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新常态下精准扶贫的理论与实践

新常态下精准扶贫的理论与实践

  • 字数: 250qz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 作者: 贾利军 等 编著
  • 出版日期: 2017-12-01
  • 商品条码: 978751305307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8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关于贫困与反贫困的经典理论及研究动态,从收入贫困、能力贫困、权利贫困、制度贫困的视角构建了一个分析贫困机理的多维框架以及一个测算贫困程度的多维指数;进一步深入研究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系列讲话,抽象出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基本规律、内在逻辑,以及带有必然性的新常态特征,继而从机制设计视角构建了多主体参与精准扶贫的系统机制。在理论演绎基础上,本书以扶贫任务繁重的湖北省黄冈市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文献研究、实地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和数据,既深入考察了黄冈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宏观、微观上的演化特征,也详细剖析了黄冈市实施精准扶贫的基本经验和机制缺陷,进而在借鉴国内外反贫困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提出优化精准扶贫机制的政策建议。
作者简介
贾利军,男,1972年12月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博士。现任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经济学教授。兼任中国生态经济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北京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理事等职。主要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创新经济学与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经济学。先后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政府与经济学院,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LSE),亚非学院(SOAS),英国剑桥大学人文、艺术与社会科学中心(CRASSH),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GT)访学。在《光明日报》理论版、《经济学动态》《经济问题》《现代财经》《教学与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出版著作5部,译著1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北京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科协及地方政府与企业委托项目10余项。
赵瑾璐,女,1957年7月生。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经济系教授。兼任北京市政府经济顾问、国家教委社科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生产力学会理事、北京生产力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发表理论文章10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完成国家、省市科研项目8项,曾为多家国有大型企业做过营销策划、发展战略、股份制改造咨询服务,多项成果被政府采用。
目录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
1.3研究思路与方法
1.4关于贫困与反贫困的研究综述
第2章反贫困研究的理论基础
2.1贫困与反贫困的概念辨识
2.2贫困内涵的演进脉络
2.3贫困与反贫困的基本理论回顾
第3章国内外反贫困实践的回顾
3.1西方发达国家反贫困实践的演进
3.2新兴工业化国家反贫困实践的演进
3.3民国时期的反贫困实践
3.4新中国的反贫困实践
第4章精准扶贫的理论内涵与实现路径
4.1精准扶贫提出的背景
4.2精准扶贫的理论渊源
4.3精准扶贫的内涵及形式
4.4精准扶贫的实现路径
第5章精准扶贫黄冈样本的解剖分析
5.1黄冈市精准扶贫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5.2黄冈市精准扶贫面临的贫困现状
5.3黄冈市贫困的精准识别——基于多维贫困的测度
5.4黄冈市贫困的诱因分析
5.5黄冈市精准扶贫的具体实践
5.6黄冈市精准扶贫的经验总结
5.7黄冈市精准扶贫面临的困难
第6章黄冈市推进精准扶贫实践思路与对策建议
6.1黄冈市推进精准扶贫的实践思路
6.2黄冈市弥补精准扶贫短板的路径
6.3黄冈市推进精准扶贫的对策建议
第7章精准扶贫的黄冈案例分析
7.1残疾人帮扶扶贫案例分析
7.2黄冈市电商扶贫案例
7.3黄冈市光伏扶贫案例
7.4农业产业化扶贫案例
7.5黄冈市交通扶贫案例
7.6武穴市教育扶贫案例
7.7金融扶贫案例
7.8劳动力转移培训案例
7.9驻村帮扶案例
7.10旅游扶贫案例
7.11易地搬迁扶贫案例
7.12社会扶贫案例
7.13医疗救助扶贫案例
7.14产业扶贫案例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