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20世纪前期中国文学人类学实践研究

20世纪前期中国文学人类学实践研究

  • 字数: 286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苏永前
  • 出版日期: 2017-11-01
  • 商品条码: 978752031587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3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文学人类学在中国的正式提出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不过作为一种学术方法,其实践可以上溯至20世纪前期。《20世纪前期中国文学人类学实践研究》的研究对象,正是作为“方法”的文学人类学及其早期实践。作者苏永前在仔细爬梳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对20世纪前期学人的相关实践进行了系统研究。书中既有对文学人类学早期实践的总体考察,又有对周作人、茅盾、郑振铎、闻一多、孙作云等代表性学人的个案分析。
作者简介
苏永前,1978年生,甘肃庄浪人。2013年6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西安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副教授、文学人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西北大学在站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学人类学、比较神话学。近年来在《民族文学研究》《兰州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
绪论
一 重审“中国文学”: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学观
二 文学人类学:作为方法与作为学科
三 研究现状与写作思路
上编 总论
第一章 中国文学人类学的思想渊源
一 西方人类学的“东渐”
(一)人类学的引入
(二)人类学学科的建立
(三)田野调查的开展
二 古典进化论人类学的影响
(一)“以今证古”思想
(二)图腾理论
(三)“文化遗留”说及其他
三 中国本土学统的赓续
(一)“金石证史”传统
(二)“礼失而求诸野”思想
第二章 从神话学到文学人类学
一 “神话”概念的输入
二 人类学派神话学的兴起
第三章 早期中国文学人类学的实践历程
一 文学人类学研究的发轫
二 文学人类学研究的发展
附 从人类学说到研究国故
三 文学人类学研究的多元开拓
(一)人类学者与文学人类学研究
(二)文史学者与文学人类学研究
第四章 “三重证据法”的最初倡导
一 “三重证据法”释义
二 王国维与“二重证据法”
三 “三重证据法”的倡导
下编 分论
第一章 周作人: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的起点
一 从希腊神话到文化人类学
二 童话故事的人类学阐释
三 文学艺术的“宗教一仪式”起源
第二章 茅盾:人类学与中国上古神话重建
一 茅盾与人类学派神话学
二 人类学与中国上古神话重建
第三章 郑振铎:文学人类学与“古史新辨”
一 从“疑古”到“释古”
二 郑振铎与《金枝》
三 《汤祷篇》的学理分析
第四章 闻一多的文学人类学实践
一 从朴学到文学人类学
二 伏羲女娲神话的文化寻根
三 古典文学研究的文化视野
四 方法与启示
第五章 孙作云与图腾神话研究
一 中国上古图腾社会的重构
二 图腾理论与神话图像研究
三 “三层证明法”的提出
结语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