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心理学与人际沟通

心理学与人际沟通

  • 字数: 21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
  • 作者: 编者:彩?心理
  • 出版日期: 2017-12-01
  • 商品条码: 978751804481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98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3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而良好的沟通离不开心理学,掌握人际沟通中的心理学,对于提升我们的沟通能力尤为重要。
彩?心理编著的《心理学与人际沟通》从心理学的角度,全面系统地揭示了心理学在人际沟通中的运用,在本书中,你将会学到实用高效的沟通技能,提高你在与人交往方面的语言能力,进而帮你掌握能赢得人心的沟通诀窍,成就自己的精彩人生。
作者简介
国内知名心理学家自发组织的心理学机构,多为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硕士和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等,在同行交流中,不断深化心理学知识,将现实生活中人们最为关心的心理学问题集合出书,帮我读者实现心理帮助。
目录
第01章 心理“破冰”,三言两语间迅速消除心理障碍
打开心灵沟通之门从正确的称呼开始
见面第一句话如何说
亲切微笑,让对方乐于接近你
巧妙寒暄,拉近距离
谈吐优雅,让对方折服
谈谈自己的糗事,增添你的亲和力
第02章 识破伪装,抓住细节让谎言不攻自破
不同的天气也会带来不同的沟通效果
一天中很好沟通时间为何时
细心留意他人神色,判断语言真伪
营造氛围,让对方道出实情
故意提供错误信息,让对方自己修正
抓住细节,让对方不知不觉中暴露
第03章 提问有方,在一问一答中巧妙套话
放缓语速,逐步引导套出对方实话
连哄带吓,刚柔并济
引导对方进入角色,巧妙套话
巧用激将法,让对方自行说出实情
“二选一”提问法,助你达成目的
斩断退路,迫使对方说出实情
第04章 以诚动人,运用心理技巧让你迅速博得信任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站在对方的角度,说为对方着想的话
表达信任,信任才能换来信任
话语间展现亲和力,赢得他人信赖
放低自己,抬高对方
借用故事,让你的言论有据可依
第05章 巧妙引导,借助空间与道具潜入他人意识
提升自身气势,让对方不得不说实话
为他提供一个门口的座位
与人交流,是站着还是坐着
小小座位,如何安排区别大
压缩对方的独立空间,套出实情
第06章 掌控全局,妙用心理引导始终占尽话语上风
设置悬念,抓住对方的注意力
打断对方,并引导对方进入你的思路
连环发问,一步步摧毁对方心理防线
不露深浅,让对方摸不着头脑
分散对方注意力,始终把控谈话方向
第07章 处变不惊,遭遇冷场尴尬如何灵活处理
幽默是化解僵局的一剂良药
转换话题,从尴尬的谈话情境中解放出来
巧打圆场,让他人感谢你的善解人意
说点软话,消除对方的不愉快
被拒绝后如何应对
第08章 有效沟通,掌握心理学中的言谈规则
掌握3M法则,让你的表达更有效
善用沟通中的“信息不对称性”
掌握相依理论的四个层次
避重就轻,迂回达成目的
期望定律,给他人积极的期待
第09章 智慧沟通,借用心理技巧突破言语障碍
智慧倾听,方能实现完美沟通
无声沟通,沉默战术反而事半功倍
软硬兼施的高效沟通技巧
委婉指出,顺水推舟
提出“忠告”,以真诚的态度感动他人
第10章 说服之道,单双向结合让沟通说服无阻碍
借用事实依据,说话才有说服力
如何应用单向沟通方式
换位思考,运用双向沟通模式
掌握先夸大再缩小的说服技巧
单双向结合,让沟通顺畅起来
权威效应,有力地说服对方
第11章 平等沟通,不同沟通层级之间如何实现信息互通
如何与上级巧妙沟通
职场人士汇报工作的技巧
巧妙谏言,让上司听从于你
平行沟通,同级同事间如何沟通
恩威并举,宽严相济
如何沟通才能与同事建立友谊
第12章 把握场合,不同沟通情境如何选择沟通方法
正式场合,要把握沟通分寸
善用非语言性沟通更有成效
任何场合,幽默都是交流的润滑剂
非正式沟通能力同样不可或缺
与人沟通,过硬的心理素质是基础
第13章 掌握惯用沟通法,原始交流技能不可或缺
现代人不可丢失简单交流技能
简洁的口头沟通用语最便捷
直言你的情绪,让对方了解你的感受
书面沟通该如何展开
开门见山,单刀直入
第14章 信息流通,玩转现代网络交流法
及时沟通,重视信息的时效性
如何运用手机与人沟通
网络沟通的真真假假,如何甄别
一个小小的表情所代表的意思
使用电子邮件沟通时应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摘要
    找开心灵沟通之门从正确的称呼开始
     现代心理学认为,称呼是人与人沟通的开始,它既是见面礼,也是打开交流之门的钥匙。生活中,称呼选择对了,对方就愿意与你进行沟通交流;反之,他们就会对你产生排斥心理,拒绝和你进行合作。
     称呼绝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名词,它体现了一个人的自身修养和对别人的尊敬程度,同时,也表现了交谈双方的关系。因此,每一个人都应该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决不能乱用错用。
     现代心理学认为,称呼的基本规范就是要表现出对对方的尊敬、恰当地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让双方的沟通变得更加顺畅,使彼此的距离有效地缩短。这就要求人们在交谈中注意一下应有的分寸,使用正确的称呼。
     1.西方人的习惯称呼
     (1)重要人物的称呼。对于一些有着社会地位的重要人物,要加上其头衔,如博士、教授、大使、校长等。为了表示进一步的尊重,还应该在这些头衔之前加上对方的全名或者是姓氏。
     在和重要人物交谈的时候,一定要加上头衔,否则,就可能引起对方的不快,也会给你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2)和自己认识的人的称呼。一般情况下,可以用先生、女士来称呼对方。
     (3)陌生人的称呼。也可以用先生和女士称呼之。不过前提条件是对方看起来是一个长者或者是虽不知对方的名字却知道对方的地位很尊贵。另外,对于正在执行任务的男性官员和警员,人们可以直接以先生来称呼之。而对于女士则一律以女士来称呼,不论她是否已婚。
     2.中国人的习惯称呼
     (1)称呼姓名。如果对方是自己的同事、同学或朋友,彼此之间都非常熟悉,就不妨直呼其名,如“王浩”“张宁”等。如果对方比自己年龄小,也可以呼其名,这样显得比较亲切。若对方比自己年长,就不能如此称呼了,一般可称其为“老张”“大周”。对待那些和自己关系很好的人,称呼他们的时候,优选不要带姓,叫名字就可以了。
     (2)职务性称呼。在交往对象之中,有不少人具有高级或者中级职称,这是他们取得一定成就的具体标志,所以在称呼他们的时候要直接以职务相称。这种职务性的称呼可以分为三种:直接称呼,如“教授”“博士”“工程师”等;在姓氏后面加上职位,如“王教授”“张工程师”“赵校长”等;在姓名之后加职称,这种称呼一般用于正式场合,如“杜福瑞教授”“刘鸿翔社长”等。
     (3)职业性称呼。在交际生活中,有时候可以根据对方的职业进行称呼。用对方当前从事的职业进行称呼可以表现出你对他的了解和兴趣,如直接称呼对方为“老师”“医生”“律师”等。在职业之前,通常是要加上姓氏或者姓名的。
     (4)性别、年龄称呼。在交际场合中,如果不清楚对方所从事的职业,不妨按照约定俗成的称呼来称呼对方。在称呼别人的时候,既要注意性别的差异,又要注意年龄段的不同。在以前,常称呼未婚女性为“小姐”、已婚女性为“女士”,现在已经没有了这种严格的界限,在非正式的场合下,都可以用“美女”来称呼对方。至于男性,优选还是称呼“先生”为佳,那些“哥们儿”“兄弟”的称呼,优选不用。(P2-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