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近代大学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中国近代大学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 字数: 305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肖玮萍 著
  • 出版日期: 2017-11-01
  • 商品条码: 978752031058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58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能,它反映了大学的办学理念和管理特色。中国近代大学外语专业人才培养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高等教育模式的引入,并逐渐形成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两大特性。外语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受到近代中国政冶、经济和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人才培养理念、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和校园文化等方面形成自身特点,培育出大批很好外语专业人才,为近现代中国众多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肖玮萍著的《中国近代大学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研究--通识教育的视角》从通识教育的视角,系统考察和分析中国近代大学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理念、模式和保障制度的变迁,总结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与规律,为当今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作者简介
肖玮萍,1976年6月生,江西省吉安县人。1998年江西师范大学外语系本科毕业,2000年、2009年分别考入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教育学博士。现工作于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主要研究领域是高等教育历史与理论、招生考试等。在《江西社会科学》、《江苏高教》、《黑龙江高教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主持完成省级课题3项。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中国近代大学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理念的嬗变
第一节 晚清洋务学堂的“中体西用”人才观
第二节 清末大学通才教育思想的萌芽
第三节 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理念的发展
第三章 中国近代大学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第一节 清末分科大学的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第二节 民初文理综合性大学的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第三节 三十年代大学学院制的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第四章 中国近代大学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制度保障
第一节 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变革与作用
第二节 大学师资管理制度的演进与影响
第五章 个案分析:清华大学外文系的人才培养实践
第一节 梅贻琦与吴宓的通识教育理念
第二节 清华大学外文系的博雅教育模式
第六章 中国近代大学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成效分析
第一节 外语专业人才的领域分布
第二节 外语专业人才的群体特点
第三节 外语专业人才辈出的原因
第七章 中国近代大学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理论反思
第一节 近代大学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近代大学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分析
第三节 对当今大学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