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寒地建筑应变设计

寒地建筑应变设计

  • 字数: 294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作者: 梁斌,梅洪元 著
  • 出版日期: 2017-12-01
  • 商品条码: 978711221548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5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新世纪以来,寒地建筑逐渐面临严峻考验——优选性气候波动加剧了原本恶劣的气候条件、全行业生态意识提升形成对建筑品质的更高要求、节约型社会的发展进程遏制了技术与资源的过度使用,所有这些变化趋势都将问题导向一处,即应对变化的需求。寒地建筑迫切需要一套契合地域特质的设计方法,使建筑在与人、与自然的矛盾关系中成为关键的承接环节,突破气候、物资、文化的地缘制衡,促成新的平衡机制。承担这一角色的“应变设计”无论作为一种设计理念抑或设计方法,都是为寒地建筑领域开辟一个崭新和极具特色的研究思路。本文以寒地建筑这一构建要素多元、关系错综复杂的大设计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设计理论、设计规范和设计实践,以一系列针对性的应变措施应对寒地建筑中的典型问题,契合我国当前节约型社会下的可持续发展需求。旨在寻求一种激发建筑可持续能力的设计方法,重构寒地建筑在环境、经济、用户中的多重价值,为该领域提供急需的系统理论支持和可行的指导对策,为以后的设计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启发,以应对社会形势的全面更新。其具体意义及应用前景如下:1.加速寒地建筑的理论和技术创新,为寒地建筑设计研究提供更多设计模式选择,为后续相关研究奠定基础。2.推动寒地建筑的建设标准和评价体系革新,为寒地建筑行业拓展设计思路,并提供系统、科学的方法指导。3.平衡寒地建筑的适用性和可持续性,改善寒地建筑绿色化程度与环境品质,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
梁斌,1985年出生于陕西,2003年至2015年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先后获建筑学学士、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硕士、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博士学位,师从梅洪元教授,深受寒地建筑设计理论与实践熏陶。2015年7月至今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任教,并跟随刘加平院士从事大空间绿色建筑技术方向博士后研究工作。参与多项工程项目设计实践,多次获得国家、省及行业奖项,并在实践基础上进行寒地建筑、体育建筑、校园建筑等专项理论研究。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撰写并发表高水平论文10余篇。
梅洪元,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美国建筑师协会荣誉会士(FAIA),梁思成提名奖获得者,中国寒地建筑学术委员会理事长,寒地建筑靠前协作研究协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建筑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寒地建筑工程设计领域学术带头人。
目录
丛书序本书摘要
本书摘要
第1章绪论001
1.1研究缘起002
1.1.1全球性气候波动加剧002
1.1.2全行业生态意识提升003
1.1.3节约型社会趋势来临004
1.2概念界定及相关探索006
1.2.1寒地建筑与寒地环境006
1.2.2应变的建筑领域移植009
1.2.3可持续在建筑领域的发展013
1.3寒地建筑应变设计的目的与意义015
1.3.1目的015
1.3.2意义015
1.3.3框架017
第2章应变设计与可持续思想的理论辨析019
2.1应变设计的内涵溯源020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