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 字数: 504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作者: 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 编著
  • 出版日期: 2013-01-01
  • 商品条码: 978751004667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8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5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不错中学)》全书共设下面五大部分:
一、前言:考生通过其中的内容可以快速了解有关教师资格考试的相关信息和本书各板块的相关信息,方便复习活动开展。
二、应试攻略:其中的考情分析、题型解读、备考策略帮助考生明确真题考查的具体信息。
三、正文内容:正文部分包括“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四大部分。每一部分在展示重要内容的基础上,放置拓展类的模块,如真题再现、知识拓展。每章内容介绍完毕后,“能力提升训练”中的检测试题方便考生检测本章的学习效果。
四、全国教师资格证统考辅导课程:帮助考生了解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辅导课程的基本信息。
五、中公移动自习室:核心考点经过精挑细选,聚焦考试重难点内容;在线题库可以帮助考生进行模拟演练;考友圈方便考生间互动答疑;丰富视频资料任考生根据需要观看。
目录
第一部分信息技术学科知识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
考点聚焦(2)
第一节信息及信息技术概述(2)
考点梳理(2)
一、信息(2)
二、信息技术(6)
三、信息安全(7)
四、相关法律法规(9)
第二节计算机基础知识(19)
考点梳理(19)
一、计算机发展(19)
二、计算机的特点与应用(20)
三、计算机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23)
四、计算机数制与编码系统(27)
第三节操作系统(32)
考点梳理(32)
一、操作系统基本概念(32)
二、文件与文件夹(33)
第四节文字处理软件(35)
考点梳理(35)
一、关于Word(35)
二、Word文档基本操作(37)
三、设置字符格式和段落格式(40)
四、图文排版(43)
五、表格制作的方法(47)
第五节电子表格软件Excel(48)
考点梳理(48)
一、关于Excel(48)
二、Excel的基本操作(49)
三、数据的输入(52)
四、公式与函数的应用(53)
五、图表(55)
六、数据的管理与分析(57)
第六节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60)
考点梳理(60)
一、关于PowerPoint(60)
二、PowerPoint基本操作(62)
三、演示文稿的编辑(62)
四、优化演示文稿(64)
五、插入多媒体元素(65)
六、创建幻灯片动画效果(65)
七、幻灯片放映(66)
八、打印演示文稿(66)
第七节图形图像软件Photoshop(68)
考点梳理(68)
一、图形图像概述(68)
二、图像编辑(69)
三、图像选取(70)
四、图像绘制(71)
五、图像修复工具(72)
六、图像色彩的调整(73)
七、图层的使用(73)
八、滤镜的使用(76)
第八节动画制作软件Flash(76)
考点梳理(76)
一、Flash动画制作基础(76)
二、基本动画(79)
三、ActionScript(80)
第九节多媒体技术应用(83)
考点梳理(83)
一、媒体(83)
二、多媒体技术(84)
三、数据压缩和存储(85)
第十节网络基础与应用(87)
考点梳理(87)
一、计算机网络概述(87)
二、计算机网络的分类(88)
三、网络层次结构(90)
四、网络协议(94)
五、网络传输介质(95)
六、网络互联设备(96)
六、IP地址(98)
七、网页、主页和网站(102)
八、因特网中的基本概念(104)
第十一节数据库(108)
考点梳理(108)
一、数据库基本概念(108)
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109)
三、数据模型(109)
四、数据库设计(115)
第十二节算法与程序设计(117)
考点梳理(117)
一、算法(117)
二、程序设计基础(119)
三、程序控制结构(126)
四、C语言基础知识(134)
五、数据结构基础(144)
第十三节人工智能(148)
考点梳理(148)
一、人工智能的定义(148)
二、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149)
三、人工智能的影响(150)
能力提升训练(150)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156)
考点聚焦(156)
第一节信息技术课程概述(156)
考点梳理(156)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156)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理念(157)
三、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目标(157)
四、信息技术课程设计思路(158)
第二节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标准(160)
考点梳理(160)
一、必修课程:信息技术基础(160)
二、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163)
三、选修2:多媒体技术应用(165)
四、选修3:网络技术应用(166)
五、选修4:数据管理技术(168)
六、选修5:人工智能初步(169)
第三节信息技术课程实施建议(172)
考点梳理(172)
一、教学建议(172)
二、评价建议(174)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177)
四、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179)
能力提升训练(180)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181)
考点聚焦(181)
第一节信息技术教学(181)
考点梳理(181)
一、信息技术教学特点(181)
二、信息技术教学过程(183)
三、信息技术教学规律(183)
四、信息技术教学方法(184)
五、信息技术教学原则(185)
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187)
第二节信息技术教育研究(190)
考点梳理(190)
一、当前教学研究工作的主要任务(190)
二、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的基本过程(190)
三、信息技术教学研究方法(191)
能力提升训练(193)
第二部分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196)
考点聚焦(196)
第一节学习者分析(196)
考点梳理(196)
一、学习者定义(196)
二、学习者特征(196)
第二节学习风格分析(198)
考点梳理(198)
一、学习风格定义(198)
二、学习风格分析(198)
三、学习风格的类型(199)
四、学习风格与教学策略(200)
第三节初始能力分析(200)
考点梳理(200)
一、初始能力定义(200)
二、初始能力分析(201)
能力提升训练(201)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03)
考点聚焦(203)
第一节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203)
考点梳理(203)
一、分析知识点(203)
二、安排内容顺序(204)
第二节教材内容的分析(205)
考点梳理(205)
一、广义的知识分类(205)
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205)
三、我国教学实践中的分类(206)
第三节教材的分析方法(207)
考点梳理(207)
一、归类分析法(207)
二、图解分析法(207)
三、层级分析法(207)
四、信息加工分析法(207)
五、使用卡片分析法(208)
六、解释结构模型法(208)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09)
考点聚焦(209)
第一节教学目标的分类理论(209)
考点梳理(209)
一、教学目标的分类理论(209)
二、三维目标体系(211)
第二节教学目标的设计(213)
考点梳理(213)
一、行为目标的设计(213)
二、内外结合的目标设计(214)
三、三维目标的编写(214)
第三节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关系(216)
考点梳理(216)
能力提升训练(216)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18)
考点聚焦(218)
第一节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218)
考点梳理(218)
一、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218)
二、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219)
第二节信息资源的选择和利用(219)
考点梳理(219)
一、信息资源的分类(220)
二、选择教学媒体的依据(220)
三、选择教学媒体的程序和方法(221)
第三节教学过程的设计(223)
考点梳理(223)
一、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223)
二、教学过程设计流程图(224)
三、教学过程设计方案(224)
四、教学设计方案的评价(226)
能力提升训练(227)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30)
考点聚焦(230)
第一节讲授法教学设计案例及评析(230)
考点梳理(230)
第二节任务驱动法教学设计案例及评析(234)
考点梳理(234)
第三节探究法教学设计案例及评析(236)
考点梳理(236)
能力提升训练(239)
第三部分信息技术教学实施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42)
考点聚焦(242)
第一节情境的创设和学习兴趣的激发(242)
考点梳理(242)
一、教学情境创设(242)
二、信息技术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245)
第二节有效学习与学生学习方法和策略指导(247)
考点梳理(247)
一、有效学习的内涵和实施策略(247)
二、学生学习方法和策略指导(248)
第三节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合作学习与教师指导(250)
考点梳理(250)
一、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250)
二、教师指导下的探究学习(251)
三、教师指导下的合作学习(252)
能力提升训练(254)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56)
考点聚焦(256)
第一节信息技术教学组织的形式和策略(256)
考点梳理(256)
一、信息技术教学组织的形式(256)
二、信息技术教学组织的策略(257)
三、信息技术教学过程突发事件的处理(260)
第二节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因素的调控方法(263)
考点梳理(263)
一、课堂教学调控的要素(263)
二、课堂教学调控的作用(263)
三、信息技术教学目标调控的方法(264)
四、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调控的方法(265)
五、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调控的方法(266)
能力提升训练(267)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69)
考点聚焦(269)
第一节信息技术课堂教学(269)
考点梳理(269)
一、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与基本环节(269)
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技能(270)
第二节信息技术实践教学(274)
考点梳理(274)
一、信息技术实践教学的作用(274)
二、信息技术实践的组织实施(275)
三、信息技术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276)
第三节教学资源的整合运用(277)
考点梳理(277)
一、教学资源整合的原则(277)
二、教学资源的整合内容(278)
三、教学资源整合的方法、途径(279)
能力提升训练(280)
第四部分信息技术教学评价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82)
考点聚焦(282)
第一节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282)
考点梳理(282)
一、基本理念(282)
二、终结性评价的指导思想(282)
三、过程性评价的指导思想(283)
第二节学习评价的类型与原则(284)
考点梳理(284)
一、学习评价的类型(284)
二、学习评价的原则(285)
第三节学习评价活动(286)
考点梳理(286)
一、价值标准研究(286)
二、信息收集方法(288)
三、价值判断方法(290)
四、试卷质量的评价(292)
能力提升训练(294)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95)
考点聚焦(295)
第一节教学评价及其功能的实现(295)
考点梳理(295)
一、教学评价的内涵(295)
二、教学评价的功能(297)
三、教学评价功能的实现(298)
第二节教学反思及其意义(299)
考点梳理(299)
一、教学反思的含义(299)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299)
三、教学反思的意义(300)
第三节教学反思的基本过程与方法(301)
考点梳理(301)
一、教学反思的基本过程(301)
二、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302)
能力提升训练(30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