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一棵菜:我眼中的北京人艺

一棵菜:我眼中的北京人艺

  • 字数: 395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作者: 方子春//宋苗
  • 出版日期: 2018-04-01
  • 商品条码: 9787508684734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94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北京人艺,这座经历了65年风霜,不减生机的剧院,至今依然保持专业精神与谦卑之心,不断向观众输送着新鲜的艺术养分。
方子春、宋苗著的《一棵菜(我眼中的北京人艺)(精)》展现了四十位“人艺人”的艺术人生。其中有殿堂级的话剧巨人,也有家喻户晓的“老戏骨”。你不仅会遇到许多熟悉的演员,也将一窥他们在舞台背后的悲欢离合。
戏剧是浓缩世间百态的艺术,文字是记录永恒的工具,它们都不会因为大幕落下、曲终人散而离我们远去。谨以此书致敬赤诚的人艺人。
作者简介
方子春,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代表作品有:话剧《这里通向云端》《周郎拜帅》,译制片《泰坦尼克号》,影视剧《居家男人》《荀慧生》《一个女人的史诗》《成家立业》《买房夫妻》《保卫孙子》等。
在全国报刊发表过多篇文章,出版图书《谁在舞台中央》《说角儿》 。
目录

自序
焦菊隐 我的第一位恩师
欧阳山尊 来不及说出的再见
夏淳和梁菁 我在大导演面前“耍大刀”
梅阡 我敬爱和敬畏的导师
田冲 五月不败的鲜花
方?德 忌日前的呼唤
朱琳 话剧皇后
胡宗温 一代名伶
蓝天野 我石天琢
狄辛 执着一生
苏民 儒雅今生
郑榕 八十岁以后才会演戏
朱旭 快活人生
董行佶和陈国荣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金雅琴和牛星丽 金嘎嘎与不说话
黄宗洛 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
顾威 性情中人
吴桂苓 台下又一出
吕中 从小角色走出来的大演员
严燕生 金字塔中的一员
李光复 杂家老戏骨
宋垠 灯光大师
王文冲 舞美大师
冯钦 音效大师
丁里 道具大师
陈宪武 他的孩子们和他传奇的一生
刘尔文 为人低调的副院长
杨青 首都剧场的守护人
杜广沛 老戏单
张大爷 人艺大院的镇宅之宝
濮存昕 我终生的挚友
杨立新 自强不息
梁冠华 承上启下
钱波 有心人
何冰 勇攀高峰
吴刚 与星空对话的人
冯远征 演员的品格
刘章春 从演员到馆长
首都剧场――我心中永远的圣殿
附录一 抽刀断水水更流――忆菊隐(节选) 秦瑾
附录二 口才奇好方?德 张定华口述 辛夷楣文
附录三 母亲吕恩若干事 胡其鸣
后记
摘要
    要出书,出版社说请人写个序。请谁呢?人家说,当然请你的老同学濮存昕了。说实话,我很不想找濮存昕,他很忙,我知道只要找他,他再忙也会写,但这不是添乱嘛。左思右想还是拿起了电话。人,有的时候就这么自私。
     从2012年北京人艺建院六十周年大庆前我就开始和他约稿,他忙得四脚朝天根本没戏。直到我要结稿了,在这期间我隔三岔五地发个信息,提醒他不要忘记这件事。倒是小濮从南京来了个电话,把他的日程告诉了我,听着他那疲劳的嗓音,我内心充满歉意。哦,我不该叫他小濮了,我们认识有六十多年了,大家姓氏前的“小”字该改成“老”字,变成老濮、老方了。
     那天老濮如约来到首都剧场,我跟在他身后第一次走进他的办公室。记得很久很久以前我曾来过这个房间,那时这里还是资料室。对,应该是1977年,我还在二轻局的皮革宣传队,队里让我演《兄妹开荒》,我来这儿查资料,资料没查到,在排练场学了完整的动作,借了道具走的。奇怪,现在想想,学《兄妹开荒》不上歌舞团,跑人艺学什么?真是,不论什么事,人艺的孩子总先想到剧院,好像这里是我们的家。
     小濮,哦,又错了,老濮一进办公室就开始把桌上的书和各种牛皮纸袋搬开,他翻看着,低沉着嗓子嘟囔着:“序我早就写好了,可不知放哪儿了,刚在家里找半天,没有,夹哪儿了?”我看得出,长期的疲劳挂在他脸上。“咳,改了好多遍,我都能背下来了。”听他这么一说我赶忙劝道:“都能背还找什么,算了,快坐下聊吧。”
     我写东西一般动笔较快,可濮存昕这篇文章却迟迟没有下笔。老濮说他给我写序改了好几回,最后落笔时内容都能背下来了。现在该我写他了,也突然觉得很难,几十年的交往不知从何着手。
     我又一次打开录音,从采访的开头听起,越听越不满意,虽然老濮谈得还算本真,但和我认识的他似乎还是有距离。我不想写人们知道的他或已写过的他,我想写一个别样的濮存昕。哪样的?哪样的呢?嗯……这么说吧,就是一个我眼中再熟悉不过的老同学、老战友、老邻居。
     1953年我们同年出生,他比我小四个月。我们的父辈同是人艺艺委会成员,同在演员二队任正副队长很多年。用苏民叔叔的话说:“我和??很好,从不吵架。”七岁,我和濮存昕在史家小学相遇了,开始了延续至今的交往。小学同窗六载,因“”又在小学多待了一年半。中学就近分配,我们同校不同班一年。之后我插队,他去了兵团。
     在“”中,人们为改变命运四处奔走,我开始考文工团,这期间我又时不时遇到他。记得我在中国歌剧舞剧院的王稼祥老师家学习咽音发声法,见过他;在济南军区前卫文工团的考场上遇到过他,后来他和我,还有一个小伙子又一同坐夜车去济南参加三试。那天我们在硬座车厢整整坐了一宿,我困得东倒西歪的,这时小濮特仗义,他说:“你靠我肩膀睡吧,我不困。”老同学就是老同学,我就真靠他肩上一直睡到济南。现在回想起来,那一晚,小濮的肩膀让我压得不定多酸痛呢!(P332-33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