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农村电商新思维--农业创新营销模式设计

农村电商新思维--农业创新营销模式设计

  • 字数: 46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 作者: 毕慧芳//黄颖
  • 出版日期: 2018-04-01
  • 商品条码: 978712133130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32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互联网像鲁班的巧手,把古老的农业“重构”了。中国农业的大变革,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全方位、全产业、全链条,一日千里地迭代发展,产品、品牌、营销赋予了农村电商新的契机。“互联网+农业”的模式不仅为农产品提供了销售途径,而且已经深入到了农业的整条产业链,从生产到加工,再到销售,互联网都可为其“保驾护航”。毕慧芳、黄颖著的《农村电商新思维(农业创新营销模式设计)》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详尽论述,并适时总结农业创新的核心观点和关键成功要素,对于对创新思维求知若渴的“互联网+农业”来说弥足珍贵,更是新农人读者迎接新时代的伴手宝典。如何挖掘消费升级时代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消费者不断迭代的根本需求?如何在更高更宽的视野上,运用近期新技术让农业产业链更加有效率、更加有价值?如何挖掘古老农业的深厚底蕴,让农业和农产品有温度地进入消费者心智,提升生活幸福感?如何让农产品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更有尊严和价值地上行,让农民更有获得感?这些都是本书的核心,也是电商新思维的核心。无论你是农业相关企业的管理者,还是相关政府部门的公务人员,都可以从本书中找到一些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的闪光点。
作者简介
毕慧芳,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新农人中心主任
新农人联合创业推动者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
商务部认证电商专家讲师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讲师团副团长
陇南师专电商学院特聘教授
山东省电商促进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甘肃成县等多个县域电商专家顾问
走遍千山万水,专注推动农产品上行。被行内朋友称为“热心大姐”、三农电商“传道士”、新农人“行者”。用行动和行走传播新三农的正能量,搭建新农人共建共享的生态发展体系,建立新农人的“联和链”新体系,推动农产品更有尊严和价值地上行。
目录
1 ““互联网+”+”农业营销的核心
第一节 “互联网+”农业带来的营销变革
第二节 “互联网+”农业营销的特点
第三节 “互联网+”农业营销的核心
2 “互联网+”农产品打造之路
第一节 互联网产品打造的思维系统
第二节 爆款产品打造之道
第三节 品质思维让生鲜产品很好
第四节 定位网货打造地域特色产品
第五节 深加工农产品打造
第六节 超级大单品打造
3 “互联网+”品牌农业之道
第一节 品牌建设基本方法
第二节 品牌定位之道
第三节 品牌内容之道
第四节 品牌传播之道
第五节 品牌运营之道
第六节 品牌的包装之道
4 “互联网+”农业创新营销的风口
第一节 农产品电商营销的主要模式
第二节 为农之道
第三节 为商之道
第四节 跨界合作之道
第五节 创新营销模式
5 “互联网+”农业之社交电商
第一节 社交电商、农特产微商爆发的基础
第二节 如何抓住社交电商的机会
第三节 社交电商的主要形式
第四节 社交电商平台
第五节 社交电商团队打造
第六节 做好社交电商必须解决的问题
第七节 社交电商的营销之道
第八节 社交电商的培训体系
第九节 社交电商技巧篇
6 “互联网+”农村电商面面观
第一节 县域电商典型模式
第二节 电商扶贫新路径
第三节 公益农业的探索
第四节 农村电商人才培育
7 生鲜电商破局之路
第一节 生鲜电商的现状
第二节 生鲜电商面临的问题
第三节 生鲜电商的破局
8 “互联网+”供应链新蓝海
第一节 供应链系统
第二节 标准化+服务+供应链管理是核心
第三节 “互联网+”品牌供应链打造模式
第四节 区域超级大单品供应链
第五节 落地配如何落地
第六节 平台与软件的选择
9 “互联网+”重构农业产业链
第一节 “互联网+”农业产业链模式
第二节 深加工有深度
第三节 农旅结合新格局
10 “互联网+”生态农业之路
第一节 东西方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
第二节 中国生态农业产业链
第三节 生态农业创新营销
第四节 生态农业创业之道
后记
摘要
    第四节 生态农业创业之道
     生态农业是环境友好、环境节约型的造福子孙万代的好事业,生态农业的产品品质高,很受消费者喜爱。但农业是马拉松,不可能一夜暴富,也不可能一个策划就解决所有问题。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如何行走?
     “额谷”大米品牌创始人,人称“达哥”的刘达,他的跨界农业创业很有启示。
     生态农业创业根据核心任务,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要解决的是产品问题,第二阶段需要实现市场的冷启动,第三阶段则是品牌生态的控制和开放。
     第一阶段做农产品,新产品只有做到很好才能打开市场,而要把产品做到很好,就必须把控整个供应链。自然条件和管理,二者缺一不可。
     第二阶段,通过社群和移动互联网工具,快速完成品牌的构建。
     第三阶段,人心圈住,平台放开,引入风险投资等金融和服务力量,解决规模扩张问题。
     刘达说:“做了四五年,我发现,跨界进入农业领域创业是必须要分阶段操作的,从0到1,从l到10000,从10000到100000,需要遵循不同的逻辑,每一阶段有不同的目标和打法,不能缺失哪个阶段,也不能跳着走。”
     刘达的思路,就是在农产品创业的不同阶段,交替运用传统和互联网创业思维与工具:首先,塌下心来做实自己的核心产品;然后,用产品的魅力集合部分人群;最后,研究人群的特色,创建一个平台,让人群像种子一样在平台上不断扎根生长,利用前期形成的信任和产业链控制力,迅速扩大影响。至此,基本完成一个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农业开发模式。
     1.从0到1,产品慢慢培育
     相比其他行业,农业创业的试错机会更少,一年最多一次。因此,第一步做产品最为关键,很多人都会栽在这个阶段。做农业一定是靠产品吸引人群,再靠人群建造平台。如果没有自己的产品,你就很难吸引到自己人;如果没有好的合适的产品,就不能真正凝聚最有价值的人群。
     2.从1到10000,品牌顺势而为
     刘达认为,在做产品阶段,跨界创业者需要在农业大环境里重塑自身的基因,而到了第二阶段,他们则需要回归自己的老本行,发挥自己最擅长的核心竞争优势,打造自有品牌。
     刘达认为,用产品品质迎合用户可以吸引人,但打造迎合用户的生活方式才能留住人。现在市场上的产品几乎都在说自己是绿色、环保、安全,说得太多了,人们也就没有感觉了。刘达的经验是,不仅要这样说,还要这样去过日子;不仅自己过,还要聚一帮朋友都这样去生活。他将线上的社群活动引入线下,不定期邀请会员在农庄里举办主题活动,如亲子活动、踏青活动等,让会员免费品尝并赠送他们额谷的粮食产品和农庄的有机蔬菜。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还要靠移动互联网工具,刘达在微信上建立起了“哎呦味”微店,销售大米。刘达清楚地意识到,当前在移动端,非常重要的一个趋势是,内容即渠道。这就意味着一个营销团队的配置中需要有编辑部,而这恰恰是媒体人的强项。
     由于此前的积累和“内容即渠道”的营造,刘达的微店注册店铺数从1发展到1万,仅用了48天。
     3.从10000到100000,开放平台的构想
     刘达认为,当跨界农业做到平台层面的时候,需要实现的是从1万到10万的飞跃,必须真正到达生活供需的层面。此时一定要有开放的心理,要从优化人们生活方式的层面去运营,这才是未来农业互联网的文化境界。如果只考虑今天投入的钱明天就得赚回来,这样的人不适合做农业。
     刘达新的战略是“人心圈住,平台放开”。平台的价值在于与消费者的互动,消费者的需求和评价将决定一个产品是否最终上线。平台放开的目的,不是试图寻找更多的单品来试探消费者的反应,而是努力汇聚更多负责任的消费力量,建立新型流通体系,影响社会上更多的力量,支持农业生产者逐步转变生产方式。
     刘达的农业三步走非常符合互联网时代农业规律。在互联网时代,无爆款不登场,第一阶段一定是用匠心打造独特产品。互联网的特点是口碑传播,圈子社群很有力量,所以第二阶段是做口碑。第三阶段做价值,提炼商业模式,借力平台和资本做乘法,让企业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
     生态农业是可持续发展,造福子孙万代的事业。这是一条马拉松之路,需要静心、耐心、专心,也需要借助互联网力量,让产品的打造和营销更加丰富多彩。(P328-330)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