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东南亚华文诗歌及其中国性研究

东南亚华文诗歌及其中国性研究

  • 字数: 23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朱文斌 著
  • 出版日期: 2017-12-01
  • 商品条码: 978730817667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1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4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重点梳理了东南亚华文诗歌在“中国意识”、“中国情结”、“中国经验”等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国性”之表现,从每个阶段的诗歌文本出发,结合社会历史背景,深入论述和阐释了东南亚华文诗歌与中国性之间的复杂关系,具有以下学术价值:一是对“中国性”这一概念作了较为全面的梳理与内涵拓展;二是构建了一部简明扼要的东南亚华文诗歌发展史;三是批判了“后殖民”论调的偏颇性,重新审视东南华文诗歌/东南亚华文文学与中国文学/文化的关系,结合全球化的大背景,为东南华文诗歌/东南亚华文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东南亚华文诗歌研究”(10CZW053)的结题成果,2015年6月结题,等级为优秀。
作者简介
朱文斌,江西彭泽县人,现任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副校长、教授、硕士生导师。200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2005至2007年在浙江大学中文系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海外华文文学与文化方面的研究,兼任浙江省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青年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绍兴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浙江省第一批“之江青年社科学者”和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已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外国文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学术月刊》等高水平杂志上发表论文60余篇;主持或参与国家省市级项目多项,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东南亚华文诗歌研究”以优秀等级结题;出版《跨国界的追寻》《胡愈之评传》等专著多部;主编全国高校通用教材《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教程》,获得省市级优秀学术成果奖多项。
目录
第一章绪论
一、东南亚华文诗歌发展概述
二、中国性与东南亚华文诗歌
第二章中国意识阶段:“侨民文艺”时期的东南亚华文诗歌
一、民族主义与中国意识的形成
二、现实主义诗潮的承继与发展
三、南洋色彩的开掘与文艺独特性的提倡
第三章中国情结阶段:挣扎求存时期的东南亚华文诗歌
一、中国情结与南洋认同
二、现代主义诗歌的兴起与论争
三、天狼星诗社与五月诗社
第四章中国经验阶段:新时期发展中的东南亚华文诗歌
一、中国经验与多元化格局
二、后现代主义诗歌与多重困境
三、“后殖民论述”与“去中国性”
四、双重文学传统与多元文学中心
第五章全球化语境下的东南亚华文诗歌
一、世界性、民族性与中国性
二、东南亚华文诗歌的现代化
第六章中国性诗歌典例分析
一、乡愁
二、放逐
三、忧患
四、寻根
第七章结语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