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现代文学论争与文化政治

中国现代文学论争与文化政治

  • 字数: 295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毕海 著
  • 出版日期: 2017-11-01
  • 商品条码: 978752030959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66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现代文学目前的“民族形式”文艺论争,既是一次有名的“文学理论”问题之争,更是一场影响20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文化运动。文学“民族形式”问题的提出及其相关的文艺论争显示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芜杂性和批判性,呈现出中国现代文学论争与文化政治建构之间的复杂关系。
作者简介
毕海,男,湖北省浠水县人。201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曾参与编著出版《钱钟书评说七十年》、《儿童的文学世界》、《美丽的生命》等教材著作,并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争鸣》、《北京社会科学》、《当代文坛》、《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数十篇。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民族形式”文艺论争中的文化政治
第一节 “民族形式”的提出
第二节 “民族形式”:文化认同与文化动员
第三节 “民族形式”论争:文艺与文化政治
第二章 “民族形式”论争与“五四”文学传统
第一节 新启蒙运动对“五四”革命文化传统的建构
第二节 “民族形式”运动对“五四”文艺的重审
第三节 延安“五四传统”的形成和建构新的文学形态
第三章 “民族形式”论争与现代启蒙文化
第一节 胡风的“质疑”:启蒙话语交锋与“民族形式论争的内涵
第二节 丁玲的”转变“:启蒙话语危机与”民族形式论争的结果
第四章 “民族形式”论争与民间文学资源论
第一节 “民族”“民间”与“民族形式”文学运动
第二节 民歌与柯仲平对“民族形式”诗歌的探索
第三节 旧形式与新文学:老舍的创作实践与思考
第五章 延安文艺:理论建构与“民族形式”文艺实践
第一节 《讲话》与“民族形式”论争的结论
第二节 《白毛女》:“民族形式”抑或“文化杂交
第三节 赵树理:“新形式”与“民族形式”典范的被确立
第四节 孙犁:“民族形式”对文学“民族化”的误读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