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西汉演义

西汉演义

  • 字数: 310千字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 作者: 编者:(明)甄伟
  • 出版日期: 2018-02-01
  • 商品条码: 9787508092720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10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3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甄伟编次的《西汉演义》主要描述了秦王赢政灭六国,统下,项羽、刘邦反抗暴秦,灭秦后,楚汉相争,项羽自刎于乌江岸边。吕后谋诛功臣,汉惠帝守成享太平。小说将项羽、刘邦之间的矛盾冲突作为主线,刘邦与韩信等人之间的纠葛为副线,并以刘、项作为焦点人物,通过双方性格的分线对比来展开叙事。作者将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传奇化甚至神化,把想象力、创造力主要用于描绘两军对垒的争斗,力求情节紧张、曲折、惊险、热闹。
目录
第一回 胜秦师异人被虏
第二回 不韦风鉴识异人
第三回 安国君剖符立嗣
第四回 智异人窃通朱氏
第五回 不韦窃异人还国
第六回 吕政立暗绝秦嗣
第七回 始皇命徐福求仙
第八回 张良使力士击车
第九回 赵高矫诏立胡亥
第十回 芒砀山刘季斩蛇
第十一回 会稽城项梁起义
第十二回 范增献策立楚后
第十三回 章邯劫寨破项梁
第十四回 项羽杀宋义救赵
第十五回 楚项羽九败章邯
第十六回 秦赵高权倾中外
第十七回 项羽听谏伏章邯
第十八回 收郦生智借张良
第十九回 望夷宫二世被害
第二十回 刘沛公还军灞上
第二十一回 范增观象识兴衰
第二十二回 项伯夜走救张良
第二十三回 贺亡秦鸿门设宴
第二十四回 项羽杀婴屠咸阳
第二十五回 项羽违约僭王号
第二十六回 霸王封天下诸侯
第二十七回 陈平定计救汉王
第二十八回 张子房烧绝栈道
第二十九回 张良复为韩报仇
第三十回 霸王拒谏烹韩生
第三十一回 说韩信张良卖剑
第三十二回 霸王江中弑义帝
第三十三回 韩信背楚走咸阳
第三十四回 韩信问路杀樵夫
第三十五回 韩信褒中见滕公
第三十六回 萧相国深奇韩信
第三十七回 韩信为治粟都尉
第三十八回 萧何月下追韩信
第三十九回 会角书筑坛拜将
第四十回 萧何议罪释樊哙
第四十一回 韩信执法斩殷盖
第四十二回 遣樊哙明修栈道
第四十三回 韩信暗计智章平
第四十四回 谕父老汉王布德
第四十五回 辛奇斩虎遇韩信
第四十六回 韩信火攻破章邯
第四十七回 淹废丘三秦悉定
第四十八回 韩信用计取咸阳
第四十九回 张良说魏豹归汉
第五十回 调陆贾智赚申阳
第五十一回 王陵迎太公入汉
第五十二回 樊哙擒伏司马印
第五十三回 惧楚罪陈平归汉
第五十四回 董三老遮道说汉
第五十五回 楚霸王彭城大战
第五十六回 汉王收兵入荥阳
第五十七回 张良智韩信伐楚
第五十八回 用车战韩信胜楚
第五十九回 许负说魏豹反汉
第六十回 知汉兴陵母伏剑
第六十一回 韩信斩夏悦张仝
第六十二回 背水阵韩信破赵
第六十三回 行反间范增遭贬
第六十四回 出荥阳纪信诳楚
第六十五回 汉周苛枞公死节
第六十六回 汉王驰赵壁夺印
第六十七回 楚霸王复取外黄
第六十八回 郦食其说齐降汉
第六十九回 烹郦生韩信背约
第七十回 韩信囊沙斩龙且
第七十一回 蒯彻说韩信背汉
第七十二回 霸王伏弩射汉王
第七十三回 广武山楚汉会兵
第七十四回 置太公挟汉退兵
第七十五回 指鸿沟割地讲和
第七十六回 会固陵楚汉交兵
第七十七回 张良会诸侯伐楚
第七十八回 汉王大兵出成皋
第七十九回 周兰谏霸王出师
第八十回 九里山十面埋伏
第八十一回 楚霸王会垓大战
第八十二回 张子房悲歌散楚
第八十三回 霸王帐下别虞姬
第八十四回 楚霸王自刎乌江
第八十五回 汉王改韩信封楚
第八十六回 齐田横义士死节
第八十七回 娄敬议迁都成阳
第八十八回 汉高帝伪游云梦
第八十九回 汉高帝兵困白登
第九十回 张良从赤松子游
第九十一回 陈稀监赵代谋叛
第九十二回 汉高帝邯郸驻马
第九十三回 吕后未央斩韩信
第九十四回 陆贾智调蒯文通
第九十五回 栾布洛阳哭彭越
第九十六回 淮南王英布反汉
第九十七回 四皓羽翼定太子
第九十八回 汉帝封赵王如意
第九十九回 长乐宫高帝拒医
第一百回 吕太后谋诛功臣
第一百零一回 汉惠帝坐享太平
摘要
    第二回  不韦风鉴识异人
    却说见异人者何人?乃是阳翟大贾,姓吕,名不韦,贾于邯郸。其人天资颖悟,识见精明。幼年曾从鬼谷子①,授以相法,善能相人。见了异人,便连声赞道:“奇货可居也!”当时异人同公孙乾归宅。
    却说不韦见了异人,回到私家,见父问曰:“耕田之利几倍?”父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父曰:“百倍。”“立主定国之赢几倍?”父曰:“则无数矣。”不韦曰:“商贾劳心,耕田劳力,其利有算。今秦皇孙异人相貌丰雅,此人后必大贵。见今拘质于此,不得还国。愿以千金赂赵侍臣,讨救还国,以图富贵。此无穷之利也。”父曰:“此事为之不易。如成,则可以为王侯;如不成,破家之道也!你宜斟酌为之。”不韦曰:“儿之相法,百发百中。料异人后来必贵,儿命亦当发达。此举甚利,父不必忧矣。”
    于是不韦遍访公孙乾亲识。城东有一人姓季,名默,与乾姻好②,素通关节。不韦备礼往见,以贩贾于此,无所倚托,欲以玉帛之礼,求见公孙一面,以为光宠,再无他图也。默遂允诺。次日见乾,备道不韦行藏,旧与默交厚,欲转托一见,以光蓬荜;不敢骤见,借某以为先容,不知肯容纳否?公孙乾依允。当日默引不韦投见。不韦备黄金十锭,白璧一双进献,乾喜纳,遂留饮竞日,相与接谈。不韦语言便利,应答如流,乾以为相见之晚也。自此,不韦与乾往来情洽。不韦每有好食,或时物,便以送乾。乾以此坦然不疑,遂为契友。
    一日值端阳节,公孙乾后园设酒,邀请不韦、季默叙饮,遂请异人出,与不韦相见。不韦佯问:“此何人也?”乾曰:“此秦皇孙异人也,等闲不与他人接见,公乃契交,请出同坐。”不韦再三谦让曰:“皇孙乃秦贵人也,岂敢连席?”乾曰:“俱是一样,不必过谦。”不韦遂与异人连席,乾与默对坐。饮至半酣,情甚欢洽,彼此俱无嫌疑。其日甚乐。至晚,不韦辞归。
    次日不韦具彩币①求见异人,兼以谢酒为由,来到公孙乾宅内。正值公孙乾进朝未出,不韦就与异人相见,献以彩币。异人曰:“我秦国弃人也,子何相待之深耶?”不韦因见无人,遂密告曰:“我此来欲大子之门,而不惜千金,以见公孙乾,其意盖深有在也。”异人笑曰:“君不大君之门,而乃大我门也?”不韦曰:“子不知也,我门待子门而大。虽欲大子之门,实欲大我门也。”异人知其心迹,遂引坐深语。不韦曰:“秦王老矣,安国君已为太子,王业大定,国势日强。安国君虽爱幸华阳夫人而无子,若能立嫡嗣者,独华阳夫人耳。况子兄弟二十余人,子为中子,又拘质在赵,日远日疏,情间益久。若秦王薨②,必立安国君为王,诸子旦暮在前者,定争为太子矣。富贵他人得之,我子徒老死赵国,何能归秦?”异人被不韦说到伤心之处,遂涕泣语曰:“子之说,真金玉之论,肺腑之言也!为今之计奈何?”不韦曰:“子贫困如此,无以奉献于亲及结好宾客。不韦虽贫,请破家为千金,与子西游,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陈说颠末③,道子忠爱。料安国君、华阳夫人必喜其说,立子为嫡。得归秦国,将来必为太子。此计如何?”异人乃顿首谢曰:“我父母邦国,久未归省,终日郁郁,生不如死。子能捐金为我图之,他日还国,再见天日,但有得地之时,富贵与子共之。子可速行,早赐佳音。我在此,屈指悬望也。”
    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异人,以为日用交结宾客之需。复以千金卖奇物玩好,并金珠宝贝及随身行李,准备起行。
    数日完备,遂赴公孙乾宅内告辞曰:“不韦一向在此贸易,货物将尽,欲出兴贩一两月方归,暂辞门下。”乾遂置酒相别,恋恋不舍,嘱不韦曰:“子远涉风霜,自宜保重。即去早归,不可久恋花柳,致我怀念也。”不韦曰:“谨领尊命。”随辞出门,准备行李起程。未知说秦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三回  安国君剖符立嗣
    不韦带领心腹从者一二人,离赵前赴咸阳。此地沃野千里,天府之国,有八水三川,五关四塞,风景富丽,人物俊雅。当时七国,以秦中为天下靠前。见今昭王在位,兵强国富,十分繁盛。
    不韦到咸阳进城,寻一僻净店房安歇。随同从人上街市,密访华阳夫人亲属。有人说夫人无亲,只有姐姐皇姨,就在太子府对门住居,临街有闲房百余间,专住往来客商,以此人称为皇姨店。不韦就假以寻房为由,私托阍人①传达皇姨丈,具黄金十两,色币一端,以为进见之礼。皇姨丈相见甚喜,便问不韦:“何处乡邑?”不韦曰:“某阳翟人也,姓吕名不韦,贾于赵地。与皇孙异人对居,时相往来,心迹相托。皇孙常仰望皇姨与华阳夫人乃同胞至亲,敬专不韦前来投见,敢求转达,拔救还国。外有黄金五十两,奉皇姨为茶果之资。万乞转达周济。”
    姨丈听罢,急令侍婢请皇姨出来相见。不韦见皇姨,行礼毕,将情诉说一遍,就将黄金献上。皇姨大喜曰:“礼物虽出于皇孙,其实有劳于足下。且问皇孙在赵,起居何如,足下想知其详。”不韦曰:“某与皇孙公馆对居,终日相会,交情甚厚,凡事尽心吐露。且皇孙贤明仁孝,仪容很好,结诸侯宾客,天下仰其风采。常曰:‘我以国君夫人为天,日夜思想,不得归省。愿子将我书礼,投献于国君夫人上寿,就如见我国君夫人之面一般。’仰望皇姨转达。今皇孙在赵,度日如年,某不远千里而来,望皇姨救援。倘皇孙得地之日,决不忘大德矣。”皇姨曰:“你且在我店中安歇,明日引你见夫人,再从长计议。”不韦乘便,又告皇姨曰:“我闻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今华阳夫人事太子,虽爱而无子。不以此时早自结于诸子中贤孝者,举以为嫡,恐太子他日立为王,定将嫡子立为太子,自相标榜。夫人之门,必生蓬蒿,那时人老花残,虽欲进言,而太子终不听也。
    P4-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