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改善状态的心理调节法

改善状态的心理调节法

  • 字数: 21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 作者: 康佳编著
  • 出版日期: 2018-01-01
  • 商品条码: 978751804582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3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当今社会,压力来自生活、工作、家庭等诸多方面,令我们难以承受,如果我们不能够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不能够平衡个人心理去应对,那么我们的人生就很难得到快乐和幸福。
康佳编著的《改善状态的心理调节法》从影响他人心理和自我心理调节两方面入手,教会读者进行人际交往和自我调节的方法,以摆脱对生活无所适从的焦虑感,从容应对各种人际关系,牢牢掌握人生的主动权。
作者简介
康佳,男,1982年出生,山东惠民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实践,现任滨州学院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山东省心理学会理事,山东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滨州市心理学会秘书长,滨州市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站长,滨州市红十字心理救援志愿服务大队队长。曾获省部级表彰7项,市厅级表彰11项,主持参与课题6项,主编参编教材2部。
目录
上篇 影响他人的心理调节策略
第一章 心理影响:潜移默化发挥作用的心理效应
晕轮效应:光环可能会挡住你的视线
皮格马利翁效应:期望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动力
蝴蝶效应:小细节可以产生大能量
霍桑效应:心情舒畅是活力四射的前提
毛毛虫效应:要避免思想上的惯性
鲶鱼效应:竞争力可以激发活力和生机
第二章 交际心理:让人际关系融洽的心理调节智慧
三明治效应:把批评夹在认同当中
南风效应:运用以柔克刚的力量
互惠原理:小回报换来大利益
互悦机制:表达喜欢,赢得好感
甜柠檬心理:换个角度,需找积极之处
登门槛效应:让对方逐步认可你
第三章 获得肯定:不被他人拒绝的心理调节技巧
循序渐进:从对方易于接受的问题谈起
促使犹豫之人尽快下定决心
获得肯定回答的艺术
以情动人,感化对方
投石问路:诱导他人述说自己的内心想法
以情动人:令对方不忍拒绝
第四章 赢得真心:用真情打开他人心扉的心理调节技巧
赢得好感:打开他人心扉的第一步
畅谈未来:令对方领会你的爱
爱意表达得越真实,对方心里越充满安全感
消除对方疑虑,巧妙回答敏感问题
说点“醋话”,向爱人表明心意
不把话说满,令对方回味你的情意
第五章 有效说服:让他人快速同意自己意见的心理调节策略
越是熟悉的事物,越容易产生共鸣
顺着他人的心意表达,能够快速得到认可
利用他人的好奇心,巧妙说服
自信的说话方式,让人产生信赖感
投其所好,产生好感更易说服
用权威的力量来说服对方
第六章 心理距离:让讨厌的对象自感没趣的心理策略
用“客气话”拉开与他人的距离
利用语言来传达心理暗示,巧妙提出意见
打断谈话,让对方失去继续下去的兴趣
不按常理出牌,让对方不知所措
假装恭维,让对方厌恶并自动离去
第七章 通情达“礼”:让他人盛情难却的心理调节策略
礼多人不怪,有“礼”好办事
给人“面子”,相当于送了大礼
平日多些“小礼”,人情更易发挥作用
下篇 善待自己的心理调节策略
第八章 调整心情的心理策略:用快乐打击灰绪
删除痛苦,为快乐腾出空间
向着光明前进,必能走出黑暗
心灵常沐浴阳光,人生才会温暖常在
不苛求完美,时刻保持乐观
快乐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权利
微笑给人力量,用微笑面对一切
第九章 调整心态的心理策略:用充满阳光的心面对生活
心态积极,生活就不会绝望
拥有怎样的心态,就会看到怎样的世界
失败为你铺就通往成功的路
即使遭受打击,也不能失去信心
梦想在心里,生活就有希望
第十章 提升自己的心理策略:在改变中寻求进步
正视自己的不足,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批评是进步的阶梯,改进中越发自信
学会信任,别让猜疑毁坏人生
过多的欲望会使你的人生束手束脚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
第十一章 改正缺点的心理策略:让你的灵魂变得强大
打开心灵的窗户,别活在自闭的世界
挣脱抑郁的罗网,让自己快乐起来
自卑,是因为你没有好好欣赏自己
分享,是人生一大乐事
嫉妒,是生命中优选的毒瘤
第十二章 消除压力的心理策略:找回健康的生活状态
保持愉悦心情,舒缓生活压力
摒弃这些增加心理负担的错误习惯
清除心里垃圾,让自己轻松前进
规律的饮食和作息,有助于放松身心
减压如同治洪,堵不如疏
第十三章 停止拖延的心理策略:别让拖延扯住你的后腿
拖延会导致一事无成
祛除惰性,别再为拖延找借口
树立时间意识,别让生命任意流逝
不再拖延,养成立即行动的好习惯
有的放矢,不盲目做事有助于战胜拖延
第十四章 战胜恐惧的心理策略:只需要你迈出勇敢的第一步
别把困难放大,自己吓唬自己
消除恐惧,人生路上勇敢前行
不畏惧困难,就不会被恐惧打败
大胆表现自己,远离社交恐惧
自信满满,当众说话并不可怕
参考文献
摘要
    晕轮效应:光环可能会挡住你的视线
     晕轮效应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提出的,他认为,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即以偏赅全。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赋予一切美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那他就会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所有坏的品质。这种现象如同刮风天气来临前月亮周围出现的光环,因此晕轮效应又称为光环效应。
     心理学家戴恩曾做过一个实验。他先让被试者看一些照片,照片上的人外貌、着装各不相同,然后让被试者以照片为参照,来评定照片中人其他方面的特质。结果表明:被试者对那些看上去有魅力的人会赋予更多理想的人格特征,比如和蔼、沉着、好交际等。
     戴恩的实验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以貌取人”,即我们常常会以服装、外表来评判一个人的性格、地位等,以初次交谈来判定一个人的才能、品质等。尤其在与不熟悉的人交往时,这种心理上的倾向性就更为明显。人们常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当两个人热恋的时候,彼此看对方,哪里都顺眼,假如你是看中对方有才华,那你可能觉得他的气质、个性也都是有魅力的,这就是典型的晕轮效应。
     我们都知道,人与人交往的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这是因为你对人或事物的第一印象将会影响你对此人或此事其他方面的判断,因此“第一印象”之说也是晕轮效应的体现。之所以有这样的现象,是因为人的内心深处总是认为人的品质内外都是有联系的,比如一个长相丑陋的人,我们可能认为其面目可憎,因此对他心存畏惧,敬而远之;一个热情外向的人,人们倾向于认为他亲切友好、容易相处、乐于助人。无论是“丑陋”还是“热情”,人们一旦对某人有了一个核心标签,就会自然而然地以这一特征的积极或消极意义来评判他各方面的特征。这其实是一种认知偏差。
     无论是从外到内,还是从内到外,或者由某一特性到其他特性去对一个人进行评判,这些都是晕轮效应在左右人们的认知,使人们以一种以偏概全的主观心理去臆测事物。从认知上讲,晕轮效应仅仅抓住了事物的个别特征,却贸然对事物的本质或全部特征下了结论,这种认知是很片面的,如同盲人摸象,以偏赅全;它把一些毫不相关的特征联系在了一起,比如外貌和品格,断言有这种特征也必有其他特征;它具有绝对化倾向,好就全部肯定,坏就全部否定,缺乏客观性。
     晕轮效应是人际交往中对人的心理影响很大的认知障碍,既是无意识的,又是固执的。尤其在商品经济和公共关系领域,企业和商家在包装和门面上的追求已经到了盲目的程度,甚至出现了所谓的“名片效应”,比如广告、新颖的包装、引人注目的明星代言,这些都成为影响人们判断和左右顾客购买心理的噱头。商家实事求是地利用晕轮效应来到达宣传和销售产品的目的,这无可厚非。可是作为顾客,我们还是提倡理性判断,特别是在面对一些利用晕轮效应来坑骗消费者的行为时,还是要避免受晕轮效应的影响。那应该怎么克服晕轮效应的弊端呢?(P4-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