认为的人类很崇高的职业:作家,在任何困难下都不放弃写作的信念,很终成为影响几代人的大文豪。★海明威研究读本。作者研究海明威三十余年,并实地勘察海明威足迹所至,对海明威的生活、作品和创作心路熟稔之至。厚积薄发著成此书,是海明威研究读物。★90幅黑白照片,一次充满文艺气息的巴黎深度游。循着海明威的足迹,通过左岸、莎士比亚书店、花神咖啡馆、双叟咖啡馆、圆顶咖啡馆、丁香园等文学地标,重构上世纪文化名流齐聚巴黎的盛貌;身为摄影家,作者还提供了充满年代感和文化底蕴的90幅照片与读者分享。
内容简介
罗伯特?惠勒著的《海明威的巴黎(语词和影像中的作家之城)(精)》是一部朝圣20世纪20年代巴黎的随笔摄影集,是对《太阳照常升起》和《流动的盛宴》的完美注解与真实还原。
作者追寻作家海明威的足迹,以“灵感”“技艺”“影响”“爱情”“召唤”五部分,用典雅精致的文字,配以90张巴黎风光相片,探寻海明威与巴黎的精神共鸣,讲述他在巴黎的爱情与友情生活。通过“现场”的再现,深入巴黎的大街小巷与各色场所,流连于教堂、博物馆、公园、广场、歌剧院、小酒馆、咖啡馆、餐馆、私人寓所等等,描绘了一座群星璀璨的世界艺术之都。
作者简介
罗伯特?惠勒(Robert Wheeler),1963年出生于美缅因州,南新罕尔大学教授,主要从事海明威研究。
他深受海明威作品的影响,成为其狂热追随者,之后漫游法国、意大利、西班牙、非洲和古巴,努力探寻深藏在海明威作品背后的故事。
目录

引言
I 灵感
II 技艺
III 影响
IV 爱情
V 召唤
尾声
致谢
关于作者
海明威的巴黎地图
摘要
    巴黎,光之城,几个世纪以来都是世界上多数幻想家的灯塔。有些历史记录伟大的艺术家曾在巴黎的二十个行政区内生活、工作过,这些区从卢浮宫开始呈螺旋状向梅尼蒙当辐射。美同已故的作家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格特鲁德?斯泰因,当然还有欧内斯特?海明威,以及法同的大师诸如埃米尔?左拉、马塞尔?普鲁斯特,都曾在这里寻觅过灵感。这座城市有种绚丽又厚重的感觉。从它的历史,经由建筑,到它的文化,巴黎已经成为富有创造力和艺术气质的人们从中探寻并往往得以找到无尽灵感的布景。欧内斯特?海明威和哈德莉这对来自美国的年轻夫妇,于1921年12月搭乘利奥波蒂那号来到巴黎。海明威怀着要成为伟大作家的决心,哈德莉带着微薄的信托基金,两人开始了共同之旅――一次充满爱与失落的旅行。
    在20世纪20年代那些灰色、寒冷日子的大清早,年轻的海明威经常沿着圣米歇尔码头散步,默默观察着准备开张的书商。巴黎圣母院矗立在那里俯瞰着他们位于圣路易岛上的摊铺,这些卖书的逐渐跟海明威熟悉起来,而且因为是常客,他也熟悉起他们来。从左岸的旅馆,从进入这个城市的轮船,他们经常给海明威觅得并且适当保留用英语写的书,因为那时他还没有开始学法语。
    沿着那些林荫大道和背街小巷,乃至整个巴黎城,在生机勃勃又宁静的生活中,那些经营小买卖的生意人会小心地摆出他们精美的食物和近期新的货品。沿着这些街道朝他位于左岸的寓所走去,海明威常常想避开这些食品杂货铺,他发现饥饿是不错的律己方式,接近可以用来让自己的感觉变得敏锐。他相信,不管什么东两――每幅画、每件雕塑、每幢建筑,如果在自己空腹和饿得饥肠辘辘的时候去欣赏,都会显得更加美丽、更加明澈。
    海明威从罗丹博物馆出发,沿着瓦雷恩街向卢森堡公园散步的路上,会充满层出不穷的灵感。简单的拱廊变成了画框,从那里可以饱览巴黎城的宏伟壮丽。无须多大运动量,沿着这些街道独自行走就会有不少收获,这些赐噌会自动呈现给艺术家的灵魂。海明威喜欢让这些景象走进自己的记忆和经验,它们会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以及未来要写的小说的内容。
    诱惑始终在那里,近邻一家温馨舒适的咖啡馆等着海明威的光临。外面灯光明亮,摆着很多散布到人行道上的小桌,它们总是吸引着海明威走进去待下来,写上几个小时。夜幕降临这个城市时,海明威就坐下来回想自己在这个新地方的观察所得和融人情况――这个城市现代主义的光芒闪烁明亮,召唤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以巴黎为家,让万物焕然一新。
    在巴黎,不会有人小瞧经由奥斯曼男爵改建的外墙那柔和的米黄色。海明威自己的作品中那些流淌在墨水中跃然纸上的人物,在某种程度上,大概受到这幢建筑的启发。带着黑色铁栏杆的石头表面显得光滑、干净。太阳升起与落下时光线落在石头上的样子各不相同――在晨曦中这些石壁变成珍珠般的白色,而薄暮和落日会迎来一片粉红色。简单又令人动情,跟海明威自己的散义风格不无相似。
    严冬季节,卢森堡公园的外观很为奇特。海明威觉得,在寒冷的沉重感的衬托下,公同的背景显得更加壮观。褪掉茂盛的花草,反而计人更容易聚焦公园本身的美。海明威曾写道,随着巴黎的叶子从树木上逐年掉落,自己也在一片一片地死去,直至树枝光秃。正像这幅雕塑《演员》的照片,海明威自己渐渐演化成这样一个人――一个有着外在面具的角色,已经与自己的本质有所不同。在那些跟海明威这位在巴黎生活着、恋爱着、学习着和工作着的男十与作家从来没有相处过的评论家看来,他浪漫和敏感多情的那面,往往显露得相对不明显。
    P1-12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