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新时代中国金融安全及治理研究

新时代中国金融安全及治理研究

  • 字数: 208000.0
  • 装帧: 简装
  •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 作者: 何维达//刘立刚
  • 出版日期: 2018-02-28
  • 商品条码: 9787513053105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12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为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产业安全》的部分研究成果。
内容简介
十九大报告强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进一步强调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在国家安全中,金融安全的重要性毋庸置疑。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2010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给全球经济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并引发了西方发达国家对其金融体系的深刻反省。新时代背景下金融安全的最主要特征就是:金融是现代经济的命脉,金融安全事关社会的稳定;与金融安全有关的债务风险、房地产风险和互联网金融风险,构成新时代金融安全的三大风险,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书提出了一些维护我国金融安全的政策建议,仅供参考。
作者简介
何维达,男,博士,江西理工大学校长助理兼商学院院长,同时也是北京科技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系教育部首届新世纪优秀人才,财政部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和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国家发改委“中国经济安全研究中心”的专家顾问,国家科技部中长期发展规划专家,国家社科规划办重大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北京大学兼职教授等。
何维达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83年毕业于江西财经大学,1991―1993年教育部派往意大利那波勒斯大学留学。2001年以来,先后到奥地利、新加坡、瑞典、丹麦、挪威、日本、韩国和中国香港等参加学术交流。目前公开出版专著16部,在国内外核心刊物《经济研究》、《世界经济》、《中国工业经济》、《中国软科学》、《成果要报》、Current
Science(SCI期刊)和Journal of Scientific & Industrial Research(SCI期刊)发表论文160多篇,其中被SCI、SSCI、EI和CSSCI检索的文章4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重量一般项目和省部级重大项目15项,获得省部级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12项。
何维达教授在产业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领域成果丰硕,构建了产业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提出了一些有价的政策建议,其研究成果得到原国家领导人总理的重要批示,得到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并获得国际社科规划办的通报表扬。
目录
1导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12研究思路与方法13研究内容和主要创新点131研究内容132主要创新点2相关概念及文献综述21国内外产业安全研究进展22关于产业安全的含义与特征23关于产业不安全原因的研究24关于产业安全保护与调节25关于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26关于金融安全研究3新时代背景下金融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31新时代背景下金融安全影响因素分析框架32外部因素及传导机制33内部因素及传导机制4金融发展、金融安全与实体经济安全41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411什么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412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413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42金融健康发展对经济安全的促进作用421促进资本形成422促进就业423推动技术进步43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的背离趋势44金融发展、金融安全与金融危机5银行信贷质量与金融安全分析51基本数据及变量解释52银行“风险效应”的实证分析与检验53银行“风险效应”的经营特征异质性54银行“风险效应”的董事会异质性55本章小结6中国房地产金融风险分析61美国次贷危机回顾62中国房地产风险的估算621房地产风险的估算方法622测算所使用的数据及测算结果63房地产风险成因的实证检验631基本研究假设632模型构建633数据和变量634实证研究结果64稳健性检验与结论641稳健性检验642结论65房地产风险对金融安全的驱动因素分析651开发商因素对金融安全的影响652居民需求因素对金融安全的影响653地方政府因素对金融安全的影响7中国互联网金融安全案例分析71我国互联网金融安全问题现状72互联网金融业务安全管理721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务的拓展管理722互联网金融带来新的金融安全管理问题73P2P安全管理案例分析731P2P天力贷兑付危机案例732特大P2P集资诈骗案例74我国P2P金融平台的安全性管理8新时代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监管博弈分析81互联网金融监管演化博弈模型811模型假设812博弈模型82互联网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行为博弈模型分析821静态均衡分析822动态均衡分析823监管机构动态演化过程分析83互联网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演化博弈分析831演化博弈均衡点的稳定性分析84结论与建议9中国金融安全与公司治理91公司治理缺陷成为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911金融危机前公司治理的缺陷912危机后公司治理的反思与改进92我国商业银行与西方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之比较921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框架922我国银行公司治理的优势923我国银行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924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改进建议93中国商业银行股本规模绩效评价931银行绩效研究概述932实证研究94本章小结10中国金融安全操作风险的实证分析101操作风险分析1011操作风险定义1012操作风险特征1013操作风险发展趋势1014操作风险管理对金融安全的影响102操作风险监管1021操作风险的指标监管1022操作风险的资本监管103操作风险高级计量法理论框架1031操作风险高级计量法建模流程1032操作风险高级计量法建模数据104实证研究1041操作风险高级计量法的简化模型1042操作风险高级计量法的模型数据1043实证分析及结果105本章小结11维护金融安全的政策建议参考文献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