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食品中抗菌药物残留的化学分析

食品中抗菌药物残留的化学分析

  • 字数: 600千字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 作者: (加)王简(Jian Wang),(加)麦克尼尔(James D.MacNeil),(加)凯伊(Jack F.Kay) 编著;于康震,?沈建忠 主译
  • 出版日期: 2017-06-01
  • 商品条码: 978710921053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43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食品中抗菌药物残留的化学分析》涵盖了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抗菌药物化学特性、药代动力学、药物代谢与分布、食品安全法规和化学分析等内容。此外,《食品中抗菌药物残留的化学分析》还涉及残留标识物及动物靶组织的选择等重要的背景信息。
目录
致谢
前言
1抗菌药物的分类及性质
1.1引言
1.1.1命名
1.1.2化学结构
1.1.3分子式
1.1.4组分
1.1.5pKa
1.1.6紫外特征
1.1.7溶解性
1.1.8稳定性
1.2抗菌药物的分类和性质
1.2.1术语
1.2.2基本概念
1.2.3药物代谢动力学
1.2.4药物效应动力学
1.2.4.1抗菌谱
1.2.4.2杀菌和抑菌活性
1.2.4.3杀菌作用类型
1.2.4.4大力度优惠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
1.2.4.5作用机理
1.2.5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
1.2.6临床毒性
1.2.7剂型
1.2.8从业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1.2.9环境问题
1.3主要抗菌药物种类
1.3.1氨基糖苷类
1.3.2β—内酰胺类
1.3.3喹嗯啉类
1.3.4林可胺类
1.3.5大环内酯类和截短侧耳素类
1.3.6硝基呋喃类
1.3.7硝基咪唑类
1.3.8酰胺醇类
1.3.9聚醚类抗生素(离子载体类)
1.3.10多肽类、糖肽类和链阳菌素类
1.3.11磷酸糖脂类
1.3.12喹诺酮类
1.3.13磺胺类
1.3.14四环素类
1.4食品动物限用和禁用抗菌药物
1.5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2药物代谢动力学、分布、生物利用度与抗菌药物残留的关系
2.1引言
2.2药代动力学原理
2.2.1药代动力学参数
2.2.2药效剂量选择的原则
2.2.3给药剂量与残留浓度的关系
2.2.4剂量和残留浓度与靶动物群体的关系
2.2.5个体和群体治疗及休药期的建立
2.2.6药物理化性质对残留和休药期的影响
2.3药物的使用、分布和代谢
2.3.1氨基糖苷类和氨基环醇类
2.3.2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
2.3.3喹嗯啉类:卡巴氧和喹乙醇
2.3.4林可胺类和截短侧耳素类
2.3.5大环内酯类、三酰胺内酯类和氮杂内酯类
2.3.6硝基呋喃类
2.3.7硝基咪唑类
2.3.8酰胺醇类
2.3.9聚醚类
2.3.10多肽类
2.3.11喹诺酮类
2.3.12磺胺类和二氨基嘧啶类
2.3.13多黏菌素类
2.3.14四环素类
2.4残留指导原则的制定
2.5风险的定义、评估、特征描述、管理和交流
2.5.1法规要求简介
2.5.2风险评估
2.5.2.1危害评估
2.5.2.2暴露评估
2.5.3风险特征描述
2.5.4风险管理
2.5.4.1休药期
2.5.4.2根据血浆药代动力学数据预测休药期
2.5.4.3国际贸易
2.5.5风险交流
2.6残留违规行为的意义和预防
2.6.1监管和非监管机构的作用
2.6.2残留检测计划
2.6.2.1监控程序
2.6.2.2执法程序
2.6.2.3监督程序
2.6.2.4探索性程序
2.6.2.5进口的食品动物产品残留检测
2.6.2.6牛奶中的残留检测
2.7其他考虑
2.7.1注射部位残留和“Flip—Flop”药物代谢动力学
2.7.2生物等效性和残留消除规律
2.7.3销售和使用数据
2.7.3.12003—2008年英国抗菌药物销售情况
2.7.3.21999—2005年法国人用和兽用抗茵药物的比较
2.7.3.3全球动物保健品销售及用于牛呼吸道病的抗菌药物销售
参考文献
3食品和饮水中的抗菌药物残留和食品安全法规
3.1引言
3.2食品中药物残留的证据
3.3允许残留浓度的确定
3.3.1毒理学——膳食中允许浓度的确定
3.3.2食品中不得检出的药物残留浓度的确定
3.3.3食品中允许存在的药物残留浓度的确定
3.3.3.1法定容许量
3.3.3.2优选残留限量
3.3.4国际协调
3.4环境中的抗菌药物对人体的间接暴露
3.4.1抗菌药物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迁移
3.4.2农作物对抗菌药物的吸收
3.4.3环境中抗菌药物对人类健康的风险
3.5小结
参考文献
4样品制备:提取与净化
4.1引言
4.2样品采集和预处理
4.3样品提取
4.3.1残留标示物
4.3.2生物样品的稳定性
4.4提取技术
4.4.1液—液萃取
4.4.2原始提取液稀释和直接进样
4.4.3基于液—液萃取的提取技术
4.4.3.1QuEChERS技术
4.4.3.2双极性萃取技术
4.4.4加压溶剂萃取技术(包括超临界流体萃取)
4.4.5固相萃取技术(SPE)
4.4.5.1传统SPE技术
4.4.5.2自动化SPE技术
4.4.6基于固相萃取的提取技术
4.4.6.1分散SPE技术
4.4.6.2基质固相分散技术
4.4.6.3固相微萃取技术
4.4.6.4填充吸附微量萃取技术
4.4.6.5搅拌棒吸附萃取技术
4.4.6.6限进材料
4.4.7基于SPE技术的净化方法
4.4.7.1免疫亲和色谱
4.4.7.2分子印迹聚合物
4.4.7.3适配体
4.4.8涡流色谱技术
4.4.9其他
4.4.9.1超滤技术
4.4.9.2微波辅助萃取技术
4.4.9.3超声波辅助萃取技术
4.5小结
参考文献
……
5生物分析筛选方法
6化学分析:定量和确证方法
7单残留定量和确证方法
8方法的开发与验证
9测量不确定度
10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