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养育男孩(实践版)

养育男孩(实践版)

  • 字数: 13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作者: (韩)崔?俊
  • 出版日期: 2018-03-01
  • 商品条码: 9787508683850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14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4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养育男孩(实践版)》由崔?俊著。
来自金星的妈妈,要怎样才能理解来自火星的儿子?
为什么妈妈想和儿子好好谈谈,却总是遭到拒绝?
在教育儿子时,为什么有时妈妈的十句话,还不如爸爸的一句话管用?
不能理解儿子、不能与儿子有效沟通,往往是养育男孩的妈妈焦虑的根源。作者崔?俊从事“男孩美术教育”工作多年,他以自身教育实践中的实例向家长们说明,如何解读男孩某些行为背后的情绪表达,如何让孩子愿意自己开口向妈妈倾吐心事。
虽然世上没有完美的育儿手册,但是妈妈一定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育儿方法。
作者简介
崔?俊,他喜欢将画画的乐趣与孩子分享,2009年起正式以男孩为对象进行美术教育实践,现在已在韩国开设了17家只教男孩的美术研究所,通过《改变世界的15分钟》等电视栏目被大众所知,著有《我们的孩子因美术而改变》。
目录
序 养育男孩,要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第一章 男孩的妈妈们聚在一起聊什么
快被儿子闹得少活几年了
需要理解男孩的人不仅仅是他们的妈妈
妈妈有寻找儿子不足之处的本能
爸爸与儿子有天然的共鸣
好奇孩子脑袋里在想什么
盼望儿子成长为一个好男人
第二章 我的儿子究竟为什么会这样
想严厉地说“这么做不行”
如何树立父母的权威感
孩子抓着手机不放
把妈妈的话当成耳旁风
做错事却觉得很委屈
培养孩子的语言感知力
画画只用黑白两色
孩子太内向了/ 注意力不集中
有暴力倾向
只对攻击性游戏感兴趣
对第一名过于执着
害怕失败而不愿尝试新事物
拒绝与妈妈对话
总问我爱不爱他
孩子总是单方面挨打
第三章 怎样才能和儿子好好交流
接受孩子的本来面貌
教他适合自己的表达方法
妈妈需要确立自己的教育哲学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慎用表扬贴纸
执着的孩子探索能力强
盲目表扬的弊端
夸奖也有窍门
希望孩子英语好
给孩子“我能行”的自信
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
孩子是怎么学会说脏话的
纠正孩子说脏话的习惯
对孩子也要信守承诺
孩子有时候耍牛脾气
第四章 新手妈妈和儿子一起成长
放下“教”的心态
放手让爸爸与儿子相处
如何应对孩子的失败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底色
帮儿子找到自己真正的梦想
对孩子寄予期望好不好
儿子得了抽动障碍,妈妈该怎么做
大人的评价对孩子有巨大影响
来自邻居妈妈的信息使人忐忑不安
遇到资深教师就会变得自责
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
相信孩子是我们的责任
育儿手册不是万能的
后记 给快被儿子逼疯的妈妈们
摘要
    需要理解男孩的人不仅仅是他们的妈妈
     老师和养女儿的妈妈都应该知道,与能更早听懂大人的话并聪明应对的女孩相比,男孩与她们存在很大不同。
     “我很怕把孩子放到女孩子多的团体里。我会很担心,还会伤心!”在某次我和男孩的妈妈们的早餐聚会上,民在的妈妈倾诉道。在男孩的妈妈的生活中,琐事真是层出不穷。民在的妈妈讲了一个民在去参加树林体验时发生的故事。
     三个女孩和一个男孩被编成了一个小组。小女孩们聚在一起玩得很好,只有民在一个男孩。不知道是不是感到孤单的缘故,他捡起树枝和其他组的小男孩“舞刀弄枪”起来。
     “老师,你看民在呀!”
     “老师,他们打架,还欺负我们!”
     民在和其他组的小朋友玩着玩着觉得没意思了,就用手里的树枝偷偷地捅同组的小女孩,还冲着草丛比画。小女孩们向带队的老师告民在的状,直到民在把手里的树枝放下。最后,民在觉得很丢脸,自己离组了。
     看着这些男孩的妈妈在早餐聚会上就“女孩子多的环境下,男孩多么像个傻瓜”的主题大谈特谈,我感到很惋惜。女孩子多的时候,男孩难免气势弱些。其实反过来也一样,只不过男孩的反应更明显。
     如果男孩被女孩们压制住了,男孩的妈妈也会跟着有被孤立的感觉――自己的儿子在日常生活中都没有什么问题,可是自己却因为儿子具有男孩特有的性格倾向就要听老师或女孩的妈妈的抱怨。这时,男孩的妈妈好像变成了罪人一样,畏首畏尾的。虽然能理解女孩的妈妈的立场,但是,她们还是群情激奋,一致认为这样的教学分组方式(将一个男孩和多个女孩编成一个小组)不合理,应该变一变。
     有个妈妈说,女孩的妈妈也应该知晓男孩的某些特点。其他男孩的妈妈对这个观点表示赞同。还有人提议,公立学校的老师不应该将男孩区别对待,认为男孩是调皮的、应该严格管束的对象,而应该柔和一些,将男孩当作需要被了解的对象。我不禁想,看来需要理解男孩的人不仅仅是他们的妈妈而已。
     “妈妈,你看?俊呀。”
     “老师,承浩总打我!”
     男孩的妈妈们一听到这样的话,心里就会咯噔一下,甚至于,虽然经常听,却还是每次都心惊。而这种还只是平常的情况。
     即便被排挤出小团体之类的小插曲只是发生在某个家庭的特殊案例,也仍然让在座所有的男孩的妈妈都感同身受。她们能感觉到,儿子在公立教育机构的校园生活中存在微妙的被剥夺感和挫折感。在更懂事的、能够更有条理地表达情感的女孩们中间,男孩会稍显弱势。虽然妈妈们无法将这样的事实诉之于口,但她们能清晰地感受到。 大家都这么认为:在幼儿园中,做小组作业时捣乱、妨碍其他人学习的孩子肯定是男孩。但从没有人做过调查,说说男孩们到底有什么潜在的问题。而男孩的妈妈们却实实在在地亲身感受着别人投射过来的特殊目光。
     无论是幼儿园老师还是小学老师,抑或是课外班老师,他们都不能明确地指出男孩究竟存在什么问题,却理所当然地认为:男孩从幼儿时期到青少年时期都是在课堂上捣乱并且有可能欺负其他小朋友的存在。这是为什么呢?
     “您的儿子在幼儿园里总是欺负别的小朋友,让大家没法集中注意力。”每次听到这种话,妈妈们都特别不好意思。是谁把男孩的妈妈们变成了“罪人”?男孩真的总会闯祸吗?
     我认为问题在于很多人一方面对于男孩不太了解,一方面却又带有“男孩很淘气”这种偏见。
     老师和女孩的父母都应该知道,与能更早听懂大人的话并聪明应对的女孩相比,男孩的发育速度是不同的。因此我想,等到人们开始思考如何使男孩和女孩这两种“接近不同的生物学存在”在同一空间里获得平等的教育并成长起来时,男孩的妈妈在幼儿园或学校里总被人抱怨的事情也将随之减少。
     出生即为父母的女儿,作为女孩长大成人的女性,早晚有一天要与生而为男子,作为男孩长大成人的男性相爱。与男性组成家庭后,这个女儿也许会成为一个男孩的妈妈。理解了儿子这种存在,对于理解所爱之人,理解父亲,以及理解全家都是大有裨益的。所以我相信,如果了解了儿子是怎么想、怎么做的,更广范围的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也将成为可能。
     妈妈秘诀
     身处更懂事的、能够更有条理地表达情感和阐述事件的女孩们中间时,男孩会稍显弱势。男孩的某些特点是女孩的妈妈也需要了解的,这种互相理解的社会氛围很重要。
     P7-10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