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前次出国读书时,受到的优选冲击就是觉得国外的学生都敢于表达自己,也愿意表达自己。老师布置作业时不会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只要你说得有理有据、逻辑清晰,就可以得高分。这对于从小接受靠前教育,凡事都追求标准答案的我来说,实在是太不一样了。记得我的老师总是跟我说一句话:“You need to have your point of view.(你需要有自己的观点。)” 小D出生后,我更加有意识地去观察其他孩子,发现国外的孩子即使再小,都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常常愿意表达和父母、朋友不一样的观点。我在想,到底什么样的环境才能培养独立思考的孩子?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咨询了小D的认知老师。每个孩子从会说话起,就常常提出“十万个为什么”。如果家长和老师能够掌握一些提问技巧,启发孩子进行更多的思考,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对错”的层面,就能有效帮助孩子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小D的认知老师跟我分享了一个思考能力模型,这是不少北美很好学校对老师培训的课程之一,对于家长具有很好的参考意义。思考能力的6个层次 心理学家Bloom曾经对孩子的思考能力进行分类,从低阶到高阶,共分6大类;并提出孩子的思考能力都是从低阶向高阶发展的,只有掌握了低阶的能力,才能掌握更高阶的能力,逐层提高,一直发展到优选阶。 下图的模型自下而上展示了很基本的思考能力到优选阶的思考能力。从模型中可以看出,我们通常习惯问的“记住没有”“对不对”等,属于低阶的思考能力。一般来说,孩子的思考能力不会自动提高到新的层面,这期间需要有“诱因”,也就是需要教育环境的激发,而这当中很关键的,就是老师或家长是否有意识地针对低阶层面的能力进行“启发式”提问,来鼓励孩子向高阶的思考能力发展。 思考能力模型的应用不管你的孩子多大,这个思考能力的模型都是适用的,其实对于成人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下面就以大家都很熟悉的《小红帽》的故事为例,来说明在每个层面该如何通过提问来帮助孩子更好地发展思考能力。 靠前层:记忆 在这个层面,孩子通过记忆可以复述书中的基本信息,可以回答一些关于书中人或物的基本问题。 你可以这样提问: ● 小红帽要去见谁? ● 小红帽手里提的篮子里装着什么? ● 她穿了什么样的衣服?提问关键词是“谁”“哪里”“什么”“多少”“什么时候”“怎样”等澄清信息内容的问题。第二层:理解 在这个层面,孩子能够理解故事的含义和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很好简单地说出故事的梗概。 你可以这样提问: ● 为什么小红帽需要穿过森林? ● 为什么大灰狼要穿上奶奶的衣服? ● 这个故事主要说了什么?提问关键词是“复述”“主要观点”“为什么”“有什么区别”等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回答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