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文学史新讲

中国文学史新讲

  • 字数: 86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作者: 王国璎
  • 出版日期: 2018-03-01
  • 商品条码: 9787508672298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483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1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这是一部面向普通人的中国文学史,它重视体悟,以细腻的语言还原文学的感染力,像讲故事一样将中国文学的“一生”娓娓道来,帮你重新发现文学之美。2、作者王国璎家学深厚,其父王叔岷是知名中文历史语言学家,曾师从傅斯年、汤用彤,与台静农、许世瑛等国学大师长期共事。王国璎深得其父言传身教,堪称数代中国学人知识的传人。她不仅有扎实的文献功夫,还有比较文学的视角、对新观点的广泛理解、对文学作品的敏锐洞察与精当品评。3、王国璎曾任教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台湾大学等世界名校,与学者袁行霈、叶嘉莹合作开课。她以半生所学打造这部《中国文学史新讲》,获得了诸多认可,被台湾辅仁大学等名校推荐阅读。4、采用新的叙述路线,使文学的体系更为明晰完整。这部书的主要线索是散文、诗、词、曲、小说等不同文体的发展流变,于是唐诗之后的宋诗、宋词之后的金元明清词,这些常受到忽视的作品也走上台前,中国文学中宝贵的“遗珠”纷纷呈现出夺目的光辉。5、对当代人来说,这部书会是来自文化之根的一封灵魂家书,它传递着中国人古老的思想与情怀,用丰沛、优雅、绵远的力量抚平喧哗时代的浮躁,帮你找回生活的诗意与从容。6、装帧精美,适合收藏。封面取自北宋画家许道宁《秋江渔艇图》,三卷可连成连绵的山水,意境高远。
内容简介
《中国文学史新讲(共3册)》是一部写给普通人的中国文学史、写给当代中国人的灵魂家书。三千年大浪淘沙,留下的文学作品因其浓烈的生命力才得以流传,它超越学者的书斋、宴饮中的王公贵族,属于每个人,它游荡于山水、传唱于勾栏,传递着喜悦、惆怅、豪气、隐逸……古人的情感与思绪,想一封传递千百年的家书,至今仍然能给我们共鸣与慰藉。
百年前,外国学者写下第一部中国文学史。百年来,历代大师完善着中国文学的地图,标记着新发现的宝藏,终于使这部至为珍贵的人文地图趋于完善。台湾学者、台湾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王国璎接过这一传承百年的追求,以半生知识积累、海内外百余年的积淀,画出一条通往文学精髓的新路线。
不同以往,这部文学史不以朝代划分篇章,而是以文学体裁为叙述线索,兼顾传统特质、发展大势、作者评述与时代风潮。先于第一卷讲述各个文学体裁的孕育期,再于第二卷和第三卷分别写诗、词、曲、小说等文体的“生命周期”,它们如何从萌芽、鼎盛、转变到衰落。一口气读到终点,中国文学各大文体如同数条大河并行入海,浩瀚而清晰;中国文学的宏大格局,则像黑白分明的棋局一样,变得无比立体。
作者简介
王国璎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美国哈佛大学硕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曾任教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与叶嘉莹、袁行霈教授分别合开中国文学相关课程,1994年返回母校台湾大学中文系任教,讲授中国文学史。从事教学与研究三十余载,主要研究方向是汉魏六朝诗及唐宋诗词,著作有《中国山水诗研究》等。
目录
【第一卷】
总绪
第一编 中国文学的源头 先秦文学
第一章 绪说
第二章 古代神话
第三章 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第四章 作家文学的开端――“楚辞”
第五章 叙事文学的前驱――历史散文
第六章 说理文章的肇始――诸子散文
第二编 中国文学的起步与飞跃 两汉文学
第一章 绪说
第二章 两汉辞赋的发展
第三章 史传文学的楷模――司马迁《史记》
第四章 两汉诗歌的发展
第三编 乱世文人的心声 建安风骨与正始之音
第一章 建安风骨――雅好慷慨
第二章 文学的自觉
第三章 正始之音――诗杂仙心
第四编 中国诗歌主要类型的形成 两晋南朝诗歌之发展
第一章 绪说一环境背景
第二章 拟古咏史之怀
第三章 绮情儿女之思
第四章 仙隐玄虚之咏
第五章 田园山水之情
第六章 咏物宫体之盛――“齐梁诗”
【第二卷】
第五编 中国诗歌发展之高峰 唐诗发展演变历程及其余波
第一章 绪说
第二章 唐诗的前奏――隋诗概览
第三章 初唐诗坛――走向盛唐
第四章 盛唐之音
第五章 中唐风貌
第六章 晚唐夕晖
第七章 唐诗的余波荡漾
第六编 散体古文发展之高峰 唐宋古文的盛行及其后续
第一章 绪说
第二章 唐前骈文的兴盛
第三章 文章复古的主张
第四章 唐代古文的发展
第五章 宋代古文的复兴
第六章 古文地位的巩固――金元明清散体古文
第七编 文言短篇小说发展之高峰 唐人传奇及其后续
第一章 绪说
第二章 唐传奇的先声――魏晋六朝笔记小说
第三章 唐传奇的开拓与创新
第四章 唐传奇的后续
第八编 唐宋词的发展演变及余响
第一章 绪说
第二章 词为“艳科”的形成与蜕变――晚唐五代词
第三章 宋词的茁长与演变――北宋词
第四章 宋词的极盛与渐衰――南宋词
第五章 宋词的余响――金元明清词
【第三卷】
第九编 元散曲之兴起发展及后续
第一章 绪说
第二章 散曲风格的形成
第三章 元散曲发展大势
第四章 元人散曲的后续一明清散曲
第十编 中国戏曲发展之双峰 元杂剧与明清传奇
第一章 元杂剧绪说
第二章 元杂剧的先声――中国戏曲的萌生与形成
第三章 元杂剧兴盛的环境背景
第四章 元杂剧的发展历程
第五章 元杂剧的体制特征
第六章 元杂剧的文学特质
第七章 明清传奇的茁长演变
第八章 明传奇的兴隆与发展
第九章 清传奇的全盛与渐衰
第十一编 白话短篇小说之发展与后继
第一章 绪说
第二章 白话短篇小说的前驱――敦煌变文与话本
第三章 白话短篇小说的形成――宋元话本
第四章 白话短篇小说的繁荣――晚明“拟话本”涌现
第五章 白话短篇小说的成熟――《三言》与《二拍》
第六章 白话短篇小说的后继
第十二编 明清长篇章回小说发展历程
第一章 绪说
第二章 章回小说的前驱――宋元话本
第三章 章回小说的问世与定型――元末明初至明中叶
第四章 章回小说的繁荣――嘉靖、万历年间
第五章 章回小说的鼎盛――明末清初至晚清
第六章 章回小说的夕阳――晚清谴责小说的风行
后记
参考书目
摘要
    一 与自然争胜,向权威挑战的挫折与憾恨
     无论是夸父与日逐走、共工与颛顼争帝、刑天与帝争天神之位,还是鲧之“不待帝命”而治洪水,他们的行为举止,都是浑然原始的。而且不标举任何理由,不编造任何借口,不含一丝犹疑,即可与自然争胜,向统治宇宙的至上权威挑战。只是最后均遭遇了挫折,空余壮志未酬的憾恨。这样的题材,在中国文学作品中,成为个人与天运抗争必然会败下阵来的永恒母题。
     二 建功立业,遗爱人间,留名青史的向往
     例如盘古开天辟地,建立丰功伟业,又“垂死化身”,把自己的躯体每一部分都奉献出来,遗爱人间。女娲造人类,补苍天,其功业上可达天,深可入地,声名永传于后世,光辉照耀于万物。羿则上射十日,下杀凶禽猛兽,为民除害,遗爱百姓。夸父逐日,死后掷其杖,化为一片邓林,也遗爱人间。此外,黄帝造指南车,杀蚩尤,平定战乱,获得和平。鲧、禹父子则前仆后继为民治水,均丰功伟业,造福人类,声名永垂。这些神话人物的宏伟功业,留名青史,是历代文人士子在有限的生命中,衷心向往的理想人生境界,而且不断流露在他们的作品中。
     三 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与痴顽
     夸父与日逐走,实在是一场人和大自然的竞争,亦是一场人的生命和自然生命的竞争。自然的生命是永恒地循环运转,永无止境地周而复始,人的生命却是短暂无常,只限于一生一世。夸父与日逐走,代表的正是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与痴顽。当然,夸父并未接近失败,在日落之处总算追上了太阳,只是太阳已经沉没,而夸父亦“道渴而死”,最后夸父还是输了。此外,精卫填海的神话,亦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典型。就在波涛汹涌、浩阔无边的海面上,一只小鸟,衔着微木细石,意图填平沧海。她飞翔于山海之间,去而复来,夜以继日,年年岁岁,从事一项徒劳而无功的工作。这种执着与痴顽,也是中国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一再吟味的母题。
     四 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恐惧与焦虑
     夸父追日,亦可视为意欲抓住时光、抗拒死亡的象征。含蕴的则是一份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恐惧与焦虑。夸父虽然道渴而死,不过却“弃其杖,化为邓林”,既造福人类,亦获得再生。古代神话中,这种死而再生之例甚多。如盘古死后,身躯化为日月星辰,山岳河川。女娃死后,化为精卫鸟。鲧被杀后,化为黄熊,或黄龙,且肚子里又生出禹。处处都显示先民对死亡的恐惧与焦虑,进而对死亡的否定,以及通过变形则可获得再生的信仰或幻想。对先民而言,死而不亡,死亡即是再生。值得注意的是,神话故事中这种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恐惧与焦虑,以及死后留声名于后世、成就不朽的意愿,从此亦成为中国文学作品中的永恒母题。
     P55-5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