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常见罪名疑难问题研究

常见罪名疑难问题研究

  • 字数: 149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法院出版社
  • 作者: 孙宏勇 著
  • 出版日期: 2017-12-01
  • 商品条码: 9787510919268
  • 版次: 1
  • 开本: A5
  • 页数: 280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3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孙宏勇著的《常见罪名疑难问题研究》选题均取自审判实践中比较突出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对以下问题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和论证:一些新类型的犯罪,如非数额型盗窃罪,“醉驾”型危险驾驶罪等;此罪与彼罪的厘定,如信用卡诈骗罪与盗窃罪,私分国有资产罪与(共同)贪污罪;滥用职权罪与玩忽职守罪等;对一些难点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如故意伤害(间接致人死亡),强奸罪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单位行贿罪的认定标准等;对破坏资源类犯罪给予了特别关注,如非法占用农用地案件,盗伐林木案件等。对广大审判实务具有指导性和借鉴性的意义。
作者简介
孙宏勇,1963年11月出生,汉族,党员,法律硕士,黑龙江省审判业务专家,黑龙江省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不错人民法院“法官教学师资库”首批教师,出版有《我的法治梦》等法学著作,现任黑龙江省双鸭山林区法院院长。
目录
第一章 非数额型盗窃罪研究
一、国内外盗窃罪立法概况
二、扒窃型盗窃罪
对有关术语的理解与界定
扒窃型盗窃罪的“秘密窃取”
扒窃型盗窃罪的既遂与未遂
三、如何认定“多次盗窃”
“多次盗窃”的特征
“多次盗窃”属于数额型还是非数额型
“多次盗窃”的核心问题:“多次”的认定
四、刑法第十三条“但书”对非数额型盗窃罪的影响
“扒窃”不是一般的小偷小摸
“入户盗窃”与非法侵入住宅罪的竞合
“携带凶器盗窃”本身就不存在情节显著轻微
第二章 强奸罪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及被害人谅解
一、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沿革
走向完善的民事立法
趋于保守的刑事立法
二、“不予受理”的理由不成立
强奸罪中存在的精神损害
刑事制裁不能取代民事制裁
三、强奸罪侵害了哪类人格权
强奸罪侵害了复杂客体
“贞操权”靠谱吗
性权利的提出
四、强奸罪精神损害赔偿方式探索
用调解实现精神损害赔偿的可行性
精神损害赔偿额度的确定
第三章 故意伤害(间接致人死亡)的提出与论证
一、故意伤害(间接致人死亡)的特征
间接致人死亡与直接致人死亡
是故意伤害还是过失致人死亡
“轻微暴力论”与“伤情论”
二、对故意伤害(间接致人死亡)的论证
对相关罪名法定刑配置的比较
危害结果是定罪的重要根据
增设故意伤害(间接致人死亡)的立法建议
第四章 单位行贿罪的认定标准
一、单位行贿罪的立法缺陷
二、区分单位行贿罪与行贿罪的各种观点及其评价
行贿意志加利益归属说
利益归属说
其他观点
三、单位行贿罪主体的有关问题
关于犯罪主体的司法解释缺乏法理根据
几种特殊的主体问题
四、单位行贿罪的认定标准
经济利益的实在性
经济利益的既得性
经济利益的集体性
第五章 信用卡诈骗罪中的疑点
一、对“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司法认定
对“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解读
对“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认定
二、拾得信用卡并在删机上使用的司法认定
从哲学认识论原理的考量
对犯罪构成要素方面的考量
三、信用卡诈骗罪与相关罪名的法定刑配置问题
信用卡诈骗罪与盗窃罪的法定刑比较
信用卡诈骗罪与诈骗罪的法定刑比较
第六章 私分国有资产罪与(共同)贪污罪的关系
一、两罪界分的各种观点及其评判在主体方面的区别
在主观方面及犯罪对象方面的区别
在犯罪行为方式上的区别
二、对增设私分国有资产罪正当性的质疑
普通法条与特别法条的逻辑关系混乱
私分国有资产罪给司法实践出了难题
将私分国有资产行为回归贪污罪
第七章 略论非法持有枪支罪
一、非法持有枪支罪的认定
对枪支标准的质疑
法官的对策
二、非法持有枪支罪的适用
明确上下游罪名的关系
非法持有枪支罪的罪数形态
第八章 审理非法占用农用地案件的两个问题
一、如何处理被非法占用的农用地
在裁判中一并作出处理
如何适用刑法第六十四条作出处理
二、一罪与数罪问题
第九章 盗伐林木罪与盗窃罪的关系
一、盗伐林木罪与盗窃罪的关系
特别法条与普通法条的竞合
特别法条与普通法条的适用
二、盗伐枯立木构成盗伐林木罪还是盗窃罪
盗窃罪的观点
盗伐林木罪的观点
第十章 “醉驾”型危险驾驶罪的司法适用
一、本罪在刑法体系中的地位
对客观方面的认识
主观罪过形式
在刑法中的逻辑地位
二、“但书”对本罪的影响
对两种观点的评判
对“但书”的质疑
避免重刑倾向
第十一章 滥用职权罪与玩忽职守罪的客观表现方式
一、犯罪主体
主体范围的扩大倾向
主体方面存在的缺陷
二、犯罪客体
国家法益的本质属性
双重法益的观点
三、“两罪”的客观表现方式不同
滥用职权罪中的“超越职权”
玩忽职守的罪与非罪
作为与不作为
第十二章 论缓刑的撤销
一、我国撤销缓刑制度的历史沿革
二、关于“情节严重”的观点
三、对司法行政机关建议的正当性审查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