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刑事法治论

刑事法治论

  • 字数: 589千字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作者: 陈兴良 著
  • 出版日期: 2017-11-01
  • 商品条码: 9787300250496
  • 版次: 2
  • 开本: 16开
  • 页数: 609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1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的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靠前部分是刑事法治的一般原理,这部分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是对刑事法治的理论阐述。第二部分是刑事司法权的法理分析,包括对警察权、检察权、辩护权和审判权的分析,这也是我从刑事诉讼法角度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具有独特意义。第三部分是关于两种具体刑事制度的,一种是劳动教养制度,另一种是社区矫正制度。
作者简介
陈兴良,1957年3月21日生,浙江义乌人。1981年12月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学系,获法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1984年12月获法学硕士学位,1988年5月获法学博士学位。1984年至1997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任教,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94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法学院学术委员会,刑事法治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等职。1997年入选国家教委首批跨世纪很好人才培养计划,并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当选第二届“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2000年获教育部第二届高校青年教师奖;2001年“中国司法制度与司法改革”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2004年经人事部等八部委批准,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重量人选;2004年入选教育部文科首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4年被评为北京市很好教师;2004年作为课程负责人的北京大学刑法课程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2005年“刑法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获重量教学成果二等奖;2006年作为课程负责人的北京大学刑法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目录
第一章刑事法治的理念建构
一、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
二、法律真实与客观真实
三、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
第二章刑事法治的宪政基础
一、宪政基本内涵考察
二、刑法的宪政基础
三、刑事程序的宪政基础
第三章刑事政策的理性反思
一、刑事政策的历史嬗变
二、刑事政策的内容界定
三、刑事政策的科学调整
第四章刑法机能的话语转换
一、刑法机能的概念分析
二、刑法机能的全面理解
三、刑法机能的科学界定
第五章刑法立法的发展方向
一、刑法修正案的立法方式
二、犯罪范围的扩张
三、刑罚结构的调整
第六章罪刑法定主义的逻辑展开
一、绝对的罪刑法定与相对的罪刑法定
二、形式的罪刑法定与实质的罪刑法定
三、消极的罪刑法定与积极的罪刑法定
四、口袋罪的法教义学分析
第七章风险刑法的法理言说
一、风险刑法的风险界定
二、风险刑法的话语解构
三、风险刑法的实例分析
第八章但书规定的规范考察
一、但书规定的前世今生
二、但书规定的规范内容
三、但书规定的法理探讨
第九章警察权的法理分析
一、警察权的概念界定
二、警察权的科学设置
三、警察权的法治建构
第十章检察权的法理分析
一、检察权的概念界定
二、检察权的科学设置
三、检察权的法治建构
第十一章辩护权的法理分析
一、辩护权的概念界定
二、辩护权的科学设置
三、辩护权的法治建构
第十二章审判权的法理分析
一、审判权的概念界定
二、审判权的科学设置
三、审判权的法治建构
第十三章劳动教养的立法改革
一、劳动教养的历史演变
二、劳动教养的缺陷分析
三、劳动教养的改革思路
四、劳动教养的文本分析
五、劳动教养的最终废除
第十四章社区矫正的制度创新
一、社区矫正的理念基础
二、社区矫正的规范分析
三、社区矫正的发展完善
第十五章案例指导的制度建构
一、案例指导的规范构造
二、案例指导的功能考察
三、案例指导的法理阐述代跋中国刑事司法改革的考察:以刘涌案和佘祥林案为标本
一、翻案:刘涌案的从生到死与佘祥林案的从死到生
二、刑讯:屡禁不止与排除不能
三、司法权:依从与独立
四、冲突:在民意与法意之间
主要参考书目索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