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大城同学:特大城市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研究

大城同学:特大城市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研究

  • 字数: 355千字
  • 装帧: 简装
  • 出版社: 中国发展出版社
  • 作者: 佘宇,冯文猛等著
  • 出版日期: 2017-12-01
  • 商品条码: 9787517708049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的专家团队,每年针对教育领域而作的专题研究。本书针对当前特大城市流动儿童在义务教育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采访对话等方式,找出问题的关键,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为国家机关政策的制定和修改提供参考,更为此领域研究者提供真实的资料借鉴。
内容简介
《大城同学(特大城市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研究)》由佘宇、冯文猛等著。
从我国的国家战略角度来看,做好包括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在内的1亿人左右的人力资本储备和提升,将为推动经济持续增长、消除城市内二元结构、促进社会稳定和公平、实现城镇化有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破解特大城市流动儿童义务教育困境的总体思路可以确定为顺应人口流动和城镇化内在规律,做好1亿人左右的人力资本储备和提升。具体政策建议包括:突破计划控制思维,科学预测城市人口,适时增加教育资源供给;进一步提高中央和省级政府在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支出中的分担比例;规范学籍的线上与线下管理,减少权力寻租行为,落实打工子弟学校财政补贴;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宣传和辅导,提高其对相关教育政策的认知和理解。
作者简介
佘宇,1979年11月生,湖北恩施人。先后毕业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分别获法学学士学位和公共管理硕士学位。2002年7月至今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从事社会政策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教育、社会福利、住房保障、城市管理。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第三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著有《我国经济适用住房政策的效果评估与发展前景研究》(中国发展出版社,2012年11月)、《“村官”小政策,人才大战略――大学生村官政策评估研究》(中国发展出版社,2013年2月)、《路在何方――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研究》(中国发展出版社,2015年8月)。
目录
总报告
破解特大城市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的思路与建议
一、备受社会关注的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问题
二、流动儿童及其家庭“城镇化”及流动儿童“社会化”综合状况
三、当前特大城市流动儿童在义务教育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障碍
四、特大城市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五、破解特大城市流动儿童义务教育困境的政策建议
案例报告
北京市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调查报告
一、研究概述
二、调研结果分析
三、结论和建议
上海市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调查报告
一、上海市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的政策、举措及效果
二、上海市流动人口家庭城镇化的基本状况
三、上海市流动儿童社会化的基本状况
四、上海市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的成因分析
五、研究结论及政策调整思路
广州市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调查报告
一、广州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政策回顾
二、城镇化下的家庭与教育
三、假象的“下一代”:流动儿童的认同、感知与规训
四、相关政策建议
重庆市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调查报告
一、导论
二、流动儿童的入学条件
三、流动儿童在班级群体的社会融入
四、流动儿童的学业表现
五、结论
背景报告
特大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情况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一、研究背景
二、概念界定
三、研究设计
四、数据分析结果
五、小结和建议
城镇化进程中的教育权利问题
一、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
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后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权利问题
流动儿童教育的国际经验述评
一、背景及概念界定
二、各国政策与措施
三、启示与思考
四、结束语
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文献综述
一、社会学视角
二、教育学视角
三、国外相关政策实践
四、相关理论背景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构筑共“童”成长梦
摘要
    破解特大城市流动儿童义务教育困境的政策建议(一)总体思路破解特大城市流动儿童义务教育困境,需要从教育公平和城镇化两个视角出发,综合讨论解决之道,同步推进教育公平与城镇化有序发展。特大城市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问题聚焦于特大城市这一典型区域、流动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义务教育这一重要阶段,困难与挑战更为突出,各方也更为关注。这一问题如能顺利解决,其他相关问题也就有望迎刃而解了。因此,有必要在顶层设计中明确教育政策和城镇化政策之间的关系,进而解决目前两套政策体系带来的问题冲突。《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已经明确提出“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的目标,要求“将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各级政府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畴,合理规划学校布局,科学核定教师编制,足额拨付教育经费,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以公办学校为主接受义务教育。对未能在公办学校就学的,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普惠性民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至此,中央政府关于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的政策实现从“两为主”向“两纳入” 的演进。但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同时又提出“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的目标,要求“以合法稳定就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等为前置条件,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有序放开城区人口50万-100万的城市落户,合理放开城区人口100万-300万的大城市落户,合理确定城区人口300万-500万的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大中城市可设置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的要求,但优选年限不得超过5年。特大城市可采取积分制等方式设置阶梯式落户通道调控落户规模和节奏。”可见,教育政策与城镇化政策之间的梗阻主要集中于对于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的严控,破解两套政策体系带来的问题冲突,关键仍在于对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的科学认识。有关研究表明 ,特大城市的人口问题首先是一国首位城市的人口问题。人口向特大城市集聚,关键还是因为经济集聚发展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国家竞争力。城镇化水平越高,越大的城市劳动生产率越高,越能够创造就业岗位,首位城市人口规模也不断扩大;开放度越高,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越会向少数特大城市集聚。从我国的国家战略角度来看,做好包括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在内的1亿人左右的人力资本储备和提升,将为推动经济持续增长、消除城市内二元结构、促进社会稳定和公平、实现城镇化有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破解特大城市流动儿童义务教育困境的总体思路可以确定为“顺应人口流动和城镇化内在规律,做好1亿人左右的人力资本储备和提升”。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