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南观音堂旧事

南观音堂旧事

  • 字数: 24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 作者: 浦仲诚
  • 出版日期: 2017-09-01
  • 商品条码: 978750686210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2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4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南观音堂旧事》是作者浦仲诚近年来新创作的乡土散文精品选集。本书体现了作者在体验农村生活时所看到、听到的许多真实的故事,并以传统生活文化和乡愁文化为创作丰线,将作者的思考和社会责任感涵容其间,让人读之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目录
第一章 常将新居作旧家,岁月难回望
母亲?家庭历史的记痕
母亲的乡愁
姑 妈
大别山,别样的年味
家的感觉
南观音堂旧事
漫漫依车梦
“换糖换引线”
远去的碧水村落
碧草青青邹家湾
第二章 几缕乡情伴乡愁,幽处闻梅香
一径寻村渡碧溪
湖光桥影话昆承
“栗桂苑”随想
平望行散记
孤母杏囡
唐市,难忘的记忆
独探小云栖寺
山庄圜存几许情
如是墓前无空寂
小山幽处闻梅香
第三章 仲庸山下藏情深,行客说物是
水墨长卷平江路
亲近古镇西塘
世外乐园?花的海
情系支塘
“槟榔谷”风情
寻访巫咸行记
范氏祠堂与查氏节孝坊
追寻着大痴遗踪远行
第四章 悟人悟事言万物,声色锁书房
闲说酒茶文化
将烟困柳四月天
洪钟千载撼江南
圣诞节,不是我的节
年龄只是光阴的准绳
人生何处不闪光
无名之碑
秋香割肾
第五章 君子之交淡似水,陋室叠华章
周艳丽印象
京都繁茂的一抹绿荫
读若荷?影子的《黄鸟》
她打江南走来
《富春山居图》背后的情与爱
摘要
    母亲?家庭历史的记痕
    母亲终于生病了,且病得不轻。
    用老母亲自己的话来说:“我一生活了82岁,除了轻微的伤风感冒,从没因为生病打过针,挂过点滴,也从来没住过医院。这一次,我是怎么了,一住进医院,就是近半个月……”
    是的,母亲的身体一贯硬朗,在我记忆中,母亲一生虽然历经无数次坎坷和磨难,却从未见她生过什么病。即使在父亲病重逝世的那一年,母亲还是坚持着没有病倒。可这一次突然发病,差点要了她的命。
    在市医院,陪护母亲的病床边。看着病床上的老母亲,见沉睡中的母亲双眼紧闭,装着满口假牙的嘴,微微地张着一条缝隙,她那饱经风霜的古铜色脸容,写满了岁月的沧桑。顷刻间,一种刺胸的疼痛从我的心头产生,随即这种疼痛,迅速扩散到了我的全身的每一寸肌肤中。母亲曾多次诉说过的往事和我家曾经历过的许多磨难,又一次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一、童年失母爱
    母亲出生于1934年,她的娘家是常熟县归义乡杨园村。这年的1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苏维埃政府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期。这个月中,杨园村上的青年佃农钱章结婚了。钱章所娶新娘,是常熟县城北门外葛墅桥镇街稍西北处、龚墅义村农户家的龚氏姑娘,名叫根珠。杨园村,村上的村民大多姓钱,可就是家家户户穷得叮当响。钱章的母亲因病长期瘫痪在床,因此生活很艰难。钱章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婚后靠租种田地和自己有一手制作水粉条、粉皮的手艺,出卖水粉条和粉皮,勉强维持着一家的生计。
    1934年,是个灾年。苏童在他的《一九三四年的逃亡》一文中,曾这样描述悲惨1934年:“你知道吗?1934年是个灾年。枫杨树周围方圆七百里的乡村霍乱流行,乡景黯淡……”这一年的10月,也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万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进行长征的开始。为了剿杀尽共产党人,这一年国民党政府在经济上实行残酷的封锁政策,在统治区域内把百姓弄得民穷财尽。
    10月,正是钱章婚后生下漂亮的女儿金宝的日子。3年后的1937年,日本鬼子侵占了常熟。这年的12月12日,钱章又添一子,取名宝华。就在宝华出生的第二天,即12月3日,日本鬼子攻占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城,当月16日,国民政府及总统蒋介石迁驻陪都重庆,并发表了放弃南京的《告全国国民书》。国民党政府因忙于逃亡,无力关心民众生死,百姓的日子过得异常艰难。
    钱章一家3年中多了两口人,日子本已过得很艰难,在这样一种社会大环境情况下,其家景更加贫困了。就是在这万般艰难的岁月中,还常常遇日本鬼子到村上烧杀抢掠,钱章夫妇俩人拖老带小,天天过着担惊受怕、避灾逃难的日子。    在千难万苦中,终于熬过了八个年头,抗战取得了胜利。到了1946年,金宝才12岁,金宝的娘亲根珠,却因多年担惊受怕、积劳成疾,病重而不治,留下一对幼小的儿女,撒手西去了。
    根珠逝世后,尚年幼的金宝和宝华,从此成了没娘的孩子。聪明懂事的金宝,很自觉地担当起了家中女人的活。才12岁的金宝,帮着父亲钱章打粉条,在邻居婶婶的帮教下,还学会了裁衣、做鞋、洗刷等家务活,尽力下地做一些田里农活,还帮衬着父亲照顾还不懂事的弟弟宝华的生活。
    二、少年童养媳
    金宝可能是承袭了父亲钱章的遗传,刚13那年,身材已高大如成人,初显出姑娘家的风韵。漂亮又聪明伶俐的金宝,竟然被邻村一户富裕人家看中了。
    有,这户富裕人家,托媒婆找到钱章,要求把金宝招为童养媳领养过去。媒婆对钱章说:“这富户户主,是当地村上的缝纫师,家中开着缝纫店,家境丰实。把你家金宝早些领养过去,既能为你女儿将来出嫁,觅得一户好人家,也减轻了你目前家中的困难,还能让你女儿早些过上好日子呢。”
    刚开始,钱章还顾虑重重,恐怕已经没了娘的女儿,被领养过去当童养媳,会更加受苦。钱章虽然沉默寡言,但性格倔强。他中年丧妻,却为了一对儿女,立誓决不续弦,一生历经了许多磨难。此刻钱章想道,现在既然有人来为女儿说媒,我该不该同意这桩婚事呢。
    媒婆又对钱章说:“眼下你自己一人,要养活二个儿女,家景确实艰难。再说,你要考虑到,女儿将来总是要许配人家的,这也许就是你为女儿找到一户好人家的机会。”
    在媒婆天花乱坠的吹嘘下,钱章就相信了媒婆的话。金宝去这户富裕人家当童养媳的事,就这样立约定了下来。
    按照当时的约定,两年后,即1949年初春,刚过15岁的金宝,就被接到了男家。
    少年的金宝,在男家的那些日子里,每天从早到晚要干很多家务活,烧水做饭,洗衣洗碗,端茶倒水,打扫卫生,下地干活,侍奉老人等,除了这些要做好家务活,金宝还要帮男家缝纫铺做量衣锁扣,纳边锁缝等许多针线活。而金宝的吃饭和睡觉,被规定只允许在落脚茅草屋里度过。尽管如此劳累,金宝每天还是要经受许多次的谩骂和责罚。
    男家中开着缝纫铺,家境丰实,却是吝啬人家。钱章根本没有料到,女儿金宝在家的生活虽然困苦,可女儿总还有他这个当爹的爱怜和呵护。自从被领到了男家后,竟然被当作下人一般对待,金宝尚年少的身心,已经饱受了男家的欺凌和责难。
    P2-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