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幸福的黄丝带:全国司法行政干警优秀作品选(2017)

幸福的黄丝带:全国司法行政干警优秀作品选(2017)

  • 字数: 50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法律图书有限公司
  • 作者: 编者:高文
  • 出版日期: 2018-02-01
  • 商品条码: 978751971980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09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高文主编的《幸福的黄丝带(全国司法行政干警优秀作品选2017)》是全国司法行政干警抒发情怀、展示才华、交流人生体会和基层司法工作风貌的平台,是向社会公众宣传报道司法行政干警风貌和司法行政工作改革与发展巨大成就的窗口,架起了社会公众了解和支持司法行政工作的桥梁。
目录
前言
师生篇
李均仁的多彩人生:《风雨人生九十载》 郭建安
我的幸福感慨 钱明赞
麻瘌瘸 王庆
爱情篇
不是所有的童话都该被揭穿 高文
那时的爱情 李忠
因为爱情 谢倩倩
中年夫妻亦浪漫 华新华
父亲结婚了 童艳艳
那一轮迟圆二十年的明月 于海涛
妻子 赵峰理
若尘的姻缘 李志国
外公外婆的情缘史 张恋
我们家的幸福生活 程新然
爸妈的爱情 倪洁
爱,要给对方留有属于自己的空间 张静
老公,我们一起卖烤红薯吧 雷云
幸福婚姻的优选秘诀是责任 高文
乡情篇
回家 子芗
望乡 陈华郄萌源
春是家乡的美 柯祥菊
樱桃树 胡馨元
童年的五图河 王苏红
童年的柿子树 陈远明
饺子的味道 刘泽厚
腊梅花儿开 孙宏艳
母亲的咸菜坛 吴高勇
故乡是广元 刘丽萍
家乡的七月 汪丽芳
情怀篇
桂香满屋 张晶
白湖的香樟树 俞旭升
仰望夜空 张建钊
近水楼台不得月 石长青
嫩叶的绿色 史益华
保定的书市去哪儿了 王雪峰
秋风夜雨话哲学 徐明书
狱园的夜来香又香 余智明
还湖:也许是这所世上专享围湖而建监狱优选的归宿 凌志
绿萝警官 吴志平
事业无声 丁祖胜
童年的瓜味 张东波
为何选择的必须是宽恕 于翔
椰子树 胡敏
石榴花开了 褚荣兴
三亚夜行 龚梓
天凉意却浓 向超
洪泽的桥 王怀山
山乡 田长锁
我很抱歉,谁人被躺在了我的床上 刘悦
江南雨 警察梦 杨敏
在家门口上班 刁志坚
情趣篇
富贵竹 苏明振
又闻槐花香 杨涛
怀念钢笔 王雪峰
楼下的小松鼠 褚荣兴
钓鱼 吴华星
舌尖上的初夏时光 姚赛群
中国大妈 彭莹
书里书外 刘颖
等待喇叭花盛开的日子里 戴文会
纯真年代 王春红
尘封的柜子 文娟
雪后的南京叫金陵 陆伟
给读书留点时间 王苏芹
为什么梁山的罪人是英雄 岑来明
帮父母干农活 蔡天鹏
喝茶的感觉 杨伟
友谊篇
“富农”良爷 陈广伟
天上“掉”大饼 石长青
远行 史益华
女警的情怀 史芳
那一段女警岁月 胡晓霞
风雪毡房情 刘应尧
一起创造美好的明天 张玉瑜
那时的时光 杨会娟
亲们,岁月静好 郝雪梅
情义兄弟 马兆允
理想篇
我的高考 张晶
一路花开 鲁兰
党费 高文
故乡的篙芭 罗海军
读书为什么 郝文体
梦回燕翅山 王?
梦开始在北野 安秀娟
努力绽放青春的光彩 张景琦
我是身着警服的人 虞幸翰
寻梦新疆 荀彪
军纪 石长青
竹园沟从军记 王庆
做一个优雅的妈妈 张恋
“第一书记” 吴家旺
追梦 冯兰田
书与字,我的精神家园 文锁勤
酸辣白菜的日子 马鸣远
成长篇
父母的约束是孩子美好生活的护身符 高文
不打孩子是优选的家教 雷云
与其担心不如祝福 史芳
充分拥有后,给予才是自然的事情 路晓倩
画给妈妈的靠垫 马小磨
守望站台 陈江南
儿子,妈妈对你说 苏婷
特殊礼物 王晓光
我以为,我已经长大 吴章孛
母爱,伟大的力量 卢青
写给女儿 李佳
父亲篇
水草草帽 张晶
转身 黄勇峰
我的父亲痴呆了 董辉平
父爱无声 丰凯功
守望是一种幸福 乔悦智清
父亲的教诲 唐中华
理解了父亲 王娟娟
父亲的眼泪 仵春秋
父亲的印记 向超
半截烟 晏宝玲
父亲的身影 郄萌源
我的父亲 祝鹏男
买鞋 孔晓莉
父亲的担当 陆之龙
母亲篇
我们的命,是母亲修来的 闵征
母亲的脊梁 温明远
母亲是我的依靠 李芙
母亲的心事 关艳秋
“妈想你了” 帕丽丹
我的知青母亲 杨征
母亲,竟不会写儿的“民”字 宋立军
亲爱的妈妈 李丽丽
妈妈的粽子 范丰军
来自天堂的呼唤 陈江南
牵着妈妈的手 卢笑
长寿面 顾黎萍
亲情篇
父母就是我的家 吴坤
世间有一种美味叫奶奶牌果冻 龚梓
姥爷的手艺 温子义
外婆 韩瑜
姥姥那辈儿 田长锁
家婆就是妈 熊建华
再见,姥姥 王翼飞
岳父是名老民警 郭剑敏
岳父的口琴 马兆允
西瓜的味道 陶新胜
飘雪的时光 王?
奉献,是伯父那辈子人的荣耀 吴晓录
节日篇
那年除夕 高文
又是一年粽飘香 李小琴
我的第一个“八一” 张东波
中秋我加班 郭阿康
又是一年冬至日 程宇
职业篇
我们仨 胡雍
等你家来 李宁
送别那名刑满释放的外国人 邵长峰
该留头发了,闺女 覃秋林
夜半三更到黄湖 石圣华
遇见石教 邵光伟
毕节监狱往事 胡安乾
那一年的靖江法院之行 闫佳
别走,“小妈” 张双燕
这儿就是美国 孙尊超
不能说的秘密 董瑞超
道德的标准 周晓雯
清华七日学 张翌
门岗陈德洪 陈建洲
画家新生记 尹孜
不一样的花朵 裘杨阳
第一次上岗 胡舜
我的教师梦 吴志平
选择 邹含辉
南湖那一年 王卫东
回家 韦华
一个小报编辑的理想 冯相军
夜幕下的大院 徐猛
家教 刘龙
老杆 马小可
四季篇
白湖的春天 夏必俊
塔里木的秋天 楼惠岸
秋日的时光 关艳秋
秋色 杨会娟
青海的第一场雪 殷耀斌
看雪 李特
又是一季桂飘香 蒋艳萍
励志篇
军魂:我身边的伟大战士 高文
父辈的旗帜 刘京
榜样 刘应尧
拉面的秘密 胡少元
老兵黄廷飞 魏军民马寅?
写好新闻的秘诀 李新庆
兵团的藏青礼赞 张乐鹏
改变 李成
昆仑的守望者 孙剑凯
心灵不锈 肖玉梅
战友 石晓惠
父亲为我种下的树 温子义
“晚晴斋主”这一生 杨宗英
老警 刘旭
暖暖的秋雨 刘世民
山水篇
漫步鼓浪屿 唐倩
丽江,我喜欢的找寻 胡晓霞
来到了喀纳斯 段远胜
桐城,我永远的骄傲 肖王芳
安逸的巴山蜀水 余功才
站着,就十分美好 陈青荷
后记
摘要
    李均仁的多彩人生:《风雨人生九十载》
     郭建安
     2015年,李均仁先生于91岁高龄时撰写了《风雨人生九十载》,对90年的精彩人生进行了梳理。
     我是李均仁先生的学生,1983年到1986年我在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攻读由他指导的刑法专业首届劳改法方向的研究生,毕业后又被招进他任所长的司法部预防犯罪与劳动改造研究所工作至2007年。
     在我的记忆里,李先生言辞不多,但书中道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大多很少听他说起过,这让我对李先生感觉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他躬身指导我们后辈深入研究监狱热点和难点问题的场景,陌生的是他在我们认识之前已经走过的风雨人生。读罢此书,我觉得先生是位很有故事的长者,是一位很有趣味的智者,是一位实打实的干者。
     一、先生是一个青少年学霸
     李先生出生在一个尊知重教的大家庭。1930年,李先生的父亲李天麟与堂兄李石麟在当地牵头创设本村荣光小学,并自任校长,免费招收本村男女儿童入学,村中教育氛围浓厚,家长以不送子女入学为耻。
     李先生自幼天资聪颖,天麟老先生又亲自教授幼年的李先生读《幼学琼林》《三字经》、唐诗、宋词。李先生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初级和中等教育,逐渐成为学霸。读小学时竟然从三年级直接跳级至高小五年级。
     1936年高小毕业之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广东省兴宁一中。1943年,他参加高考,成为广东文理学院曲江考点的“状元”,同时被广东文理学院、军医学校和广西大学三所大学录取。1944年,日军西犯逼近广西,广西大学解散,他又在贵阳考取了中央大学法学院。
     除了课业之外,李先生还酷爱文艺和体育,遍读了我国古代四大名著和鲁迅、巴金、高尔基等当代中外著名作家的代表作,获得过中学生男子400米冠军,涉猎篮、排、足三大球。李先生高高的个头,浓眉大眼,学业优异,堪称青年才俊!
     李先生在中学时代结交了许多益友,后来大多成为革命道路上的同志。青少年时期的学霸经历为他日后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从事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良好的人脉基础。
     二、先生是一位进步青年
     从前,听说过李先生在学生时代就参加了革命,从事地下工作。读了这本书,才更了解了李先生早年追求社会公平与时代进步的历程:
     李先生是一位极富同情心和正义感的进步青年。在读巴金的《家》时,同情觉新,自比觉慧,要与封建势力抗争。在读高中时,参加学校歌咏会,学唱《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游击队之歌》《大刀进行曲》《延安颂》《在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抗战歌曲。 日军侵占潮汕后,学校多次搬迁,但李先生和他的同学们依然保持不畏强敌的意志。
     在日军进犯桂林前夕,李先生与众人逃难至河池时,在站台上放声歌唱《松花江上》,引得难民们掩面痛哭。
     在平塘县中学当教师时,在操场上为上体育课的同学唱《松花江上》,直至被训导主任制止。
     在国民党军队临时当雇员时,教战十们唱《黄河大合唱》中《保卫黄河》一节,激励士兵的抗日斗志。
     日本投降之后,李先生又投身到反对国民党政府专制暴政的运动之中。
     在昆明“一二?一惨案”发生后,冒着被捕危险张贴标语,公布惨案真相。
     为了解除与童养媳的封建包办婚姻,李先生承受着父亲断绝父子关系、断绝经济供给的威胁也绝不屈服,凭借着高中同学借予的旅费辗转到南京中央大学读书。
     正当李先生因国难家仇而彷徨时,地下党同学潘茂祥引领他阅读了《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著作,这使他最终走上了革命道路。
     1946年12月,“沈崇事件”发生之后,李先生参加了南京学生抗议美军暴行的示威游行。1947年5月,李先生参加了有名的“五?二○”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并在国民党军警封锁堵截的严峻环境下爬上石碑书写标语“反对内战”,在同学拍下的照片中显得异常高大。
     这之后,李先生义愤难抑,迅速用笔名“江流”写了一份新闻稿,投寄香港《文汇报》发表,最早揭露了国民党政府的暴行。
     1947年5月,李先生加入共产党领导的青年先锋组织“新民主主义青年社”,后担任“新青组联”领导。
     1948年2月,李先生加入中国共产党。
     5月,中央大学举办“五四纪念晚会”,李先生速记进步教授马寅初的演讲全文,整理后投寄《文汇报》刊发。
     不久,中央大学又举办了揭露蒋介石丑行的“五?二○”周年纪念晚会。李先生领导“新民主主义青年社”的进步青年担任了安全保卫任务。
     7月,国民党在南京大肆逮捕进步学生,李先生由党组织安排撤离南京到上海避难,其艰两次遭到国民党特种刑事法庭通缉,以致其父为了避祸登报声明与李先生脱离父子关系。
     据李先生回忆,他在上海避难的两个月里,险象环生,四处躲避。
     10月下旬,党组织安排李先生撤到苏北解放区。后在党组织安排下再次回到解放了的南京城,参加了接收工作,担任两浦区委办公室主任,后任南京市委党训班办公室秘书。 1949年8月,二野准备进军西南,李先生随后被选进西南服务团公安支队,于10月向大两南进军,并于12月抵达重庆,自此开始了他终生供职的公安司法生涯。(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