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朝花夕拾 四步导读版

朝花夕拾 四步导读版

  • 字数: 167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 作者: 鲁迅
  • 出版日期: 2017-09-01
  • 商品条码: 978721420533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92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1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以优美的文字、热烈而又深沉的感情回忆了作者从儿时到青年,辛亥革命时期的生活片段,侧面揭露了当时中国的社会景象。作者在回忆保姆、父亲、老师和朋友逝去的同时,也对丑恶的社会现象进行辛辣的讽刺,爱憎分明,作品中流露着一位人间至爱者对于人生存的基本问题——爱与死的童年体验的回忆和成年以后的深沉思考。
作者简介
鲁迅,有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目录
小引1
范爱农3
《二十四孝图》13
藤野先生21
阿长与山海经29
父亲的病37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43
五猖会49
狗·猫·鼠54
琐记63
无常71
后记79
题辞87
秋夜89
影的告别93
……
摘要
     范爱农 在东京的客店里,我们大抵一起来就看报。学生所看的多是《朝日新闻》和《读卖新闻》,专爱打听社会上琐事的就看《二六新闻》。一天早晨,辟头就看见一条从中国来的电报,大概是:—— “安徽巡抚恩铭被Jo Shiki Rin刺杀,刺客就擒。” 大家一怔之后,便容光焕发地互相告语,并且研究这刺客是谁,汉字是怎样三个字。但只要是绍兴人,又不专看教科书的,却早已明白了。这是徐锡麟(1873—1907年,字伯荪,浙江绍兴人。光复会会员,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活动家,当时正以安庆巡警处会办兼巡警学堂监督的身份,暗中联络会党,与秋瑾等人约定在皖、浙同时起义.后困叛徒出卖,不得不提前发动,在陈伯平、马宗汉等协同下,枪杀安徽巡抚恩铭,后率巡警学堂学生攻占军械所,失败被俘,于次日凌晨就义)。他留学回国之后,在做安徽候补道,办着巡警事务,正合于刺杀巡抚的地位。 大家接着就预测他将被极刑,家族将被连累。不久,秋瑾(1875—1907年,字睿卿,号竞雄,自号鉴湖女侠,福建闽侯人.曾留学日本,加入光复会、同盟会。1907年主持绍兴大通学堂,联络革命党人,谋划反清起义。同年7月,因起义事先泄密,秋瑾被捕,7月15日英勇就义)姑娘在绍兴被杀的消息也传来了,徐锡麟是被挖了心,给恩铭的亲兵炒食净尽。人心很愤怒。有几个人便秘密地开一个会,筹集川资;这时用得着日本浪人(日本浪人:指日本幕府时代失去禄位、四处流浪的武士)了,撕乌贼鱼下酒,慷慨一通之后,他便登程去接徐伯荪的家属去。 照例还有一个同乡会,吊烈士,骂满洲;此后便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会众即刻分成两派: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 “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写作参考点:这里运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人物,“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主要抓住眼睛的特点来突出范爱农的外貌特征。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即“好以青白眼视人”——对看得惯的人“青眼有加”,反之则待以“白眼”。阮籍在历史上可以说是愤世嫉俗的代名词。在鲁迅先生看来,范爱农也是这样一个人。】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认识的人告诉我说:他叫范爱农,是徐伯荪的学生。 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于是便坚执地主张要发电,同他争起来。结果是主张发电的居多数,他屈服了。其次要推出人来拟电稿。 “何必推举呢?自然是主张发电的人罗——。”他说。 我觉得他的话又在针对我,无理倒也并非无理的。但我便主张这一篇悲壮的文章必须深知烈士生平的人做,因为他比别人关系更密切,心里更悲愤,做出来就一定更动人。于是又争起来。结果是他不做,我也不做,不知谁承认做去了;其次是大家走散,只留下一个拟稿的和一两个干事,等候做好之后去拍发。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天下可恶的人,当初以为是满人,这时才知道还在其次;第一倒是范爱农。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精解点评:这描写的是“我”的心理活动,表达“我”起初对范爱农的厌恶,这是一种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然而这意见后来似乎逐渐淡薄,到底忘却了,我们从此也没有再见面。直到革命(这里的“革命”是指1911年辛亥革命,又称“武昌首义”)的前一年,我在故乡做教员,大概是春末时候罢,忽然在熟人的客座上看见了一个人,互相熟视了不过两三秒钟,我们便同时说:—— “哦哦,你是范爱农!” “哦哦,你是鲁迅!” 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趁了航船进城来。【精解点评:此处两人相视一笑,为下文中两人几年后的重逢并交好作铺垫。】 他又告诉我现在爱喝酒,于是我们便喝酒。从此他每一进城,必定来访我,非常相熟了。我们醉后常谈些愚不可及的疯话,连母亲偶然听到了也发笑。一天我忽而记起在东京开同乡会时的旧事,便问他:—— “那一天你专门反对我,而且故意似的,究竟是什么缘故呢?”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