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想象不可想象之事

想象不可想象之事

  • 字数: 179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段枫 著
  • 出版日期: 2017-09-01
  • 商品条码: 9787309132670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98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2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想象不可想象之事”:库切的小说创作观及其后现代语境》在前人批评的基础上,依托库切本人的访谈、文学评论和小说创作,结合后现代艺术思潮,从库切的小说创作观和相关文本实践这一创新视角出发,针对库切小说对罪恶场景的特殊叙事手法进行细致深入的文本研究,揭示库切小说创作中的沉重历史关怀和伦理思考,并由此阐明传统再现诗学在库切作品乃至后现代小说创作中被赋予的新形式和新内容。
作者简介
段枫,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复旦大学外文学院英文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匹兹堡大学人文中心访问学者(2013-2014)。教育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作者(2010);入选复旦大学卓学人才计划(2015-2017)、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2016),2016年获选为上海市曙光学者。研究领域为叙事理论与小说阐释,库切研究,漫画叙事,叙事伦理,跨媒介叙事。主要学术成果包括专著《历史话语的挑战者——库切四部开放式、对话性的小说研究》(2011,复旦大学出版社)以及权威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
目录
导论
第一节述评:库切的小说创作生涯
第二节争议:库切作品的历史关联度
第三节“不可再现的历史”:当代南非小说家面临的挑战
第四节对话性和探索性的虚构叙事话语
一、巴赫金对小说艺术建构的讨论
二、复调小说和“隐含作者”概念是否矛盾
三、对话小说的“隐含读者”:伦理性的阅读事件
四、库切的对话小说观
第五节“想象不可想象之事”的理论内核与本书结构
第一章文学再现与虚构想象:库切与现实主义小说
第一节时代背景:现实主义传统的发展和现状
一、真实模仿的镜像幻象
二、第二种观念:更高层次的真理性
第二节“接下来是什么?”:库切作品中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杂糅
第三节小说的意义、使命和未来:库切后期小说中的作家形象
一、同情性的想象和伊丽莎白的旅程
二、作者和主人公的会面:《慢人》中的叙事跨层
第四节“现实主义”和虚构人物的自主性
一、C女士眼中的“现实主义”:根植于生活的文学创作
二、库切的虚构人物观:鲁滨孙和他的人
第五节镜子打破之后:虚构想象的权威和使命
一、伊丽莎白的自白书
二、C先生的危言与札记
三、小说家的权威和责任
第二章不可想象的暴力和罪恶:艺术想象及其伦理考量
第一节罪恶问题:从古典禁忌到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的突破
一、“不要让我看”:伊丽莎白对罪恶的本能厌恶
二、“不堪入目”:从希腊悲剧、犯罪小说到批判现实主义的不同创作实践
第二节艺术想象的悖论:库切的对话性探讨
一、伊丽莎白的对话性思考
二、真实韦斯特的答复
三、真实库切的立场和伦理选择
第三节对罪恶和暴力的艺术想象:纳粹大屠杀所引发的讨论和启示
第四节艺术有可能是恶的?
一、库切对暴力的憎恶之情
二、库切对自然主义、犯罪小说和南非小说创作的相关评价
三、尚未到来的伦理世界和小说家的事业
第三章如何想象:库切作品中的“罪恶问题”
第一节自我膨胀的叙述者眼中的暴力:《幽暗之地》
一、不可靠叙述的文本暗示
二、照片记录的暴力:突破禁忌的狂喜和不堪重负的良知
第二节窥探痛苦的尝试:审讯室对一个有良知的人的影响
一、第一次审讯:叙述者的回避和臆想
二、蛮族女孩的创伤和执政官的考古式发掘
三、公众目光下的审讯和虐囚
四、不愿提及的审讯室经历
五、“如果我是他”:对施虐者心理的想象
第三节目睹、见证和想象:旁观者眼中的苦难
一、鲜血和火焰之中的人性
二、瞠目结舌的旁观者:对于动物的暴力和人类的同情心
第四节不可怀疑的痛苦和身体的力量:星期五的舌头和故事中的黑洞
第五节父亲眼光中的女儿:露西自我选择的沉默
第四章“自由是另一种不可想象之物”:《耶稣的童年》预示了什么?
第一节库切新作所引发的疑惑
第二节库切小说中的“历史”:从“历史的牢笼”到“历史的记忆”
第三节走出牢笼后的新生活:人文主义的诘问、反思和对话
尾声打开心灵的虚构想象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