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千灯互照:新世纪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生态与批评话

千灯互照:新世纪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生态与批评话

  • 字数: 33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作者: 刘大先 著
  • 出版日期: 2017-10-01
  • 商品条码: 978756682219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8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由刘大先著的《千灯互照(新世纪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生态与批评话语)/多元一体视域下的中国多民族文学研究丛书》分为两个部分,上编为新世纪以来的十年少数民族文学编年综论,在广泛收集、述介、评论当年作品的基础上提炼出该年度很为典型的文学现象、热点、创新与问题,并由此生发出理论思考,包括文学技巧的美学试验、性别意识与族性表达、情感结构的转型、主旋律的民族表达、底层的多元声音、母语文学与翻译、文化记忆与身份认同、地域文化与民族形式等诸多层面,它们构成了既与主流文学想通,又有自身特殊性的问题。下编则是少数民族新文学批评从此前的族别文学史书写、世界性与民族学等范式中突破出来,应时代与社会的变革,出现了差异共生、文学共和、本土化生、文学正义、母语思维、双重视角、信仰与侨易等各种新兴华语与实践、总结与创新,在此基础上,本书尝试建构一套具有中国气象和优选视野的批评理论。
作者简介
刘大先,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民族文学研究》副主编。著有《现代中国与少数民族文学》《文学的共和》《未眠书》等8种,译著1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与“十三五”国家图书重大出版规划项目等多种。曾获第四届唐·青年文学研究奖、全国青年作家批评家峰会2013年度批评家奖等。
目录
总序
绪论 新世纪少数民族文学的叙事模式、情感结构与价值诉求
上编 创作生态
第一章 系统的构成
一、文本的试验
二、现实的面孔
三、传统的悲吟
四、女性的突围
五、寓言的世界
第二章 返观历史与烛照当下
一、整体风貌
二、双重家园
三、事实与现实
四、温情何为
五、传奇与故事
六、问题
第三章 五个维度
一、公共性
二、文化的物哀
三、翻译文学
四、底层叙事
五、女性话语
第四章 四个问题
一、何谓差异性与流变性
二、主旋律如何诉说
三、情感与信仰
四、如何现实,怎样真实
第五章 收官与开局
一、两种路向:“自上而下”与“由内到外”
二、三个意象:底层的沉默、暮年叙事、女性心语
三、无法规约的多元声音
第六章 多维的中国故事
一、中国记忆的复杂性
二、民族故事的另类讲述
三、认同与社会变迁
四、生活的辩证现场
五、日常的诗意与梦想
第七章 到了沉淀与反思的时候
一、如何想象生活
二、地方怎样呈现
三、从故事到小说
四、南方与地域诗歌
五、散文与文学生活
第八章 流动的现实主义
一、平面现实主义
二、自动写作或经验写作
三、先锋与日常
四、素朴与感伤的诗
五、非虚构趋势
六、结语
下编 批评话语
第九章 中国多民族文学论坛:记录与行动 .
第十章 多民族母语文学:文化动力与文学生活
第十一章 格林尼治之外:人口较少民族文学的意义 ‘
第十二章 以文学正义书写历史正义
第十三章 艰难的复杂性
第十四章 多民族文学的侨易视角
第十五章 民族文化的历史叙述问题
第十六章 民族文学的跨界、翻译与超越
第十七章 时代语境中的多民族书写
第十八章 历史重构、现实想象与国家美学
附录
附录一 正视本土文化内部的多样性
附录二 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瓶颈与突破
附录三 批评何为——文学共和与重建集体性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