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朴,耳外科和耳聋遗传学专家,长期从事耳外科临床和遗传性耳聋研究工作,在国内首先提出保留残余听力的微创人工耳蜗手术概念,微创人工耳蜗手术数量和成功保留残余听力的例数位居全国第一。在侧颅底外科、耳科、头颈外科方面临床经验丰富。在耳外科立体形态学研究方面保持国际领先,研发了显微立体视频系统、裸眼3D教学系统,出版了国际上第一本《耳显微外科立体手术图谱》。在耳聋预防和出生缺陷干预领域居于靠前地位。领导课题组完成了全国聋病分子流行病学调查,阐明了中国耳聋人群的主要分子病因,开发并研制了一系列耳聋基因诊断相关技术和产品,推动了耳聋基因诊断芯片在全国的应用,实现了遗传性耳聋从不可预防到可以预防的突破。主持国家自然重点基金、科技部“十二五”支撑项目、卫生部行业基金等国际及省部级基金十余项。主持的《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的致病机制和出身缺陷干预研究和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十一五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和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作为主要贡献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省部级奖8项。带领课题组发表论著160余篇,其中SCI收录44篇,优选影响因子11.982,出版专著3部。任《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执行副主编,Journal of Otology和《中华耳科学杂志》副主编。作为组委会主席和秘书长成功组织了第十届亚太人工耳蜗和相关科学大会(APSCI 2015),并担任大会理事。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重量人才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获中国科协技术协会“求是杰出青年奖”;获解放军总后勤部“科技新星”和“科技银星”荣誉称号,被评为军队高层次人才工程拔尖人才,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
袁永一,医学博士,美国Emorv大学访问学者、博士后。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优秀青年医师奖”获得者,全军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荣立三等功一次。临床特长:耳显微外科、耳聋基因诊断及遗传咨询。长期从事聋病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防控研究,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一五”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等。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文章47篇,其中SC0收录78篇,单篇优选影响因子15.606。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项目等课题。作为指导教师,培养研究生7名,其中、名获博士学位、6名获硕士学位,1名硕士论文被评为河北省“优秀硕士论文”。现任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人工听觉分会委员及耳内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第一届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耳聋专家委员会委员及耳聋基因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听觉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第一届青年委员会委员等。《中华耳科学杂志》编委、《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