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翻译研究的对话性路径

翻译研究的对话性路径

  • 字数: 198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李波 著
  • 出版日期: 2017-03-01
  • 商品条码: 978752030917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7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翻译研究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研究领域逐渐扩大,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完善;与此同时,巴赫金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目光和注意力,为语言学、文学、文化研究、哲学等相关或相邻学科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在此背景下,李波著的《翻译研究的对话性路径――巴赫金思想与翻译研究》采取了跨学科的研究模式,概念分析与个案研究相结合,力图说明巴赫金思想对翻译研究的适用性,在二者之间寻找理论挪用的契合点。本书在回顾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研究问题和假设,充分借鉴巴赫金思想,分析和解释与翻译相关的诸多问题和现象。本书提出从基于表述的主体间言语交际来看翻译过程,从杂语的角度来分析原文和译文,从声音的角度来看译者的叙述在场及其主体性实现,从对话的角度来看翻译中涉及主体之间的主体间性,从声音和杂语的角度来思考翻译与身份认同的问题,从而对于我们理解翻译过程的实质、理解翻译过程的艰难、理解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与翻译中的主体间性、理解翻译与身份认同的关系等,试图提供可行的分析模式和有意义的思考路径。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本项研究对于推进翻译研究具有特殊的理论贡献。同时,本书借助文学翻译、电影字幕翻译等实际个案,印证本书提出的分析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作者简介
李波,毕业于香港岭南大学翻译系,获颁翻译哲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香港城市大学翻译及语言学系,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波博士是香港翻译学会执行委员会成员,同时也是该会会刊《翻译季刊》(Translation Quarterly)的执行副主编。他的研究兴趣广泛,包括文学翻译、翻译史、翻译与出版、以及翻译与性别等,研究论文二十余篇;目前他承担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研究资助局的杰出青年学者计划项目,研究“二十世纪初香港华文报纸连载的翻译文学”;另外,他还承担香港城市大学研究项目和教学项目各一项。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巴赫金思想的译介及其与翻译研究关系初探
第一节 巴赫金思想及其译介
第二节 巴赫金思想与翻译研究的初步接触
第二章 翻译:基于表述的主体间言语交际过程
第一节 巴赫金的言语交际观与翻译过程新探
第二节 翻译中的主体和客体
第三节 翻译过程中的理解与解释
第四节 语境、互文性与翻译
第五节 巴赫金、翻译与解构主义
第三章 “杂语”与翻译
第一节 复调小说与“杂语”
第二节 巴赫金的杂语理论与文学翻译中的连贯性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众声喧哗的杂语世界――王祯和的《玫瑰玫瑰我爱你》及其英译本研究
第一节 《玫瑰玫瑰我爱你》:众声喧哗的世界
第二节 方言与翻译
第三节 《玫瑰玫瑰我爱你》中叙述视角的转换与杂语建构方式的变化
第五章 翻译中的声音、对话与主体间性
第一节 声音与翻译过程中译者的叙述在场
第二节 对话的前提
第三节 对话与翻译中的主体间性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翻译中的杂语与身份认同
第一节 翻译即引语
第二节 译者的叙述在场
第三节 译文中的杂语与身份建构
结语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