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茶馆

茶馆

  • 字数: 140000
  • 装帧: 简装
  •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 作者: 老舍
  • 出版日期: 2017-08-01
  • 商品条码: 9787540242213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183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1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 读中国现代文学,不可不读《茶馆》《龙须沟》。 《茶馆》《龙须沟》,是现代文学目前的丰碑,是拥有京味的文学作品,也是一个时代的注脚。 2. 《茶馆》《龙须沟》“人艺”60年经典保留剧目,是北京的文化名片,是中国文艺青年必赏剧目。3. 高超的语言艺术,反映社会世相的功能,以及浓郁的老北京风情,使得《茶馆》《龙须沟》成为中国现当代语文教材、课外推荐读物、各级考试的必选内容。 4. 作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家风教育主要载体的民间故事,在现当代文学创作中已经罕见,老舍先生的《宝船》,恰恰是这类珍惜文学形式的代表作,非常适合中小学生阅读和领略传统文化形式的魅力。
内容简介
《茶馆》,代表着老舍话剧创作的蕞高成就。剧本借裕泰茶馆的兴衰与茶馆老板王利发和茶客秦仲义、常四爷等人的视角,将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清朝末年、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国民党统治崩溃前夕这三个时期的历史风貌与时代变迁,像一幅长卷一样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三幕话剧《龙须沟》描写了北京一个小杂院4户人家在社会变革中的不同遭遇,表现了新旧时代两重天的巨大变化。剧中塑造了程疯子、王大妈、娘子、丁四嫂等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
《宝船》讲述了贫家小孩王小二偶得宝船、救助弱者,被奸险小人骗走宝船,又在朋友的帮助下重夺取宝船的神话故事,颂扬了劳动者勤劳善良、助人为乐、顽强勇敢、团结互助的美好心灵。
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本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正红旗人,生于北京,中国现代有名小说家、剧作家。1924年远赴英国留学,执教于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并开始创作长篇小说。归国后曾在齐鲁大学、青岛大学教书。1949年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1966年8月24日,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浓郁的北京韵味。老舍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赵子曰》《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二马》等,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等。
目录
序言
茶馆
龙须沟
宝船
摘要
    〔幕启:这种大茶馆现在已经不见了。在几十年前,每城都起码有一处。这里卖茶,也卖简单的点心与菜饭。玩鸟的人们,每天在遛够了画眉、黄鸟等之后,要到这里歇歇腿,喝喝茶,并使鸟儿表演歌唱。商议事情的,说媒拉纤的,也到这里来。那年月,时常有打群架的,但是总会有朋友出头给双方调解;三五十口子打手,经调人东说西说,便都喝碗茶,吃碗烂肉面(大茶馆特殊的食品,价钱便宜,做起来快当),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了。总之,这是当日非常重要的地方,有事无事都可以来坐半天。
     〔在这里,可以听到最荒唐的新闻,如某处的大蜘蛛怎么成了精,受到雷击。奇怪的意见也在这里可以听到,像把海边上都修上大墙,就足以挡住洋兵上岸。这里还可以听到某京戏演员新近创造了什么腔儿,和煎熬鸦片烟的优选的方法。这里也可以看到某人新得到的奇珍――一个出土的玉扇坠儿,或三彩的鼻烟壶。这真是个重要的地方,简直可以算作文化交流的所在。
     〔我们现在就要看见这样的一座茶馆。
     〔一进门是柜台与炉灶――为省点事,我们的舞台上可以不要炉灶,后面有些锅勺的响声也就够了。屋子非常高大,摆着长桌与方桌、长凳与小凳,都是茶座儿。隔窗可见后院,高搭着凉棚,棚下也有茶座儿。屋里和凉棚下都有挂鸟笼的地方。各处都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
     〔有两位茶客,不知姓名,正眯着眼,摇着头,拍板低唱。有两三位茶客,也不知姓名,正入神地欣赏瓦罐里的蟋蟀。两位穿灰色大衫的――宋恩子与吴祥子,正低声地谈话,看样子他们是北衙门的办案的(侦缉)。
     〔今天又有一起打群架的,据说是为了争一只家鸽,惹起非用武力解决不可的纠纷。假若真打起来,非出人命不可,因为被约的打手中包括着善扑营的哥儿们和库兵,身手都十分厉害。好在,不能真打起来,因为在双方还没把打手约齐,已有人出面调停了――现在双方在这里会面。三三两两的打手,都横眉立目,短打扮,随时进来,往后院去。
     〔马五爷在不惹人注意的角落,独自坐着喝茶。
     〔王利发高高地坐在柜台里。
     〔唐铁嘴趿拉着鞋,身穿一件极长极脏的大布衫,耳上夹着几张小纸片,进来。
    
     王利发唐先生,你外边溜溜吧!
     唐铁嘴(惨笑)王掌柜,捧捧唐铁嘴吧!送给我碗茶喝,我就先给您相相面吧!手相奉送,不取分文!(不容分说,拉过王利发的手来)今年是光绪二十四年,戊戌。您贵庚是……
     王利发(夺回手去)算了吧,我送给你一碗茶喝,你就甭卖那套生意口啦!用不着相面,咱们既在江湖内,都是苦命人!(由柜台内走出,让唐铁嘴坐下)坐下!我告诉你,你要是不戒了大烟,就永远交不了好运!这是我的相法,比你的更灵验!
     〔松二爷和常四爷都提着鸟笼进来,王利发向他们打招呼。他们先把鸟笼子挂好,找地方坐下。松二爷文绉绉的,提着小黄鸟笼;常四爷雄赳赳的,提着大而高的画眉笼。茶房李三赶紧过来,沏上盖碗茶。他们自带茶叶。茶沏好,松二爷、常四爷向邻近的茶座让了让。
     松二爷您喝这个!(然后,往后院看了看)
     常四爷
     松二爷好像又有事儿?
     常四爷反正打不起来!要真打的话,早到城外头去啦,到茶馆来干吗?
     〔二德子,一位打手,恰好进来,听见了常四爷的话。
     二德子(凑过去)你这是对谁甩闲话呢?
     常四爷(不肯示弱)你问我哪?花钱喝茶,难道还教谁管着吗?
     松二爷(打量了二德子一番)我说这位爷,您是营里当差的吧?来,坐下喝一碗,我们也都是外场人。
     二德子你管我当差不当差呢!
     常四爷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
     二德子甭说打洋人不打,我先管教管教你!(要动手)
     〔别的茶客依旧进行他们自己的事。王利发急忙跑过来。
     王利发哥儿们,都是街面上的朋友,有话好说。德爷,您后边坐!
     〔二德子不听王利发的话,一下子把一个盖碗搂下桌去,摔碎。翻手要抓常四爷的脖领。
     常四爷(闪过)你要怎么着?
     二德子怎么着?我碰不了洋人,还碰不了你吗?
     马五爷(并未立起)二德子,你威风啊!
     二德子(四下扫视,看到马五爷)喝,马五爷,您在这儿哪?我可眼拙,没看见您!(过去请安)
     马五爷有什么事好好地说,干吗动不动地就讲打?
     二德子?!您说得对!我到后头坐坐去。李三,这儿的茶钱我候啦!(往后面走去)
     常四爷(凑过来,要对马五爷发牢骚)这位爷,您圣明,您给评评理!
     马五爷(立起来)我还有事,再见!(走出去)
     常四爷(对王利发)邪!这倒是个怪人!
     王利发您不知道这是马五爷呀?怪不得您也得罪了他!
     常四爷我也得罪了他?我今天出门没挑好日子!
     王利发(低声地)刚才您说洋人怎样,他就是吃洋饭的。信洋教,说洋话,有事情可以一直地找宛平县的县太爷去,要不怎么连官面上都不惹他呢!
     常四爷(往原处走)哼,我就不佩服吃洋饭的!
     王利发(向宋恩子、吴祥子那边稍一歪头,低声地)说话请留点神!(大声地)李三,再给这儿沏一碗来!(拾起地上的碎瓷片)
     松二爷盖碗多少钱?我赔!外场人不做老娘们事!
     王利发不忙,待会儿再算吧!(走开)
     〔纤手刘麻子领着康六进来。刘麻子先向松二爷、常四爷打招呼。
     刘麻子您二位真早班儿!(掏出鼻烟壶,倒烟)您试试这个!刚装来的,地道英国造,又细又纯!
     常四爷唉!连鼻烟也得从外洋来!这得往外流多少银子啊!
     刘麻子咱们大清国有的是金山银山,永远花不完!您坐着,我办点小事!(领康六找了个座儿)
     〔李三拿过一碗茶来。
     刘麻子说说吧,十两银子行不行?你说干脆的!我忙,没工夫专伺候你!
     康?六刘爷!十五岁的大姑娘,就值十两银子吗?
     刘麻子卖到窑子去,也许多拿一两八钱的,可是你又不肯!
     康?六那是我的亲女儿!我能够……
     刘麻子有女儿,你可养活不起,这怪谁呢?
     康?六那不是因为乡下种地的都没法子混了吗?一家大小要是一天能吃上一顿粥,我要还想卖女儿,我就不是人!
     刘麻子那是你们乡下的事,我管不着。我受你之托,教你不吃亏,又教你女儿有个吃饱饭的地方,这还不好吗?
     康?六到底给谁呢?
     刘麻子我一说,你必定从心眼里乐意!一位在宫里当差的!
     康?六宫里当差的谁要个乡下丫头呢?
     刘麻子那不是你女儿的命好吗?
     康?六谁呢?
     刘麻子庞总管!你也听说过庞总管吧?侍候着太后,红的不得了,连家里打醋的瓶子都是玛瑙做的!
     康?六刘大爷,把女儿给太监做老婆,我怎么对得起人呢?
     刘麻子卖女儿,无论怎么卖,也对不起女儿!你糊涂!你看,姑娘一过门,吃的是珍馐美味,穿的是绫罗绸缎,这不是造化吗?怎样,摇头不算点头算,来个干脆的!
     康?六自古以来,哪有……他就给十两银子?
     刘麻子找遍了你们全村儿,找得出十两银子找不出?在乡下,五斤白面就换个孩子,你不是不知道!
     康?六我,唉!我得跟姑娘商量一下! 刘麻子告诉你,过了这个村可没有这个店,耽误了事别怨我!快去快来!
     康?六唉!我一会儿就回来!
     刘麻子我在这儿等着你!
     康?六(慢慢地走出去)
     刘麻子(凑到松二爷、常四爷这边来)乡下人真难办事,永远没有个痛痛快快!
     松二爷这号生意又不小吧?
     刘麻子也甜不到哪儿去,弄好了,赚个元宝!
     常四爷乡下是怎么了?会弄得这么卖儿卖女的!
     刘麻子谁知道!要不怎么说,就是一条狗也得托生在北京城里嘛!
     常四爷刘爷,您可真有个狠劲儿,给拉拢这路事!
     刘麻子我要不分心,他们还许找不到买主呢!(忙岔话)松二爷,(掏出个小时表来)您看这个!
     松二爷(接表)好体面的小表!
     刘麻子您听听,咯噔咯噔地响!
     松二爷(听)这得多少钱?
     刘麻子您爱吗?就让给您!一句话,五两银子!您玩够了,不爱再要了,我还照数退钱!东西真地道,传家的玩意儿!
     常四爷我这儿正咂摸这个味儿:咱们一个人身上有多少洋玩意儿啊!老刘,就看你身上吧:洋鼻烟,洋表,洋缎大衫,洋布裤褂……
     刘麻子洋东西可是真漂亮呢!我要是穿一身土布,像个乡下脑壳,谁还理我呀!
     常四爷我老觉乎着咱们的大缎子、川绸,更体面!
     刘麻子松二爷,留下这个表吧,这年月,戴着这么好的洋表,会教人另眼看待!是不是这么说,您哪?
     松二爷(真爱表,但又嫌贵)我……
     刘麻子您先戴两天,改日再给钱!
     〔黄胖子进来。
     黄胖子(严重的沙眼,看不清楚,进门就请安)哥儿们,都瞧我啦!我请安了!都是自己弟兄,别伤了和气呀!
     王利发这不是他们,他们在后院哪!
     黄胖子我看不大清楚啊!掌柜的,预备烂肉面。有我黄胖子,谁也打不起来!(往里走)
     二德子(出来迎接)两边已经见了面,您快来吧!
     〔二德子同黄胖子入内。
     〔茶房们一趟又一趟地往后面送茶水。老人进来,拿着些牙签、胡梳、耳挖勺之类的小东西,低着头慢慢地挨着茶座儿走,没人买他的东西。他要往后院去,被李三截住。
     李?三老大爷,您外边溜达吧!后院里,人家正说和事呢,没人买您的东西!(顺手儿把剩茶递给老人一碗)
     P6-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