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虚拟R&D网络及其治理机制研究

虚拟R&D网络及其治理机制研究

  • 字数: 293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洪进//洪嵩
  • 出版日期: 2016-11-01
  • 商品条码: 978730127789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0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5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虚拟R&D网络及其治理机制研究》研究基于创新系统、社会网络、交易区等理论和方法,对虚拟R&D网络的本质和内在机制进行了理论和实证上的探索性研究,并结合国内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实践,从发明者网络的视角,对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合作网络的演化特征进行分析,不仅丰富了虚拟 R&D网络理论基础,还对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内容简介
洪进、洪嵩著的《虚拟R & D网络及其治理机制研究--以中国生物制药产业为例》基于创新系统、社会网络、交易区等理论和方法,对虚拟R&D网络的本质和内在机制进行了理论和实证上的探索性研究,并结合国内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实践,从发明者网络的视角,对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合作网络的演化特征进行分析,重点讨论了生物制药产业的发明者合作强度、专利合作率、子网络的密度、平均中心度、高产发明者所占比例、重复发明者等方面的问题,揭示了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明者合作网络的特征,并进一步分析其对专利质量的影响。
作者简介
洪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博士,副教授,美国管理学会(AOM)会员,中科大科普产业研究所副所长。曾在澳大利亚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MurdochUniversity、瑞典Lund University访问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创新创业管理、组织行为和人力资源管理、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担任10多个国际期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评审专家,担任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ARc)国际评审专家。曾主持和参与数十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政府和企业委托等研究项目,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60多篇。
目录
第一篇 研究背景与理论基础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网络时代的虚拟R&D组织
1.1.1 全球化趋势和R&D国际化
1.1.2 信息技术和网络社会
1.1.3 知识经济和知识创新
1.1.4 组织演化和虚拟组织的发展
1.2 研究的重要性与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1.3.2 专利分析方法
1.3.3 其他分析方法
1.4 研究基本框架与内容
1.5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2章 虚拟R&D组织的基础理论及研究进展
2.1 虚拟R&D组织的概念和特征
2.1.1 虚拟组织的概念缘起
2.1.2 虚拟R&D组织的概念
2.1.3 虚拟R&D组织的特征
2.2 虚拟R&D组织产生的理论基础
2.2.1 交易成本理论与虚拟R&D组织
2.2.2 社会网络理论与虚拟R&D组织
2.2.3 资源基础论
2.2.4 委托一代理理论与虚拟R&D组织
2.3 虚拟R&D组织研究进展
2.3.1 虚拟R&D组织研究现状
2.3.2 虚拟R&D组织在生物医药产业的应用研究
2.3.3 虚拟R&D组织研究进展评述
第3章 虚拟R&D组织的演化、基本形态及特征分析
3.1 R&D组织的历史演化
3.1.1 R&D组织历史发展的回顾:科学技术建制化
3.1.2 R&D组织演化的基本逻辑:从层级制模式到网络模式
3.2 虚拟R&D组织的基本形态
3.2.1 虚拟R&D组织的分类
3.2.2 单主体虚拟R&D组织分析及其运行机制研究
3.2.3 多主体虚拟R&D网络组织及其运行机制研究
3.3 虚拟R&D组织的特征分析
3.3.1 虚拟R&D组织的区位特征分析
3.3.2 虚拟R&D组织网络特征的分析
3.4 虚拟R&D网络组织的边界分析
……
第二篇 虚拟R&D网络的治理机制与知识管理研究
第三篇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R&D网络发展现状及治理机制研究
第四篇 我国生物制药业虚拟R&D组织的案例研究及政策建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