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周君亮自传

周君亮自传

  • 字数: 24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作者: 周君亮
  • 出版日期: 2018-01-01
  • 商品条码: 978703052722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2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周君亮长期从事水利和航运建筑物设计工作,为国家的水利工程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自1949年起从事工程设计,负责过80余座大、中型水利和航运建筑物的设计和审查,发表论文20余篇。由周君亮院士著的《周君亮自传/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按照时间顺序对周院士的成长、学术贡献以及研究成果进行了记录、梳理和再现,汇集了集文字、图片在内的历史文化资料,有助于读者了解周院士的科研世界,展现周院士的学术魅力。
作者简介
周君亮,江苏省无锡市人,1949年6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土木工程系。水利和航运工程建筑物设计专家,江苏省水利厅专家委员会顾问,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江苏大学和河海大学聘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49年起从事工程设计,主持、负责江都抽水站、皂河抽水站、三河闸和高良涧闸加固、京杭运河大型船闸等多项重大工程设计。创造性地解决关键难题,有十余项科技创新或抢先发售设计。获三项国家很好设计奖;在江苏治理淮河、淮水北调、分淮入沂,江水北调、京杭运河江苏段船闸等工程中。周君亮设计或审核了80余座大、中型水利工程和航运建筑物工程;并参加水利部、交通部多项设计规范和工程设计审查、研究;先后发表论文70余篇,在设计工程理论和方法上有建树。
1978年获在江苏省“科学技术工作中作出显著贡献的优选工作者”称号,1989年被评选为中国工程设计大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目录
总序
第一章  学习时期思想演变
第一节  小学与中学求学
第二节  在重庆
第三节  当译员阶段
第四节  大学阶段
第二章  工程工作经历和科技探索进程
第一节  苏北行署农水处棉垦局
第二节  苏北治淮总指挥部计划处
第三节  江苏省水利厅水利勘测设计院水工结构室
第四节  江苏省水利厅恢复水利勘测设计院设计室
第五节  江苏省“五七干校”劳动
第六节  江苏省治淮总指挥部
第七节  江苏省水利厅计划财务处
第八节  江苏省京杭大运河续建工程指挥部
第三章  江苏省水利厅计划财务处离休后工作
第一节  江苏省水利厅任专家委员会顾问
第二节  江苏省水利厅任科技委员会顾问
第四章  工程技术重要原创论文选录
第五章  工程技术学习体会和工作方法
附录一  媒体报道选摘
附录二  周君亮大事年表
附录三  周君亮主要著述目录
后记
摘要
    第二节  在重庆
    1943年到重庆后,我先住在哥哥处,因我中学六年没有有效读书,所以当年暑假报考交通大学时未被录取。约五个月后,我搬人重庆市黄桷桠的教育部敌占区来渝学生寄宿舍,主要原因是可以多些时间准备功课考大学,其次是哥哥等办的一家研制生产消毒棉花的小型工厂资金被人窃取,我住在来渝学生寄宿舍可以享受免费食宿,能减轻哥哥的经济负担。我在寄宿舍一直住到旧历新年。当时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外事局委托复旦大学办英语专修班并招生,1944年春节我经考试进入复旦大学英语专修班学习。
    当时美国军队大批来华,国民党征调大学四年级的学生去当译员,委托复旦大学办英语培训班,培养英语口译水平高的人员。由于当时我居住的寄宿舍负责人贪污,我们的居住条件很差,且负责人一直在撵我走,我就去上了英语专修班。上英语专修班的主要目的是准备功课以考大学。由于报考英语专修班有一个条件,即一定要服从工作分配,否则就要追回食宿费,我怕考取大学后引起麻烦,故将原名周君良改为周君亮。到了复旦大学英语专修班后,我就和哥哥失去了联系。当时复旦大学生物系主任薛芬教授一家与我家关系很好,和我母亲很熟悉,但我没去找他们,主要是怨恨自己无能考不上大学,所以一定要从跌倒的地方自己爬起来。
    暑假时我向同学借了钱到重庆去考大学,报考了两所大学。考了交通大学后,我便开始寻找哥哥的下落,找到了大叔父,他告知哥哥此时处于潦倒落魄的境地,住在小旅店里靠借贷度日。当时大叔父的态度似乎是怪我们不争气,给他添麻烦,我一气之下,向在寄宿舍时认识的、当时已在重庆一个机关内当小职员的蒋桂林借了钱回到复旦大学,参加了英语专修班的考试。此刻我已身无分文,过冬无棉鞋,也不问考大学是否被录取,将读书用的绘图仪器卖了还欠钱。
    怀着进大学读工程专业开拓美好前途的梦想,我跳出了家庭的保护圈,离家来到重庆。在这段日子里,我看到了广大农村民众的贫困饥寒境况,人们身上的重重枷锁,国民党官吏的贪污腐化,有钱是天堂、没钱是地狱的黑暗生活,我对所谓的抗战大后方的幻想破灭了。在那里虽然看不到日军直接的践踏,但由民族仇恨所激起的爱国热忱正在衰退。随着大环境的改变,当时我满脑子考虑的都是个人的前途和出路,到重庆的目的是考大学,但事与愿违未能考上,哥哥的经济情况十分糟糕,世态炎凉,这更激起了我要挣扎向上的斗志。在没有出路的情况下,我无可奈何地选择去当译员。
    第三节  当译员阶段
    我同英语专修班的十多名同学及从各大学征调来的学生共七八十人(少数人是招考来的),由当时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外事局送到昆明译员第四期训练班受训,时间为一个月。在离开昆明前往印度的前夕,我接到从复旦大学转来的哥哥的来信,知道他到了重庆豫华纱厂工作。(P6-8)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