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凉山内外

凉山内外

  • 字数: 183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作者: 邱婧 著
  • 出版日期: 2017-11-01
  • 商品条码: 978756682218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47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3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邱婧著的这本《凉山内外(转型期彝族汉语诗歌论)》集中梳理了彝旅诗歌发展史,对彝族诗歌发展中出现的不同趋向作了探讨,并着重探讨了发表机制和生产机制对彝族诗歌的影响,以及彝族知识分子写作的多元话语等问题。此外,本书不仅介绍了彝族汉语诗歌的创作状况,还介绍了当代彝族母语诗歌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本书是目前靠前部系统介绍和深入研究新中国成立后彝族诗歌创作发展情况的书籍。
作者简介
邱婧,1987年生,安徽人。副教授,文学博士,青年珠江学者,杜克大学东亚系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项目多项。曾在《民族文学研究》《国外社会科学》《中国比较文学》等期刊发表多篇相关论文。
目录
总序

导言
第一章 当代彝族汉语诗歌的创作谱系
第一节 建构的开端:1949-1980年
第二节 延续与发轫:1980-1995年
第三节 多声部共振:1995年至今
第二章 审美和重构的历程:彝族诗歌分类考
第一节 作为民族寓言的抒情诗
第二节 原乡的复魅和招魂
第三节 写实的发生
第四节 暧昧的地域性
第三章 转型期彝族汉语诗歌的生产机制
第一节 期刊编选与诗歌生产
第二节 评奖机制与诗歌生产
第三节 网络、高校诗歌社团及其多元化延伸
第四章 民族本位性的观察
第一节 “谁”是民族知识分子
第二节 风景之诗,诗之风景
第三节 语言的困境
第四节 记忆与身份之再确认
结语:民族、想象与诗歌生产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