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内部知识转移影响机理

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内部知识转移影响机理

  • 字数: 26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 作者: 刘春艳 著
  • 出版日期: 2017-11-01
  • 商品条码: 978751305280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8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6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科学界定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的概念、内涵和特征,详细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的含义及其独特的特点。依据系统论的思想构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系统的熵变模型,基于耗散结构理论构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内部知识转移过程模型,揭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的实质。以团队效能理论和复杂性科学为基本思想,提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内部知识转移影响机理的“I-P-O”理论模型;对各研究变量维度进行科学界定,构建了知识转移影响机理的概念模型;分析了各个影响因素对知识转移效能的影响程度与方式,确定了研究变量之间的假设关系,构建了本书的假设模型。采用小规模深度访谈的定性方法和统计分析的定量方法,设计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内部知识转移影响机理的测量工具。选取调查对象进行问卷发放与回收,通过数据分析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内部知识转移影响机理进行实证检验。很后提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内部知识转移效能的优化策略。
作者简介
刘春艳,1971年生,1994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获管理学硕士学位;2016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管理学院,获管理学博士学位。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知识管理、数字信息资源管理、知识服务、竞争情报等方面的研究。主编专业教材1部,参编专著及专业教材3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很好成果三等奖1项,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很好成果佳作奖2项,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三等奖1项;主持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项,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2项,黑龙江省统计局一般项目1项。
目录
第1章绪论
1.1本书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2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3本书总体设计
第2章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的基本理论
2.1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的含义和特征
2.2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的内涵与特点
2.3理论基础
2.4本章小结
第3章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内部知识转移过程研究
3.1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系统的耗散结构分析
3.2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系统的耗散结构演化研究
3.3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内部知识转移过程研究
3.4本章小结
第4章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内部知识转移影响机理的模型构建
4.1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内部知识转移影响机理的“I-P-O”理论模型
4.2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内部知识转移影响机理的变量界定与概念模型
4.3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内部知识转移影响机理的变量关系与假设模型
4.4本章小结
第5章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内部知识转移影响机理的量表设计与评估
5.1量表测量问题的设计
5.2初始量表的定性修订与定量评估
5.3正式量表的形成
5.4本章小结
第6章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内部知识转移影响机理的实证研究
6.1实证数据的收集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6.2模型验证的分析方法
6.3测量模型验证
6.4结构模型验证
6.5假设模型验证结果与讨论
6.6本章小结
第7章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内部知识转移效能的优化策略
7.1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层面的优化策略
7.2产学研参与组织层面的优化策略
7.3政府相关部门层面的优化策略
7.4本章小结
第8章全书总结与展望
8.1主要结论与创新
8.2研究不足与展望
附录1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内部知识转移影响机理的 初始量表汇总
附录2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内部知识转移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附录3用偏差校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法检验潜变量中介效应Mplus程序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