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川,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国际金融与财务系主任,重庆市重点人文社科基地“国别经济与国际商务研究中心”研究成员,重庆市政府涉外研究智库“重庆国际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重庆市科技计划项目评审专家;《财贸研究》、《金融论坛》等杂志外审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证券市场管理。已在《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Managemen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Iberi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Technologies》、《管理世界》、《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数量统计与管理》、《当代财经》、《中央财经大学学报》、《财经论丛》、《财贸研究》等国际国内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篇,被EI收录4篇。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并完成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项、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项、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项目1项、校级科研项目4项;作为主研人参与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多项省部级及企业项目。 朱慧敏,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商务管理,作为主研人参与校级科研项目2项。"
"第一章 绪 论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1.1 研究背景21世纪初,旅游行业被称为“永远的朝阳行业”。这是因为旅游行业具有投资少、回报高,资源垄断性,劳动力密集,关联性强,无污染等特点,这使得旅游行业企业同样成为成本相对较低,利润相对较高的一类具有良好发展基础的企业。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均GDP水平的逐步提高,使得普通居民可以有更多的闲余资金用于休闲旅游,人们希望能够在空闲时间去享受不一样的生活,领略不一样的风光,品尝不一样的美食,正所谓“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然而,近年来旅游行业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状况,一方面,旅游行业企业的数量逐渐增加,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小的旅游企业的增加,使得旅游行业的竞争日益增加,但不同企业提供的旅游产品的参差不齐,也使得人们对旅游行业企业的认识及看法产生了很大的差异,很多人对部分旅游企业不满的增加也产生了对旅游企业的不信任;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科技发展,尤其是互联网与手机网络的发展,很多年轻人在外出旅游的时候,不再依赖于传统的旅游形式,各种手机APP的功能已经替代了传统的导游功能,使得这些传统的旅游企业在日常经营的过程中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于是乎,新的经营模式、新的经营手段、新的旅游形式,就成为吸引旅游者,产生新经济增长点的方式。因此,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就成为当前旅游企业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方式。多元化经营(Diversification)指的是企业不止局限于经营一种产品或一个行业,而实现跨产品、跨行业经营扩展的一种模式,在这种新的经营方式下,企业可以获得进一步的成长,能够将企业的自身能力与市场机遇融合在一起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所以,多元化战略是企业在现有经营状态下增加市场或行业差异性的产品或产业的一种经营战略和成长方式,是企业成长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然而,多元化战略也并非意味着带给企业的全都是好处。通常,多元化会成为一种经营的成本,当企业不得不涉足多个经营行业时,就必然需要有更多的资金在每一个行业中使用,一旦某一个行业需要的资金或是现金流过多的时候,必然其他行业或是其他经营产品中的现金使用程度就会受损,从而也就会对企业的经营效益产生负面的影响。从已有的经验证据来看,多元化对企业经营绩效产生的影响也是双向的,例如Lang and Stulz(1994)、Comment and Jarrell(1995)及Berger and Ofek(1995)等均发现多元化的经营对企业产生了负面的影响,Berger and Ofek(1995)甚至直接测算出多元化给企业带来的评价价值损失为13-15%,姚俊等(2004)、张冀等(2005)同样发现在中国企业中,多元化也并未产生良性的效果,多元化经营会降低企业经营绩效甚至无助与减少企业风险;而Khanna and Palepu(1997)等却发现在不同时期或不同的资本市场中,多元化经营却是可以产生良好效果的,苏冬蔚(2005)也发现,多元化企业具有较大的市场账面价值比、托宾Q值及超额价值,从而表现出良性的多元化溢价现象。可见,多元化对企业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即可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也可能成为企业经营中的一种负担。那么,企业到底为什么要选择“多元化”?从资源基础理论(Resource-based theory)的视角来看,多元化经营是因为企业具有丰富资源,具有进行多种经营的能力,能够实现这些资源在企业内部间的自动转移(Matsusaka,2001);从内外部刺激理论(Internal and external stimulation theory)的视角来看,多元化经营的内部刺激源于提升企业绩效的需要以及多种经营降低企业风险的动力,而外部刺激则源于政策和市场的失灵(Chatterjee and Wernerfelt,1991);从委托代理理论(Principal-agent theory)的视角来看,多元化经营是企业管理层为降低股东监管,降低其职业风险,而提升自身的名望,获得显性成果的一种方式(Jensen,1986;Shleifer and Vishny,1990);从市场势力理论(Market power theory)的视角来看,多元化企业比专业化企业更加有效,能够起到反竞争作用(高英和袁少锋,2007)。从这些理论的解释来看,更多的理论是基于企业自身或是企业存在的市场状况进行分析的,而委托代理理论则是基于企业管理层的状况进行的相应分析,认为管理层在多元化经营的决策中会起到决定性作用,管理层为企业选择多元化或是专业化的经验模式,也许会是希望给予企业更多的发展机会,也许会是希望企业能够表现给外界一个好的经验状况,也许会是为了降低大股东对其的监管。从行为金融学的视角来看,一个企业管理层的特征(这些特征是指管理层的私人特征,如性别特征、学历特征、背景特征等)会对企业的经营发展产生明显的影响,这会直接导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接受到不同的命令决策,从而得到的效果也不同。相应的,不同的管理层也会做出不同的多元化经营策略,例如鲁倩和贾良定(2009)发现高管团队人口统计学背景影响企业的战略选择;贺远琼和杨文(2010)发现高管团队的不同特征对企业多元化战略具有不同的相关关系,诸如高管团队规模与企业多元化战略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团队平均年龄、教育背景异质性等人口统计学特征与企业多元化战略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而陈仕华(2012)发现,高管的行业内联结对多元化战略有显著地负向影响,但行业外联结却对多元化战略有显著地正向影响。在中国证券市场中,旅游行业同样是一个重要的行业组织部分,在2001年证监会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中,旅游行业企业涉及的企业被分类在社会服务业下面的餐饮业、旅馆业及旅游业等几个分类中,虽然证监会在2012年重新对行业分类进行了相应的修订,取消了直接对旅游业的行业分类,但住宿和餐饮业(H)、商务服务业(L72)及公共设施管理业(N78)等多个行业中同样含有旅游行业的企业。那么,资本市场中的旅游企业,面临当前旅游行业竞争力度非常强,以及近年来资本市场波动幅度较大的状况,如何做出多元化或是专业化的选择,旅游行业企业高管的特征状况会对多元化策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就是本文希望解决的问题。1.1.2 研究意义理论意义:一方面,本文的研究样本为旅游行业上市公司,对旅游行业企业的经营特征中的多元化问题进行相应的研究,这是对旅游行业企业相关文献的有益补充;另一方面,本文对上市公司多元化问题的研究,是基于行为金融学视角进行的,考虑到公司高管层面特征产生的相应影响,即从“人”的因素出发,研究上市公司选择多元化经营策略或是专业化经营策略的背景与原因,这也极大的丰富了行为金融学方面的相关文献。实践意义:一方面,本文对旅游行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问题的研究,有利于指导旅游行业企业在面临多元化选择时,做出正确的判断,以更好的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多元化经营的策略或是专业化经济的策略,从而使得经营选择更加适合自身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本文提供的关于旅游行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也更加有利于投资者对中国旅游行业上市公司的真实价值有更清晰的认识,从而在可以更加清楚的对投资于中国旅游行业上市公司做出相应的判断。1.2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1.2.1 研究目的一方面,本文的研究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视角,讨论企业管理层“人”的因素,对企业多元化经营策略的影响,希望通过相应的研究解决一个问题,即管理层的特征对企业多元化策略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具有什么特征的企业管理层更加倾向于选择多元化策略,通过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从而了解在行为金融学层面,企业选择多元化策略或是专业化策略的真实原因;而另外一方面,本文的研究基于中国旅游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希望通过相应的研究解决一个问题,即在旅游行业上市公司中,多元化策略收到高管特征的影响,也就是在提供旅游行业上市公司经验证据的同时,能够为旅游行业企业的经验以及投资于旅游行业上市公司的投资者提供有益的建议。1.2.2 研究内容本文基于行为金融学的理论与方法,利用中国旅游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选择旅游行业上市公司高管特征与多元化经营策略为两个最基本的研究对象,讨论这二者之间存在的关系。同时,考虑到在高管特征对多元化经营策略产生影响中的中介作用,从公司财务理论与公司治理理论相融合的层面,深入探讨旅游行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的具体问题。全文共分为十章,具体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本章为本文的开篇,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研究思路与主要研究方法、研究创新之处以及相应的主要概念的界定;第二章,文献回顾。本章首先介绍与上市公司多元化相关的理论,如资源基础理论、内外部刺激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市场势力理论及行为金融理论等,从理论的视角分析上市公司为何进行多元化;同时,对本文涉及的相应文献进行回顾与分析,主要包括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多元化经营与公司风险的关系、公司治理与多元化经营的关系、高管特征与多元化经营的关系,以及中国旅游行业上市公司的相应文献进行回顾与分析;第三章,旅游行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本章将对世界范围内一些旅游行业发展较好的国家或地区,对其旅游行业发展的现状及经验进行相应的分析,并提出适合中国旅游行业发展的可借鉴经验;第四章,中国旅游行业多元化经营的现状与原因分析。本章首先确定对多元化指标的选择,其次根据相应指标测度中国旅游行业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程度,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再者分析多元化策略是否提升了中国旅游行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以及是否相应地降低了公司的经营风险;第五章,高管政治特征与多元化策略。本章主要基于旅游行业上市公司高管的政治背景,即政治关联对多元化策略的影响,同时本章将研究真实盈余管理活动的中介影响,讨论在真实盈余管理影响下,政治关联对多元化策略产生的影响;第六章,高管性别特征与多元化策略。本章主要基于旅游行业上市公司高管的性别特征,即男性高管与女性高管,以及不同性别高管的比例,分析对多元化策略的影响;第七章,高管专业特征与多元化策略。本章主要基于旅游行业上市公司的专业特征,即高管的学历背景,以及高管是否有过旅游行业的相关职业经历对多元化策略的影响,同时本章将研究独立董事的中介影响,讨论在独立董事的专业背景影响下,尤其是独立董事专业背景与高管专业背景相同或是不同时,高管专业背景对多元化策略产生的影响;第八章,高管兼任特征与多元化策略。本章主要基于旅游行业上市公司高管的兼任特征,即总经理与董事长兼任情况对多元化策略的影响,同时本章将研究大股东的中介影响,讨论在大股东股权关系影响下,高管兼任特征对多元化策略产生的影响;第九章,政策建议。本章将根据前文的经验证据,针对旅游行业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经营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第十章,研究结论及展望。本章将总结前述各章的研究结论,提出本文的研究局限性,并针对进一步的后续研究提出相应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