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孑楼随笔.庚甲散记

孑楼随笔.庚甲散记

  • 字数: 195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作者: 林庚白
  • 出版日期: 2018-04-01
  • 商品条码: 978730817978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29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4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南社“诗怪”细说民国掌故,一代名士评点历史人物民初世相、军阀秘辛、革命轶闻、文人言行……言简意赅,文笔老辣,是谈资,也是洞幽烛微的珍贵史料一部充满“趣味主义”的文史随笔一部令人拍案惊奇的民国版“世说新语”有名民国文史专家蔡登山先生专文导读一位被遗忘的革命狂人和时代诗人,却常常因“命理传奇”而隐见名人笔端:★ 高阳先生曾撰《林庚白:命中注定的传奇》一文,流传甚广……★ 杨绛先生在《走在人生边上》也曾提到这位“极有名的星命家”……
内容简介
《孑楼随笔庚甲散记(精)》是晚清民初享誉盛名的“南社诗怪”林庚白先生的随笔,主要是作者以自己丰富而传奇的经历来细说清末民初的历史掌故,趣味评点当时的历史人物。
全书内容包罗万象,是身为才子、名士的林庚白的见闻思感,既有史料性,文笔又粲然可观,处处充满趣味。
作者简介
林庚白(1897一1941),福建闽候人,民国时期有名的才子、名士、革命家、报人、诗人,其短暂一生辗转沉浮于革命、政界、报界、文学界。早年即参加同盟会,追随孙中山进行革命活动,组织过“铁血铲除团”,后积极从事报刊宣传工作。之后对国民党产生怀疑,一度消极沉闷,转而学祢衡佯疯、刘伶嗜酒,研究起“命理之学”,以善于“鉴人”而名满天下。1941年携眷走避香港,在九龙被日寇枪杀而遇难。其人善写古体诗词,与南社柳亚子等相唱和,因“亦痴亦黠”的行为风格而被世人誉为“南社诗怪”。
目录
导读奇人奇书:林庚白和《孑楼随笔》
孑楼随笔
庚甲散记
附录一:抗日罪言
附录二:林庚白家传
附录三:庚白的死
附录四:虎穴余生记
附录五:丽白楼诗话
附录六:孑楼诗词话
摘要
    近顷有曾今可者,倡所谓“词的解放运动”,尝就余与亚子,乞近词三数阙,盖皆传钞所获,余辈未知其为此标榜也。词之以白描胜.乃至不论阴阳平、上去入,而只须协律,在唐、五代、北宋词人中.故是寻常事,沾沾然于四声者,南渡以后之词匠所为尔! 此说胡适之、柳亚子与余,夙皆演绎之。昨见署名“健甫”者,亦颇能引申其旨,是则词固无所谓解放,今可苦自浅尝耳。然尝睹坊间选本,颇有摈斥雄浑与绮丽之词,以为是粗豪也、淫亵也。抑知词以“回肠荡气”为主,以“铁板钢琶”为变,二者咸不可少,只为粗豪、淫亵,则何必填词,读《礼记》《语录》,宁不甚佳?余近倚《声声慢》一词,自谓可抗手易安,顾微闻以“幽默文学”相标榜之某君,议其太艳.而一二小报记者,或竟引为有人心世道之忧,其为不脱资本社会文人之矛盾意识,与封建社会之传统心理,殊不值识者齿冷。彼盖未读《淮海集》,并《白香词选》亦未寓目,故于秦观之《河传》一词。无所闻见也。录秦词以启之:“恨眉醉眼。甚轻轻觑着,神魂迷乱。常记那回,小曲阑干西畔,鬓云松,罗鞋划。丁香笑吐娇无限。语轻声低,道我何曾惯。云雨未谐,早被东风吹散。瘦杀人,天不管。”此词倘科以淫亵之罪,可与余之《声声慢》并处资本社会律令若干等以下之罚金,然在封建社会之宋代,竟未闻有訾之者。若乃元曲之“姐姐的黑窟窿”等句,使幽默文学家读之,必且摇首太息,而深致其中国式之幽默状,慨叹不胜矣。
     世人喜崇拜英雄,抑知英雄本无是物,皆时会为之!《汉书》载光武微时与李通讼于邑宰,宰奇其貌,频频注目。光武误为是必目通。私引以为幸,既出则语通日:“严君乃目君耶?”此可以知光武未达。且并邑宰一顾盼而辄荣之,其为雄才大略之帝王,谓非成于际遇而何?又尝读欧美英雄之事略,知威廉、拿破仑、华盛顿、林肯、列宁、杜洛茨基、史达林诸人传记,则当微时、挫折时,亦每坐困。至束手不能展一筹。英雄之为英雄,初不过尔尔。尽人可为英雄,流俗未之深思耳。
     伪满洲国国务总理郑孝胥,于清室遗老中,颇以才气自矜许。其交亲亦咸震于孝胥之名,不知孝胥虽自负为“纵横家”,实仅一“热衷功名”之文人耳。夙喜持妄诞之论,至倡议中日联邦,直是李完用一流。癸亥、甲子间,逊帝溥仪召孝胥为内务府大臣,入直,过金鳌玉?桥有句云:“目者桥边休聚语,命宫终恐是遗民。”其梦想恢复清室,自致贵显,情见乎辞!尝昵天津妓金月梅,纳为妾,未几奔于伶人李春来,孝胥懊丧甚。其《海藏楼诗》所谓“云鬓缄札今俱绝,海内何人更见哀?”盖为月梅而作也。余有题《海藏楼诗》二首,时孝胥之叛迹未彰,故不及,而仅论列其前此所为。诗如下:“一宫结束前朝史,遗老矜夸不世才。人事亦随桑海换,苦于忠爱助诗材。…?出唐入宋极研躜,雄阔清新取径宽。希腊文章罗马字,等成骨董后人看!”前一首讥其诗多标榜忠孝之辞,后一首则纯从客观上作评次也。
     丁巳以来,武人自相斫,大类五季六朝之局,士大夫阶级,以纵横自喜者,往往出入兵间,为“诸侯客子”,或佐戎幕,竟以戕其身。盖书生热衷功名,知依附“方伯连帅”之易显,而不虞其??虎尾春冰”也。朋侪中如林长民、张其?、杨毓瓒,皆以此致死。长民事已见前载,不复赘。其?少与谭延阊齐名,多才艺,于术数之学,尤以精湛闻于世。 而其?私亦颇自负,偶为交亲推勘禄命,或占六壬课,皆有奇验。余虽不信此事,顾雅亦尝以为戏。丙寅岁相见北平,其?谓吴佩孚当有佳运七年,可统一中国。余谓以政治言,佩孚固必无幸,即以言数,亦弩末耳。其?与余抗辩,不能胜也,然卒不肯去佩孚,遂死于西行乱军中。延?以诗哀之,沉着似老杜,其警句云:“前知悲郭璞,从事异臧洪。未必谋生拙,独怜殉友忠。”隶事属辞,并见工力。其锂本自不羁,盖与长民咸溺于“纵横家言”者,“君以此始,必以此终”,固无足怪。毓瓒故贵族子弟,貌若妇人女子,见者以为绝肖伶人梅兰芳,夙赢弱、怯懦,颇有文采,诗效李义山。乃不知以何时入张宗昌军,为秘书长,烟台之役,宗昌奔溃,毓瓒与相失,致死。余旅居北平时,数与作“狭邪游”。 因挽以一诗云:“佳人作贼事堪哀,玉貌围城了此才。欲向酒边寻断梦,宣南丝竹已成灰。”
     天坛制宪时,于“信教自由”一问题,争论甚久。盖笃旧之士。力持以“孔教”为国教,垂诸宪法;而稍习法理、略具新知者,则谓宗教信仰之自由,已成近代风气所趋,毋取“蛇足”之国教,久之莫能决。粤议员朱兆莘于是标一折中之说,其属草之条文云:“中华民国国民应尊敬孔子。”条文既宣读,哄堂笑之,兆莘亦自赧然,亟撤回提案。盖法文之规定,不宜涉及漫无标准之道德律也。近见报载,立法院宪草,竞有“人民有孝敬父母之义务”云云,为之忍俊不禁。夫孝敬者,道德之事也,于法律无与。矧孝敬二字,太无范围,必谓若何之限度为孝、为敬,若何之限度为不孝、不敬,苦难于法文中以具体出之,必也,尽复“封建社会”之礼法,而后其说乃得直,否则举国且尽陷于违宪之罪矣。 为此议者,抑何其酷似兆莘耶?
     书至此,忆及清末荫昌为陆军总长,适丁外艰,其记室撰讣告,沿用俗例,开始云“不孝某,罪孽深重,祸延显考”等套语,荫昌怒语记室:“吾父自病死耳,于我何与?”记室则从而譬解之,荫昌卒不肯从,以为欧美人无是,盖荫昌生长于德国,读书其陆军大学,故极不喜中国礼法俗尚之虚伪也。此可为倡议以孝敬父母列于宪法者进一解!
     ……
     P53-5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